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再設科技人才大獎 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將揭曉

    記者從25日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共評選產生10個獎牌獲獎團隊、28名獎章獲獎人選、254名獎狀獲獎人選,擬於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期間進行表彰。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尚勇表示,全國創新爭先獎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之后,國家批准設立的又一重大科技獎項,是國家科技獎勵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補充,是國家科技獎項與國家重大人才計劃的有效銜接,是僅次於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

包虫病的“克星”——溫浩更多>>

溫浩 


溫浩:抗“虫”三十載 構建包虫病診防中國模式

    帶著一副眼鏡,笑容和藹可親。剛從手術室走出來的溫浩人如其名,溫潤如玉,渾身散發著浩然之氣。 

    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將至,記者走進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對“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溫浩進行專訪。剛剛從手術室走出來的溫浩見到記者高興地說:“今天正在做的是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59例自體肝移植手術,到全國科技工作者日那天我們就正好做到60例,值得慶祝一下。”

    30多年來,溫浩帶領一批醫學科技工作者團隊,建立並拓展了新疆肝膽包虫外科新技術平台,搭建起集包虫病基礎研究、診斷治療於一體的完整綜合診療體系,使新疆成為世界包虫病綜合防治中心之一。
溫浩

溫浩:抗“虫”三十載 構建包虫病診防中國模式

    帶著一副眼鏡,笑容和藹可親。剛從手術室走出來的溫浩人如其名,溫潤如玉,渾身散發著浩然之氣。

    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將至,記者走進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對“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溫浩進行專訪。剛剛從手術室走出來的溫浩見到記者高興地說:“今天正在做的是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59例自體肝移植手術,到全國科技工作者日那天我們就正好做到60例,值得慶祝一下。”

    30多年來,溫浩帶領一批醫學科技工作者團隊,建立並拓展了新疆肝膽包虫外科新技術平台,搭建起集包虫病基礎研究、診斷治療於一體的完整綜合診療體系,使新疆成為世界包虫病綜合防治中心之一。


中亞生態環境研究的領跑者——陳曦更多>>

陳曦 


陳曦:科學腳步丈量生命寬度

    “在科學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隻有在那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中科院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陳曦表明了他的科學態度。30年如一日,他始終奮戰在科研一線,帶領團隊刻苦攻關,在中亞干旱區生態與環境領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5月14日至15日,陳曦作為“中亞地區應對氣候變化條件下的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管理聯合調查與研究”的首席科學家,受邀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他通過對中亞地區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的實地考察與遙感調查,全面提升了中國對中亞地區生態與自然資源的科學認識,聯合並引領中亞國家科學家開展氣候變化、生態與環境、資源與管理、經濟與社會等領域的前瞻性和戰略性研究。
陳曦

陳曦:科學腳步丈量生命寬度

    “在科學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隻有在那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中科院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陳曦表明了他的科學態度。30年如一日,他始終奮戰在科研一線,帶領團隊刻苦攻關,在中亞干旱區生態與環境領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5月14日至15日,陳曦作為“中亞地區應對氣候變化條件下的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管理聯合調查與研究”的首席科學家,受邀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他通過對中亞地區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的實地考察與遙感調查,全面提升了中國對中亞地區生態與自然資源的科學認識,聯合並引領中亞國家科學家開展氣候變化、生態與環境、資源與管理、經濟與社會等領域的前瞻性和戰略性研究。


塔河生態衛士——陳亞寧更多>>

陳亞寧 

陳亞寧:“綠洲生態”衛士勇攀科學高峰

    從北疆的伊犁河谷到南疆的塔裡木河,再到素有“中亞水塔”之稱的天山冰川,提起陳亞寧這個名字,總是與新疆的荒漠綠洲、冰川河流緊密相連。

    “我是土生土長的新疆人,出生在塔裡木河畔,對塔裡木河有著深厚的感情。”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亞寧向記者訴說著對塔裡木河的情懷。長期以來,陳亞寧對新疆人民的母親河——塔裡木河開展科學研究,“塔裡木河流域水資源利用與綜合管理試驗示范研究”“塔裡木河下游生態安全與生態需水量研究”等重點科研項目,對塔河下游的生態恢復和保護起到推動作用。

    扎根新疆從事科研工作30余年,足跡遍布新疆的山川河流、荒漠戈壁。在從事干旱區水文水資源等方面研究的道路上,他常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陳亞寧

