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新疆频道

【新疆是个好地方】“塞外江南”长出“绿色银行”

——新疆伊犁州聚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09月25日19:12 |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为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讲好有温度的“新疆故事”,树好新疆形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和人民网新疆频道共同策划推出“新疆是个好地方”人民网融媒体报道活动,围绕“旅游+”融合发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直播、访谈等多种形式,展示新疆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向国内外全景展现新疆是个好地方。

金秋的伊犁河谷,果蔬飘香,牛羊肥壮,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新疆伊犁州那拉提杏花谷,群山绵延,层林尽染,彩叶斑斓,将秋色演绎得恰到好处。近年来,随着伊犁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步伐的扎实迈进,旅游业借此机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如今,“塞外江南·魅力伊犁”声名远播,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业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战略性支柱产业。

伊犁秋景。伊犁州文旅局供图

补短板 打造旅游互联网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完善的基础设施,景点分散、路途遥远曾是制约伊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自治区、自治州协调公路、铁路、民航等多方力量,合力突破了这一瓶颈。

在精伊霍铁路通车之前,伊犁河谷的交通主要靠公路和航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伊犁交通运输进入了投资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社会效益最好、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的时期,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一条条平坦的公路、穿越山间的铁路、新开通的航线,在加快伊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农牧民增收的致富路。

独库公路,被称作新疆最美自驾公路。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在实施提升服务品质工程项目中,以交旅融合发展促进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将独库公路建设成含金量极高的精品旅游线路,深度挖掘“丝路文化”等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交通遗存,进一步推动了交通文化发展与交通精神的传播,带动沿线旅游发展,拉动地方经济。

随着独库公路这条“网红公路”的火爆,自驾游的溢出效应带火了沿途各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业。伊犁州在积极推进重点旅游风景道路建设的同时,沿线适宜地段观光停靠点、标识系统、服务区、停车区等配套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州直各县市累计投入旅游基础设施、重大旅游项目、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资金100余亿元,整体旅游环境得到提升,“三难一不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创精品 旅游业转型升级

每年6月,一片片紫色的薰衣草在巍峨的科古尔琴山映衬下,把伊犁河谷装扮得分外妖娆。2001年,霍城县以薰衣草为媒介,举办首届薰衣草节。如今,芳香产业不仅是霍城县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名片,也成为推动霍城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势产业和品牌产业。

伊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借助于杏花节、薰衣草节、天马节等90余项特色鲜明的旅游节庆活动,大大提高了伊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成为密切当地群众与外地游客的桥梁纽带,不断增强游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伊犁草原风光。伊犁州文旅局供图

伊犁州特克斯县喀拉达拉乡琼库什台村村民白山别克·吐热别拜克就是旅游业发展的受益者。2013年,白山别克·吐热别拜克开办了村里的第一家牧家乐。尝到了旅游带来的甜头后,今年他又投资20余万元新建了一家民宿。“去年,琼库什台村铺上了柏油路,到县城从过去的4个小时缩短为2个小时,交通条件好了,游客会更多,这是党和政府为我们修建的旅游致富路。”他说。

从居家小屋变成各具特色的民宿,特克斯县凭借全域旅游大环境,利用旅游发展资金,动员鼓励群众开设农(牧)家乐、民宿。该县民宿从2014年起步的6家,迅速发展到2021年的近300家。

民宿数量的增长仅是特克斯县做大做强旅游业的一小步。为提升民宿档次,4月中旬,该县针对今年参加等级评定的50家民宿开设旅游民宿品牌提升班,培训内容涉及自媒体营销、茶艺、插花、营养健康餐饮、接待服务标准、深化运营、等级评定标准等。

齐参与 致富路上有奔头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参与其中,旅游业成为与群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

2019年9月11日,一场瑞雪洒落那拉提,群山银装素裹,美景如画。当年,那拉提景区游人如织,成为州直第一个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的景区。

