人民网首页

再设科技人才大奖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将揭晓

    记者从25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共评选产生10个奖牌获奖团队、28名奖章获奖人选、254名奖状获奖人选,拟于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进行表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尚勇表示,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重大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效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包虫病的“克星”——温浩更多>>

温浩 


温浩:抗“虫”三十载 构建包虫病诊防中国模式

    带着一副眼镜,笑容和蔼可亲。刚从手术室走出来的温浩人如其名,温润如玉,浑身散发着浩然之气。 

    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将至,记者走进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温浩进行专访。刚刚从手术室走出来的温浩见到记者高兴地说:“今天正在做的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59例自体肝移植手术,到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那天我们就正好做到60例,值得庆祝一下。”

    30多年来,温浩带领一批医学科技工作者团队,建立并拓展了新疆肝胆包虫外科新技术平台,搭建起集包虫病基础研究、诊断治疗于一体的完整综合诊疗体系,使新疆成为世界包虫病综合防治中心之一。
温浩

温浩:抗“虫”三十载 构建包虫病诊防中国模式

    带着一副眼镜,笑容和蔼可亲。刚从手术室走出来的温浩人如其名,温润如玉,浑身散发着浩然之气。

    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将至,记者走进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温浩进行专访。刚刚从手术室走出来的温浩见到记者高兴地说:“今天正在做的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59例自体肝移植手术,到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那天我们就正好做到60例,值得庆祝一下。”

    30多年来,温浩带领一批医学科技工作者团队,建立并拓展了新疆肝胆包虫外科新技术平台,搭建起集包虫病基础研究、诊断治疗于一体的完整综合诊疗体系,使新疆成为世界包虫病综合防治中心之一。


中亚生态环境研究的领跑者——陈曦更多>>

陈曦 


陈曦:科学脚步丈量生命宽度

    “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中科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曦表明了他的科学态度。30年如一日,他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带领团队刻苦攻关,在中亚干旱区生态与环境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5月14日至15日,陈曦作为“中亚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联合调查与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受邀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他通过对中亚地区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实地考察与遥感调查,全面提升了中国对中亚地区生态与自然资源的科学认识,联合并引领中亚国家科学家开展气候变化、生态与环境、资源与管理、经济与社会等领域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
陈曦

陈曦:科学脚步丈量生命宽度

    “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中科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曦表明了他的科学态度。30年如一日,他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带领团队刻苦攻关,在中亚干旱区生态与环境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5月14日至15日,陈曦作为“中亚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联合调查与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受邀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他通过对中亚地区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实地考察与遥感调查,全面提升了中国对中亚地区生态与自然资源的科学认识,联合并引领中亚国家科学家开展气候变化、生态与环境、资源与管理、经济与社会等领域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


塔河生态卫士——陈亚宁更多>>

陈亚宁 

陈亚宁:“绿洲生态”卫士勇攀科学高峰

    从北疆的伊犁河谷到南疆的塔里木河,再到素有“中亚水塔”之称的天山冰川,提起陈亚宁这个名字,总是与新疆的荒漠绿洲、冰川河流紧密相连。

    “我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出生在塔里木河畔,对塔里木河有着深厚的感情。”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向记者诉说着对塔里木河的情怀。长期以来,陈亚宁对新疆人民的母亲河——塔里木河开展科学研究,“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综合管理试验示范研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安全与生态需水量研究”等重点科研项目,对塔河下游的生态恢复和保护起到推动作用。

    扎根新疆从事科研工作30余年,足迹遍布新疆的山川河流、荒漠戈壁。在从事干旱区水文水资源等方面研究的道路上,他常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陈亚宁

陈亚宁:“绿洲生态”卫士勇攀科学高峰

    从北疆的伊犁河谷到南疆的塔里木河,再到素有“中亚水塔”之称的天山冰川,提起陈亚宁这个名字,总是与新疆的荒漠绿洲、冰川河流紧密相连。

    “我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出生在塔里木河畔,对塔里木河有着深厚的感情。”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向记者诉说着对塔里木河的情怀。长期以来,陈亚宁对新疆人民的母亲河——塔里木河开展科学研究,“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综合管理试验示范研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安全与生态需水量研究”等重点科研项目,对塔河下游的生态恢复和保护起到推动作用。

    扎根新疆从事科研工作30余年,足迹遍布新疆的山川河流、荒漠戈壁。在从事干旱区水文水资源等方面研究的道路上,他常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变草为宝的制药专家——贾晓光更多>>