陳亞寧:“綠洲生態”衛士勇攀科學高峰

    從北疆的伊犁河谷到南疆的塔裡木河,再到素有“中亞水塔”之稱的天山冰川,提起陳亞寧這個名字,總是與新疆的荒漠綠洲、冰川河流緊密相連。

    “我是土生土長的新疆人,出生在塔裡木河畔,對塔裡木河有著深厚的感情。”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亞寧向記者訴說著對塔裡木河的情懷。長期以來,陳亞寧對新疆人民的母親河——塔裡木河開展科學研究,“塔裡木河流域水資源利用與綜合管理試驗示范研究”“塔裡木河下游生態安全與生態需水量研究”等重點科研項目,對塔河下游的生態恢復和保護起到推動作用。

    扎根新疆從事科研工作30余年,足跡遍布新疆的山川河流、荒漠戈壁。在從事干旱區水文水資源等方面研究的道路上,他常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變草為寶的制藥專家——賈曉光更多>>

賈曉光 

賈曉光:中藥民族藥產業發展的踐行者

    “民族藥的研究與發展有助於推動民族藥材的規范化和人工種植的規模化,增加新疆農民收入、調整產業結構和保護環境。”5月23日,新疆中藥民族藥研究所原所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參事、研究員賈曉光對記者講述他研究中藥民族藥的經歷。

    貝母、肉蓯蓉、駱駝刺、甘草、枸杞、羅布麻、雪蓮、紫草等各色各樣的藥材資源,是來自廣袤新疆大地上的“精靈”,被賈曉光視若珍寶。

    今年62歲的賈曉光從事中藥民族藥研究40余年,先后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技計劃數十項,是新疆中藥民族藥資源保護利用領域及產業化的學術帶頭人之一。

    他帶領團隊將紅花黃素、麻黃草、肉蓯蓉等新疆優勢資源進行轉化和產業化,研發出40多個產品,先后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17項。
賈曉光

賈曉光:中藥民族藥產業發展的踐行者

    “民族藥的研究與發展有助於推動民族藥材的規范化和人工種植的規模化,增加新疆農民收入、調整產業結構和保護環境。”5月23日,新疆中藥民族藥研究所原所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參事、研究員賈曉光對記者講述他研究中藥民族藥的經歷。

    貝母、肉蓯蓉、駱駝刺、甘草、枸杞、羅布麻、雪蓮、紫草等各色各樣的藥材資源,是來自廣袤新疆大地上的“精靈”,被賈曉光視若珍寶。

    今年62歲的賈曉光從事中藥民族藥研究40余年,先后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技計劃數十項,是新疆中藥民族藥資源保護利用領域及產業化的學術帶頭人之一。

    他帶領團隊將紅花黃素、麻黃草、肉蓯蓉等新疆優勢資源進行轉化和產業化,研發出40多個產品,先后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17項。


維藥發展的推動者——顧政一更多>>

顧政一 

顧政一:把科研當事業 把實驗當藝術

    顧政一,一個在新疆醫藥衛生界、藥學科研領域具有很高聲譽的名字。 

    顧政一,一個用工作表達喜悅,把科研當作事業,把實驗當作藝術的人。 

    盡管早已帶上了“國務院特貼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無數光環,但作為新疆藥物研究所所長,顧政一最傾心的,還是心中的那個夢:父輩的勤勞和軍墾精神刻滿了他兒時的全部記憶,成長在新疆,工作在新疆,就要為新疆多做些事。 

    因為,他深愛著腳下這片熱土。 

    顧政一總說,自己是個幸運的人。
顧政一

顧政一:把科研當事業 把實驗當藝術

    顧政一,一個在新疆醫藥衛生界、藥學科研領域具有很高聲譽的名字。

    顧政一,一個用工作表達喜悅,把科研當作事業,把實驗當作藝術的人。

    盡管早已帶上了“國務院特貼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無數光環,但作為新疆藥物研究所所長,顧政一最傾心的,還是心中的那個夢:父輩的勤勞和軍墾精神刻滿了他兒時的全部記憶,成長在新疆,工作在新疆,就要為新疆多做些事。

    因為,他深愛著腳下這片熱土。

    顧政一總說,自己是個幸運的人。


光電領域的女杰——劉浪更多>>

劉浪 

劉浪:“材料人生”情為根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劉浪辦公室牆上挂著的一幅字,也是她很喜歡的一句話。“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要站在集體利益這邊。”劉浪堅定地說。