游客的增长受益的不仅是那拉提景区,也给附近的人们带来无限商机。今年31岁的卡米拉·木哈买提别克出生在那拉提镇。2007年,她在那拉提景区从事歌舞表演。2018年开始,她担任那拉提景区引导员,主要负责向游客提供咨询服务,月工资4000元。“那拉提镇的人在那拉提景区找工作特别容易。”她告诉记者。

伊犁州旅游讲解员。伊犁州文旅局供图

那拉提景区旅游业快速崛起和发展,彻底改变了那拉提镇农牧民单一依靠农业或牧业的经济模式,当地农牧民通过参与旅游业,实现了双赢。

昭苏县喀拉苏镇阿克奇村哈萨克族牧民较多,共有72户413人。2014年,昭苏县结合牧民定居工程,将阿克奇村打造成重要的景区旅游点,组织牧民进行姑娘追、叼羊、阿肯弹唱、哈萨克族传统婚礼等多种形式的传统民俗特色表演,使当地牧民又多了一项收入。

托合达尔古丽·吐尔逊一家5口人,丈夫每月2000元代牧费是全家的唯一收入,全域旅游让她家有了致富门路。2016年,托合达尔古丽·吐尔逊经营起了牧家乐,当年就挣了7000多元。

草原风光。伊犁州文旅局供图

促发展 文旅融合更精彩

作为新疆的旅游胜地,伊犁一直以来都令游客心心念念。好的旅游景区没有好故事,就像人没有灵魂一样失去了内涵,景区打造的不仅是视觉效果上的外在景致,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故事,只有好故事才能引发游客无限遐想,这也是引导游客不断来到景区的关键。

那拉提的“火”,源于景区的成功策划,也是那拉提景区数年来坚持打造文化景区的最好回馈。

那拉提景区利用音乐推广旅游由来已久,由新源县本地音乐人创作的《美丽的那拉提》等歌曲上世纪末就在当地百姓中传唱。自2008年至今,已有20余首以那拉提草原为背景、符合那拉提草原气质与文化内涵的原创歌曲在网络平台广泛流传。其中,《那拉提的养蜂女》在抖音中的话题量已达1亿,那拉提草原也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景区。

“旅游+文化”是一种双赢模式,也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文化提升旅游的品位和档次,通过旅游扩大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旅游和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正是注入了“文化灵魂”,今天的那拉提才展现出更多精彩。

伊犁秋季风光。伊犁州文旅局供图

显成效 全域旅游开新局

进入全域旅游时代,仅仅以山河风光为卖点,不仅无法适应新的需求,也难以提高旅游业附加值。立足生态优势,挖掘文化底蕴,才能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

为此,2018年,自治州启动编制了《伊犁州全域旅游规划(2020—2030)》,提出以推进伊犁各县市全域旅游协同发展为目标,建设伊犁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快草原旅游景观带、伊犁河旅游景观带、边境旅游景观带建设,推进7个旅游集散基地、18个风情小镇、若干个旅游服务营地建设,提高旅游产业集聚化、差异化发展水平,构建“一心引领、三带串联、三团辐射、多点支撑”的伊犁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十四五”期间,伊犁将继续推动旅游业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通过整合资源、挖掘内涵实现产品提档升级,大力提升旅游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韩婷 卢钟)

相关链接

【新疆是个好地方】“千里画廊”绣金山 全域旅游亮品牌

【新疆是个好地方】着力打造“荒野之旅·时尚之都”城市名片

【新疆是个好地方】文润龟兹展新颜 全域旅游谱新篇

【新疆是个好地方】博尔塔拉:旅游兴州阔步行

【新疆是个好地方】乌鲁木齐:从“景区旅游”走向“全域旅游”

【新疆是个好地方】新疆巴州:打“底色” 增“亮色” 提“成色” 勾勒全域旅游如画未来

【新疆是个好地方】庭州秀美山水竞芬芳

【新疆是个好地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游客的心儿醉了

(责编:李欣洋、韩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