贾晓光 

贾晓光: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践行者

    “民族药的研究与发展有助于推动民族药材的规范化和人工种植的规模化,增加新疆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和保护环境。”5月23日,新疆中药民族药研究所原所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研究员贾晓光对记者讲述他研究中药民族药的经历。

    贝母、肉苁蓉、骆驼刺、甘草、枸杞、罗布麻、雪莲、紫草等各色各样的药材资源,是来自广袤新疆大地上的“精灵”,被贾晓光视若珍宝。

    今年62岁的贾晓光从事中药民族药研究40余年,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计划数十项,是新疆中药民族药资源保护利用领域及产业化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他带领团队将红花黄素、麻黄草、肉苁蓉等新疆优势资源进行转化和产业化,研发出40多个产品,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7项。
贾晓光

贾晓光: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践行者

    “民族药的研究与发展有助于推动民族药材的规范化和人工种植的规模化,增加新疆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和保护环境。”5月23日,新疆中药民族药研究所原所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研究员贾晓光对记者讲述他研究中药民族药的经历。

    贝母、肉苁蓉、骆驼刺、甘草、枸杞、罗布麻、雪莲、紫草等各色各样的药材资源,是来自广袤新疆大地上的“精灵”,被贾晓光视若珍宝。

    今年62岁的贾晓光从事中药民族药研究40余年,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计划数十项,是新疆中药民族药资源保护利用领域及产业化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他带领团队将红花黄素、麻黄草、肉苁蓉等新疆优势资源进行转化和产业化,研发出40多个产品,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7项。


维药发展的推动者——顾政一更多>>

顾政一 

顾政一:把科研当事业 把实验当艺术

    顾政一,一个在新疆医药卫生界、药学科研领域具有很高声誉的名字。 

    顾政一,一个用工作表达喜悦,把科研当作事业,把实验当作艺术的人。 

    尽管早已带上了“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无数光环,但作为新疆药物研究所所长,顾政一最倾心的,还是心中的那个梦:父辈的勤劳和军垦精神刻满了他儿时的全部记忆,成长在新疆,工作在新疆,就要为新疆多做些事。 

    因为,他深爱着脚下这片热土。 

    顾政一总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
顾政一

顾政一:把科研当事业 把实验当艺术

    顾政一,一个在新疆医药卫生界、药学科研领域具有很高声誉的名字。

    顾政一,一个用工作表达喜悦,把科研当作事业,把实验当作艺术的人。

    尽管早已带上了“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无数光环,但作为新疆药物研究所所长,顾政一最倾心的,还是心中的那个梦:父辈的勤劳和军垦精神刻满了他儿时的全部记忆,成长在新疆,工作在新疆,就要为新疆多做些事。

    因为,他深爱着脚下这片热土。

    顾政一总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


光电领域的女杰——刘浪更多>>

刘浪 

刘浪:“材料人生”情为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刘浪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一幅字,也是她很喜欢的一句话。“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站在集体利益这边。”刘浪坚定地说。

    2001年,刘浪从新疆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如今已是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的刘浪立足边疆,扎根新疆,围绕新型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和无机纳米材料的应用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说起学习化学,刘浪直言是一种兴趣。“上初中时,看老师做实验像变魔术一样,觉得很好玩,很神奇,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兴趣。”    刘浪从化学的神奇变化中感受到了无穷的奥妙,强烈的兴趣让她将研究化学当作了毕生的事业追求,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女科学家。
刘浪

刘浪:“材料人生”情为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刘浪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一幅字,也是她很喜欢的一句话。“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站在集体利益这边。”刘浪坚定地说。

    2001年,刘浪从新疆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如今已是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的刘浪立足边疆,扎根新疆,围绕新型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和无机纳米材料的应用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说起学习化学,刘浪直言是一种兴趣。“上初中时,看老师做实验像变魔术一样,觉得很好玩,很神奇,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兴趣。”

    刘浪从化学的神奇变化中感受到了无穷的奥妙,强烈的兴趣让她将研究化学当作了毕生的事业追求,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女科学家。


细绒毛羊的培育者——田可川更多>>

田可川 

田可川:国家重视科学为我们提供了科研“沃土”

    “国家重视、支持科学研究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为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科研的沃土,让我们可以沉下心来做研究,可以更好地为社会进步、百姓增收及国家各项战略、决策贡献自己的力量。”2017年5月30日是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作为在国内科研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21日,国家绒毛用羊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所长田可川接受了记者专访。

    2014年,通过近14年的科研攻关,我国第一个精纺用超细毛样新品种——苏博美利奴羊被培育成功。“上世纪90年代,当时新疆乃至全国的细毛羊羊毛质量不太好,为打破贸易壁垒,发展我们自己的超细羊毛,在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部门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历经七八代的杂交试验,‘苏博美利奴羊’终于诞生。”田可川介绍说。
田可川