    2001年,劉浪從新疆大學研究生院畢業后選擇留校任教。如今已是新疆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的劉浪立足邊疆,扎根新疆,圍繞新型有機光致變色材料和無機納米材料的應用展開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說起學習化學,劉浪直言是一種興趣。“上初中時,看老師做實驗像變魔術一樣,覺得很好玩,很神奇,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興趣。”    劉浪從化學的神奇變化中感受到了無窮的奧妙,強烈的興趣讓她將研究化學當作了畢生的事業追求,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女科學家。
劉浪

劉浪:“材料人生”情為根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劉浪辦公室牆上挂著的一幅字,也是她很喜歡的一句話。“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要站在集體利益這邊。”劉浪堅定地說。

    2001年,劉浪從新疆大學研究生院畢業后選擇留校任教。如今已是新疆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的劉浪立足邊疆,扎根新疆,圍繞新型有機光致變色材料和無機納米材料的應用展開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說起學習化學,劉浪直言是一種興趣。“上初中時,看老師做實驗像變魔術一樣,覺得很好玩,很神奇,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興趣。”

    劉浪從化學的神奇變化中感受到了無窮的奧妙,強烈的興趣讓她將研究化學當作了畢生的事業追求,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女科學家。


細絨毛羊的培育者——田可川更多>>

田可川 

田可川:國家重視科學為我們提供了科研“沃土”

    “國家重視、支持科學研究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也為我們這些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科研的沃土,讓我們可以沉下心來做研究,可以更好地為社會進步、百姓增收及國家各項戰略、決策貢獻自己的力量。”2017年5月30日是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作為在國內科研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21日,國家絨毛用羊現代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新疆畜牧科學院畜牧研究所所長田可川接受了記者專訪。

    2014年,通過近14年的科研攻關,我國第一個精紡用超細毛樣新品種——蘇博美利奴羊被培育成功。“上世紀90年代,當時新疆乃至全國的細毛羊羊毛質量不太好,為打破貿易壁壘,發展我們自己的超細羊毛,在國家科技部、農業部等部門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歷經七八代的雜交試驗,‘蘇博美利奴羊’終於誕生。”田可川介紹說。
田可川

田可川:國家重視科學為我們提供了科研“沃土”

    “國家重視、支持科學研究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也為我們這些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科研的沃土,讓我們可以沉下心來做研究,可以更好地為社會進步、百姓增收及國家各項戰略、決策貢獻自己的力量。”2017年5月30日是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作為在國內科研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21日,國家絨毛用羊現代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新疆畜牧科學院畜牧研究所所長田可川接受了記者專訪。

    2014年,通過近14年的科研攻關,我國第一個精紡用超細毛樣新品種——蘇博美利奴羊被培育成功。“上世紀90年代,當時新疆乃至全國的細毛羊羊毛質量不太好,為打破貿易壁壘,發展我們自己的超細羊毛,在國家科技部、農業部等部門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歷經七八代的雜交試驗,‘蘇博美利奴羊’終於誕生。”田可川介紹說。


農用機械研發專家——周衛華更多>>

周衛華 
周衛華: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1998年,為了研發刷輪式棉種脫絨成套設備,我和同事背著20多公斤籽棉坐火車到石家庄去考察,用那邊的機器加工新疆的籽棉開展對比實驗。”新疆機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研股份)董事長、研究員周衛華回想起當年的場景,臉上洋溢著笑容,但笑容的背后是不為人知的辛苦和堅持。
    周衛華,1982年畢業於新疆農業大學農機系,這些年始終扎根在科研生產及成果推廣第一線,對我國玉米、飼草料、辣椒、棉花等作物的收獲機械化技術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主持研究開發的十余項農機裝備新成果,解決了新疆乃至全國現階段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多項關鍵技術瓶頸。
周衛華

周衛華: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1998年,為了研發刷輪式棉種脫絨成套設備,我和同事背著20多公斤籽棉坐火車到石家庄去考察,用那邊的機器加工新疆的籽棉開展對比實驗。”新疆機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研股份)董事長、研究員周衛華回想起當年的場景,臉上洋溢著笑容,但笑容的背后是不為人知的辛苦和堅持。

