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东天山深处的二崖头村,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村,以往单一的以放牧为主的生产模式,村民的生活水平不高。
山区的高寒气候,杏树是二崖头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村上种植杏树410余亩,虽然每亩杏树只有三四百元的收入,却占到了全村经济总收入的60%。杏树春开花,夏采摘,村民任杏树自然生长,年复一年,祖祖辈辈重复着这简单的劳作。“咱们村距离市区较远,在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如果要增收致富,还要在特色自然资源上面多动些脑筋,从种植上找找出路。”有着数年农村农业工作经验的伊州区环境卫生管理处驻二崖头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马依拉·阿不利米提和工作队员在仔细走遍了全村的每一块杏树地后发现,二崖头村种植的这几百亩杏树,还有很大的提值增收空间。
以往村民种杏树,挖个坑栽上就不管了。工作队充分发挥派出单位的后盾作用,利用冬闲时间,从哈密市请来林果业方面的专家会诊,对症下药,对村民进行种植、施肥、剪枝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知识的培训。2020年开春,正是杏树嫁接的关键期,工作队又一次把市林果业方面的技术人员请到村里,现场给村民讲授杏树的嫁接知识,手把手教村民嫁接的技术,刷新了村民以往的老经验、土办法,掌握了新技术,了解了新品种,从种植、剪枝、施肥、预防病虫害、嫁接完成了观念的迭代。
靓环境铺就致富路。围绕杏树这一资源,工作队引导村民不断走“杏”福之路,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村民致富的另一条金光大道。
2019年就尝到了由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甜头的村民谢尔瓦则·苏莱曼,2020年一开春,就早早清理打扫农家乐里里外外的卫生,洗涮餐具,在农家乐的四周喷洒消毒液,准备迎接游客。
住在河坝边的34岁的谢尔瓦则,是一位有两个上幼儿园孩子的父亲,孩子年龄小,谢尔瓦则和妻子外出务工有困难。门前是清澈奔流的山溪,房后是长满青草和雪松的大山,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景色秀丽。2019年,谢尔瓦则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在自家院子里开了一家名为“水上杏园”的农家乐。工作队联系城上的宾馆对谢尔瓦则农家乐的厨师和服务员进行了系统培训。生意红火的农家乐,让谢尔瓦则成了村上的致富典型。
谢尔瓦则说:“除了好吃的农家饭菜,不少游客也是冲着我这个农家乐优美的环境来的。有山有水好地方,夏天再加上我这一大院子绿树成荫的杏树,简直就是一个天然氧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沾了山水的光了。”
尝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甜头的不只是谢尔瓦则一家,2020年,村上又有3户村民在自家的院子了办起了农家乐,2户村民扩大了农家乐的规模。
靠山吃山,还要养山富山,不能坐吃山空。在2020年的植树季节,村民植树的热情空前高涨。工作队带领村民一边抗击疫情,一边种植杏树。在工作队的带领下,村民把原来堆放柴草破烂的庭院清理出来种上了杏树,村里的马路边、闲置的空地上,也都种上了杏树。在2020年这个春天里,村上种植了2000余棵杏树。
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筹措资金,把村上的土路全部铺上了沥青,修建了水冲式环保厕所,根据每户农家乐的经营特色,统一制作了店牌。
“我们就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走出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马依拉说。
靠山吃山,依水吃水,换种“吃”法,二崖头村的“山水文章”里写出了金山碧水。(梁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