田可川:国家重视科学为我们提供了科研“沃土”

    “国家重视、支持科学研究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为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科研的沃土,让我们可以沉下心来做研究,可以更好地为社会进步、百姓增收及国家各项战略、决策贡献自己的力量。”2017年5月30日是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作为在国内科研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21日,国家绒毛用羊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所长田可川接受了记者专访。

    2014年,通过近14年的科研攻关,我国第一个精纺用超细毛样新品种——苏博美利奴羊被培育成功。“上世纪90年代,当时新疆乃至全国的细毛羊羊毛质量不太好,为打破贸易壁垒,发展我们自己的超细羊毛,在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部门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历经七八代的杂交试验,‘苏博美利奴羊’终于诞生。”田可川介绍说。


农用机械研发专家——周卫华更多>>

周卫华 
周卫华: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1998年,为了研发刷轮式棉种脱绒成套设备,我和同事背着20多公斤籽棉坐火车到石家庄去考察,用那边的机器加工新疆的籽棉开展对比实验。”新疆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研股份)董事长、研究员周卫华回想起当年的场景,脸上洋溢着笑容,但笑容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辛苦和坚持。
    周卫华,1982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农机系,这些年始终扎根在科研生产及成果推广第一线,对我国玉米、饲草料、辣椒、棉花等作物的收获机械化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研究开发的十余项农机装备新成果,解决了新疆乃至全国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多项关键技术瓶颈。
周卫华

周卫华: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1998年,为了研发刷轮式棉种脱绒成套设备,我和同事背着20多公斤籽棉坐火车到石家庄去考察,用那边的机器加工新疆的籽棉开展对比实验。”新疆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研股份)董事长、研究员周卫华回想起当年的场景,脸上洋溢着笑容,但笑容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辛苦和坚持。

    周卫华,1982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农机系,这些年始终扎根在科研生产及成果推广第一线,对我国玉米、饲草料、辣椒、棉花等作物的收获机械化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研究开发的十余项农机装备新成果,解决了新疆乃至全国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多项关键技术瓶颈。


新疆高血压检测治疗第一人——李南方更多>>

李南方 

李南方的医者仁心:为了信念 守望新疆

    1989年4月,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一名医师的李南方获得了到日本京都大学留学深造的难得机会。“那一年,全国有50个留学名额,而新疆只有我一个,所以我更加珍惜那次机会。”

    经过了长达8年的学习深造,在日本相继读完硕士、博士学位后,李南方带着16箱图书和资料回到了新疆,为心脑血管病高发的新疆组建了第一所“高血压病中心”。    如今,已经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高血压中心主任、新疆高血压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众多衔于一身的李南方,依然孜孜不倦、积极探索,为了信念,守望新疆,践行医者仁心。
李南方

李南方的医者仁心:为了信念 守望新疆

    1989年4月,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一名医师的李南方获得了到日本京都大学留学深造的难得机会。“那一年,全国有50个留学名额,而新疆只有我一个,所以我更加珍惜那次机会。”

    经过了长达8年的学习深造,在日本相继读完硕士、博士学位后,李南方带着16箱图书和资料回到了新疆,为心脑血管病高发的新疆组建了第一所“高血压病中心”。

    如今,已经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高血压中心主任、新疆高血压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众多衔于一身的李南方,依然孜孜不倦、积极探索,为了信念,守望新疆,践行医者仁心。


棉花育种学科带头人——李雪源更多>>

李雪源 

李雪源:创造的过程带来快乐

    “创造的过程带来快乐,成果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资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荣誉感和获得感,是对自我的肯定。”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源说。

    1988年从新疆八一农学院农学系毕业以后,李雪源就一直从事棉花育种工作,至今已经30余载。

    在李雪源的书桌上,摆放的不仅仅是棉花育种的书籍,还有育肥、推广等各种其它的书。据李雪源介绍,30年来,他经常在电台、高校、棉农的家里给大伙指点棉花的种植工作。

    哪些问题是热点问题,在实验室永远都不会知道,经常去了解热点问题,研发产品的认可度才高。下一步,李雪源正着手准备机采棉和中高端品质的棉花品种研发,说到这里他便又闲不住了。
李雪源

李雪源:创造的过程带来快乐

    “创造的过程带来快乐,成果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资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荣誉感和获得感,是对自我的肯定。”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源说。