    周衛華,1982年畢業於新疆農業大學農機系,這些年始終扎根在科研生產及成果推廣第一線,對我國玉米、飼草料、辣椒、棉花等作物的收獲機械化技術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主持研究開發的十余項農機裝備新成果,解決了新疆乃至全國現階段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多項關鍵技術瓶頸。


新疆高血壓檢測治療第一人——李南方更多>>

李南方 

李南方的醫者仁心:為了信念 守望新疆

    1989年4月,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急救中心一名醫師的李南方獲得了到日本京都大學留學深造的難得機會。“那一年,全國有50個留學名額,而新疆隻有我一個,所以我更加珍惜那次機會。”

    經過了長達8年的學習深造,在日本相繼讀完碩士、博士學位后,李南方帶著16箱圖書和資料回到了新疆,為心腦血管病高發的新疆組建了第一所“高血壓病中心”。    如今,已經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高血壓中心主任、新疆高血壓研究所所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自治區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等眾多銜於一身的李南方,依然孜孜不倦、積極探索,為了信念,守望新疆,踐行醫者仁心。
李南方

李南方的醫者仁心:為了信念 守望新疆

    1989年4月,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急救中心一名醫師的李南方獲得了到日本京都大學留學深造的難得機會。“那一年,全國有50個留學名額,而新疆隻有我一個,所以我更加珍惜那次機會。”

    經過了長達8年的學習深造,在日本相繼讀完碩士、博士學位后,李南方帶著16箱圖書和資料回到了新疆,為心腦血管病高發的新疆組建了第一所“高血壓病中心”。

    如今,已經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高血壓中心主任、新疆高血壓研究所所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自治區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等眾多銜於一身的李南方,依然孜孜不倦、積極探索,為了信念,守望新疆,踐行醫者仁心。


棉花育種學科帶頭人——李雪源更多>>

李雪源 

李雪源:創造的過程帶來快樂

    “創造的過程帶來快樂,成果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資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榮譽感和獲得感,是對自我的肯定。”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源說。

    1988年從新疆八一農學院農學系畢業以后,李雪源就一直從事棉花育種工作,至今已經30余載。

    在李雪源的書桌上,擺放的不僅僅是棉花育種的書籍,還有育肥、推廣等各種其它的書。據李雪源介紹,30年來,他經常在電台、高校、棉農的家裡給大伙指點棉花的種植工作。

    哪些問題是熱點問題,在實驗室永遠都不會知道,經常去了解熱點問題,研發產品的認可度才高。下一步,李雪源正著手准備機採棉和中高端品質的棉花品種研發,說到這裡他便又閑不住了。
李雪源

李雪源:創造的過程帶來快樂

    “創造的過程帶來快樂,成果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資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榮譽感和獲得感,是對自我的肯定。”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源說。

    1988年從新疆八一農學院農學系畢業以后,李雪源就一直從事棉花育種工作,至今已經30余載。

    在李雪源的書桌上,擺放的不僅僅是棉花育種的書籍,還有育肥、推廣等各種其它的書。據李雪源介紹,30年來,他經常在電台、高校、棉農的家裡給大伙指點棉花的種植工作。

    哪些問題是熱點問題,在實驗室永遠都不會知道,經常去了解熱點問題,研發產品的認可度才高。下一步,李雪源正著手准備機採棉和中高端品質的棉花品種研發,說到這裡他便又閑不住了。


毛絨產業化推動者——鄭文新更多>>

鄭文新 

鄭文新:科技工作者迎來發展“春天”

    “藏羚羊皮毛有‘軟黃金’之稱,因絨極細且特別稀有,所以遭到瘋狂盜獵。出於保護藏羚羊等野生動物和讓絨毛羊家養化以促進牧民增收的考慮,我們開展了藏羚羊與家山羊雜交改良培育新品種試驗。” 新疆畜牧科學院畜牧業質量標准研究所所長鄭文新說。

    鄭文新研發出《全天候毛絨快速檢測技術》,破解國際國內傳統檢測技術高度依賴恆溫恆濕的實驗室條件的格局,將檢測技術從檢測人員專用,變成包括牧民都可使用,取得了“國際先進”的成就。

    作為新疆畜牧科學院畜牧業質量標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等眾多頭銜於一身的鄭文新,近五年先后發表論文17篇,著作7部,已經獲得授權的專利10項,為推動毛絨產業化以及農牧民增產增收等作出了積極貢獻。
鄭文新

鄭文新:科技工作者迎來發展“春天”

    “藏羚羊皮毛有‘軟黃金’之稱,因絨極細且特別稀有,所以遭到瘋狂盜獵。出於保護藏羚羊等野生動物和讓絨毛羊家養化以促進牧民增收的考慮,我們開展了藏羚羊與家山羊雜交改良培育新品種試驗。” 新疆畜牧科學院畜牧業質量標准研究所所長鄭文新說。

    鄭文新研發出《全天候毛絨快速檢測技術》,破解國際國內傳統檢測技術高度依賴恆溫恆濕的實驗室條件的格局,將檢測技術從檢測人員專用,變成包括牧民都可使用,取得了“國際先進”的成就。

    作為新疆畜牧科學院畜牧業質量標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等眾多頭銜於一身的鄭文新,近五年先后發表論文17篇,著作7部,已經獲得授權的專利10項,為推動毛絨產業化以及農牧民增產增收等作出了積極貢獻。


維藥的開發者——斯拉甫·艾白更多>>

斯拉甫·艾白 

斯拉甫·艾白:做維吾爾醫藥文化的傳承人

    一個人倘若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這樣的事情就是飽含溫度的。一個人倘若能把自己喜歡的事情發展成自己的事業,那他一定是一個幸福的人。

    新疆維吾爾醫藥研究所所長斯拉甫·艾白就是這樣一個幸福的人,他做著一切與民族醫藥有關的事情。維醫臨床技術、維藥的研究開發、維藥企業的扶持……又身處在維吾爾醫藥研究所的管理崗位上,已入知天命年齡的他樂此不疲,終日奔波於辦公室和研究室之間。他說:“在退休之前我還要為維醫藥事業做出一些事情。”

    在談及扶持和田維藥產業的初衷,他說,維藥企業的建成、維藥的種植栽培,在一定程度上都拉動了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為實現新疆長治久安的總目標有一定的貢獻。
斯拉甫·艾白

斯拉甫·艾白:做維吾爾醫藥文化的傳承人

    一個人倘若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這樣的事情就是飽含溫度的。一個人倘若能把自己喜歡的事情發展成自己的事業,那他一定是一個幸福的人。

    新疆維吾爾醫藥研究所所長斯拉甫·艾白就是這樣一個幸福的人,他做著一切與民族醫藥有關的事情。維醫臨床技術、維藥的研究開發、維藥企業的扶持……又身處在維吾爾醫藥研究所的管理崗位上,已入知天命年齡的他樂此不疲,終日奔波於辦公室和研究室之間。他說:“在退休之前我還要為維醫藥事業做出一些事情。”

    在談及扶持和田維藥產業的初衷,他說,維藥企業的建成、維藥的種植栽培,在一定程度上都拉動了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為實現新疆長治久安的總目標有一定的貢獻。


無公害蔬菜專家——杜琳輝更多>>

杜琳輝 

杜琳輝:讓新疆老百姓的菜籃子變得更加豐富

    天微微亮,新疆和田市團結新村A區39號溫室裡,幾位農民在一位身材嬌小的女人的指揮下,拉磚、運土、干得熱火朝天。

    她叫杜琳輝,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湘妹子。1997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杜琳輝作為專業技術人才被引進到新疆和田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從事園藝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這一干就是20年。

    杜琳輝剛到和田時,家家戶戶就靠自家留存的大白菜、蘿卜、土豆過冬,在當地,能吃上新鮮可口的水果基本是奢望。

    為了豐富當地居民的菜籃子,杜琳輝花了不少心思。杜琳輝發現和田的自然氣候非常適合瓜果生長,有著發展設施農業的優越自然氣候條件。在她的多次建議下,從2002年起和田地委把設施農業作為本地一大產業來發展。
杜琳輝

杜琳輝:讓新疆老百姓的菜籃子變得更加豐富

    天微微亮,新疆和田市團結新村A區39號溫室裡,幾位農民在一位身材嬌小的女人的指揮下,拉磚、運土、干得熱火朝天。

    她叫杜琳輝,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湘妹子。1997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杜琳輝作為專業技術人才被引進到新疆和田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從事園藝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這一干就是20年。

    杜琳輝剛到和田時,家家戶戶就靠自家留存的大白菜、蘿卜、土豆過冬,在當地,能吃上新鮮可口的水果基本是奢望。

    為了豐富當地居民的菜籃子,杜琳輝花了不少心思。杜琳輝發現和田的自然氣候非常適合瓜果生長,有著發展設施農業的優越自然氣候條件。在她的多次建議下,從2002年起和田地委把設施農業作為本地一大產業來發展。