    1988年从新疆八一农学院农学系毕业以后,李雪源就一直从事棉花育种工作,至今已经30余载。

    在李雪源的书桌上,摆放的不仅仅是棉花育种的书籍,还有育肥、推广等各种其它的书。据李雪源介绍,30年来,他经常在电台、高校、棉农的家里给大伙指点棉花的种植工作。

    哪些问题是热点问题,在实验室永远都不会知道,经常去了解热点问题,研发产品的认可度才高。下一步,李雪源正着手准备机采棉和中高端品质的棉花品种研发,说到这里他便又闲不住了。


毛绒产业化推动者——郑文新更多>>

郑文新 

郑文新:科技工作者迎来发展“春天”

    “藏羚羊皮毛有‘软黄金’之称,因绒极细且特别稀有,所以遭到疯狂盗猎。出于保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和让绒毛羊家养化以促进牧民增收的考虑,我们开展了藏羚羊与家山羊杂交改良培育新品种试验。”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业质量标准研究所所长郑文新说。

    郑文新研发出《全天候毛绒快速检测技术》,破解国际国内传统检测技术高度依赖恒温恒湿的实验室条件的格局,将检测技术从检测人员专用,变成包括牧民都可使用,取得了“国际先进”的成就。

    作为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业质量标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等众多头衔于一身的郑文新,近五年先后发表论文17篇,著作7部,已经获得授权的专利10项,为推动毛绒产业化以及农牧民增产增收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郑文新

郑文新:科技工作者迎来发展“春天”

    “藏羚羊皮毛有‘软黄金’之称,因绒极细且特别稀有,所以遭到疯狂盗猎。出于保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和让绒毛羊家养化以促进牧民增收的考虑,我们开展了藏羚羊与家山羊杂交改良培育新品种试验。”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业质量标准研究所所长郑文新说。

    郑文新研发出《全天候毛绒快速检测技术》,破解国际国内传统检测技术高度依赖恒温恒湿的实验室条件的格局,将检测技术从检测人员专用,变成包括牧民都可使用,取得了“国际先进”的成就。

    作为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业质量标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等众多头衔于一身的郑文新,近五年先后发表论文17篇,著作7部,已经获得授权的专利10项,为推动毛绒产业化以及农牧民增产增收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维药的开发者——斯拉甫·艾白更多>>

斯拉甫·艾白 

斯拉甫·艾白:做维吾尔医药文化的传承人

    一个人倘若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这样的事情就是饱含温度的。一个人倘若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成自己的事业,那他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

    新疆维吾尔医药研究所所长斯拉甫·艾白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人,他做着一切与民族医药有关的事情。维医临床技术、维药的研究开发、维药企业的扶持……又身处在维吾尔医药研究所的管理岗位上,已入知天命年龄的他乐此不疲,终日奔波于办公室和研究室之间。他说:“在退休之前我还要为维医药事业做出一些事情。”

    在谈及扶持和田维药产业的初衷,他说,维药企业的建成、维药的种植栽培,在一定程度上都拉动了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有一定的贡献。
斯拉甫·艾白

斯拉甫·艾白:做维吾尔医药文化的传承人

    一个人倘若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这样的事情就是饱含温度的。一个人倘若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成自己的事业,那他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

    新疆维吾尔医药研究所所长斯拉甫·艾白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人,他做着一切与民族医药有关的事情。维医临床技术、维药的研究开发、维药企业的扶持……又身处在维吾尔医药研究所的管理岗位上,已入知天命年龄的他乐此不疲,终日奔波于办公室和研究室之间。他说:“在退休之前我还要为维医药事业做出一些事情。”

    在谈及扶持和田维药产业的初衷,他说,维药企业的建成、维药的种植栽培,在一定程度上都拉动了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有一定的贡献。


无公害蔬菜专家——杜琳辉更多>>

杜琳辉 

杜琳辉:让新疆老百姓的菜篮子变得更加丰富

    天微微亮,新疆和田市团结新村A区39号温室里,几位农民在一位身材娇小的女人的指挥下,拉砖、运土、干得热火朝天。

    她叫杜琳辉,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湘妹子。199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杜琳辉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被引进到新疆和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事园艺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这一干就是20年。

    杜琳辉刚到和田时,家家户户就靠自家留存的大白菜、萝卜、土豆过冬,在当地,能吃上新鲜可口的水果基本是奢望。

    为了丰富当地居民的菜篮子,杜琳辉花了不少心思。杜琳辉发现和田的自然气候非常适合瓜果生长,有着发展设施农业的优越自然气候条件。在她的多次建议下,从2002年起和田地委把设施农业作为本地一大产业来发展。
杜琳辉