將科普事業進行到底——海力其汗·玉蘇甫更多>>

海力其汗·玉素甫 

海力其汗·玉素甫:“葡萄姑娘”的科技人生

    “吐魯番”與“葡萄”緊密相連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干燥少雨、日照充分、無霜期長的吐魯番盆地,為葡萄生長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氣候條件,讓這裡的葡萄甜美多汁。

    在這片火熱的土地上,活躍著一位維吾爾族高級農藝師海力其汗·玉素甫。“海力其汗”在維語中是“葡萄姑娘”的意思,她沒有辜負自己的名字,為葡萄種植技術的推廣貢獻了43年悠悠歲月,讓吐魯番地區的葡萄果園從當年的4萬多畝,增加到現在的50萬畝。

    數十年堅守,68歲的葡萄姑娘用勤勞聰慧、熱誠大方,征服了葡農的心。人們信賴她,喜愛她,思念她,歡迎她。有一次她去了一位老農阿不力孜的果園,高興地說:“你好長時間沒來,你來我的葡萄園轉一圈,我的葡萄就豐收了。”
海力其汗·玉素甫

海力其汗·玉素甫:“葡萄姑娘”的科技人生

    “吐魯番”與“葡萄”緊密相連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干燥少雨、日照充分、無霜期長的吐魯番盆地,為葡萄生長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氣候條件,讓這裡的葡萄甜美多汁。

    在這片火熱的土地上,活躍著一位維吾爾族高級農藝師海力其汗·玉素甫。“海力其汗”在維語中是“葡萄姑娘”的意思,她沒有辜負自己的名字,為葡萄種植技術的推廣貢獻了43年悠悠歲月,讓吐魯番地區的葡萄果園從當年的4萬多畝,增加到現在的50萬畝。

    數十年堅守,68歲的葡萄姑娘用勤勞聰慧、熱誠大方,征服了葡農的心。人們信賴她,喜愛她,思念她,歡迎她。有一次她去了一位老農阿不力孜的果園,高興地說:“你好長時間沒來,你來我的葡萄園轉一圈,我的葡萄就豐收了。”


最接地氣的農藝師——朱馬泰·哈吉拜更多>>

朱馬泰·哈吉拜 

朱馬泰·哈吉拜:“科技財神”引領百姓致富奔小康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人們不會相信,一個終日奔波在鄉間農舍、田間地頭的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朱馬泰·哈吉拜,是個右腿比左腿短6厘米,沒有右髖關節的殘疾人。更讓人想象不到的是農民親切的稱他為“科技財神”。

    《北疆地區夏季農作物栽培技術手冊》就是朱馬泰編寫的教材之一,他結合北疆地區的氣候、土壤、水資源等特點編寫完成,內容包含春小麥種植、馬鈴薯栽培、苜蓿種植技術等21項內容。這本冊子在很多農戶的家中都能見到,被鄉親們稱為“床頭技術”。

    朱馬泰完成了《種植苜蓿增加土壤肥力重點推廣項目》《麥田化除闊葉雜草重點推廣項目》等10多個課題,先后榮獲各級各種獎勵近50次,其中最令他驕傲的就是2007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朱馬泰·哈吉拜

朱馬泰·哈吉拜:“科技財神”引領百姓致富奔小康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人們不會相信,一個終日奔波在鄉間農舍、田間地頭的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朱馬泰·哈吉拜,是個右腿比左腿短6厘米,沒有右髖關節的殘疾人。更讓人想象不到的是農民親切的稱他為“科技財神”。

    《北疆地區夏季農作物栽培技術手冊》就是朱馬泰編寫的教材之一,他結合北疆地區的氣候、土壤、水資源等特點編寫完成,內容包含春小麥種植、馬鈴薯栽培、苜蓿種植技術等21項內容。這本冊子在很多農戶的家中都能見到,被鄉親們稱為“床頭技術”。

    朱馬泰完成了《種植苜蓿增加土壤肥力重點推廣項目》《麥田化除闊葉雜草重點推廣項目》等10多個課題,先后榮獲各級各種獎勵近50次,其中最令他驕傲的就是2007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出品:人民網新疆頻道                       專題制作:李龍   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