杜琳辉:让新疆老百姓的菜篮子变得更加丰富

    天微微亮,新疆和田市团结新村A区39号温室里,几位农民在一位身材娇小的女人的指挥下,拉砖、运土、干得热火朝天。

    她叫杜琳辉,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湘妹子。199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杜琳辉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被引进到新疆和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事园艺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这一干就是20年。

    杜琳辉刚到和田时,家家户户就靠自家留存的大白菜、萝卜、土豆过冬,在当地,能吃上新鲜可口的水果基本是奢望。

    为了丰富当地居民的菜篮子,杜琳辉花了不少心思。杜琳辉发现和田的自然气候非常适合瓜果生长,有着发展设施农业的优越自然气候条件。在她的多次建议下,从2002年起和田地委把设施农业作为本地一大产业来发展。


将科普事业进行到底——海力其汗·玉苏甫更多>>

海力其汗·玉素甫 

海力其汗·玉素甫:“葡萄姑娘”的科技人生

    “吐鲁番”与“葡萄”紧密相连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干燥少雨、日照充分、无霜期长的吐鲁番盆地,为葡萄生长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气候条件,让这里的葡萄甜美多汁。

    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活跃着一位维吾尔族高级农艺师海力其汗·玉素甫。“海力其汗”在维语中是“葡萄姑娘”的意思,她没有辜负自己的名字,为葡萄种植技术的推广贡献了43年悠悠岁月,让吐鲁番地区的葡萄果园从当年的4万多亩,增加到现在的50万亩。

    数十年坚守,68岁的葡萄姑娘用勤劳聪慧、热诚大方,征服了葡农的心。人们信赖她,喜爱她,思念她,欢迎她。有一次她去了一位老农阿不力孜的果园,高兴地说:“你好长时间没来,你来我的葡萄园转一圈,我的葡萄就丰收了。”
海力其汗·玉素甫

海力其汗·玉素甫:“葡萄姑娘”的科技人生

    “吐鲁番”与“葡萄”紧密相连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干燥少雨、日照充分、无霜期长的吐鲁番盆地,为葡萄生长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气候条件,让这里的葡萄甜美多汁。

    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活跃着一位维吾尔族高级农艺师海力其汗·玉素甫。“海力其汗”在维语中是“葡萄姑娘”的意思,她没有辜负自己的名字,为葡萄种植技术的推广贡献了43年悠悠岁月,让吐鲁番地区的葡萄果园从当年的4万多亩,增加到现在的50万亩。

    数十年坚守,68岁的葡萄姑娘用勤劳聪慧、热诚大方,征服了葡农的心。人们信赖她,喜爱她,思念她,欢迎她。有一次她去了一位老农阿不力孜的果园,高兴地说:“你好长时间没来,你来我的葡萄园转一圈,我的葡萄就丰收了。”


最接地气的农艺师——朱马泰·哈吉拜更多>>

朱马泰·哈吉拜 

朱马泰·哈吉拜:“科技财神”引领百姓致富奔小康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不会相信,一个终日奔波在乡间农舍、田间地头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朱马泰·哈吉拜,是个右腿比左腿短6厘米,没有右髋关节的残疾人。更让人想象不到的是农民亲切的称他为“科技财神”。

    《北疆地区夏季农作物栽培技术手册》就是朱马泰编写的教材之一,他结合北疆地区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特点编写完成,内容包含春小麦种植、马铃薯栽培、苜蓿种植技术等21项内容。这本册子在很多农户的家中都能见到,被乡亲们称为“床头技术”。

    朱马泰完成了《种植苜蓿增加土壤肥力重点推广项目》《麦田化除阔叶杂草重点推广项目》等10多个课题,先后荣获各级各种奖励近50次,其中最令他骄傲的就是200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朱马泰·哈吉拜

朱马泰·哈吉拜:“科技财神”引领百姓致富奔小康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不会相信,一个终日奔波在乡间农舍、田间地头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朱马泰·哈吉拜,是个右腿比左腿短6厘米,没有右髋关节的残疾人。更让人想象不到的是农民亲切的称他为“科技财神”。

    《北疆地区夏季农作物栽培技术手册》就是朱马泰编写的教材之一,他结合北疆地区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特点编写完成,内容包含春小麦种植、马铃薯栽培、苜蓿种植技术等21项内容。这本册子在很多农户的家中都能见到,被乡亲们称为“床头技术”。

    朱马泰完成了《种植苜蓿增加土壤肥力重点推广项目》《麦田化除阔叶杂草重点推广项目》等10多个课题,先后荣获各级各种奖励近50次,其中最令他骄傲的就是200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出品:人民网新疆频道                       专题制作:李龙   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