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宽边民致富渠道,新疆吉木乃县通过规划红色景点、开展红色活动、整合红色资源等方式,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实现边疆美、百姓富。
科学规划,让景点“多起来”。立足吉木乃百年国门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对接商科工信局、旅游局等部门,梳理出龙珠山地道、中哈边境第一村、边境文化园等红色旅游基地,并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风格、一村一特色”原则,各工作队结合本村实际,集中精力打造萨尔乌楞村史馆,展现爱国教育,同时发挥地域优势与186团戍边文化馆、夫妻哨所建立互联互通机制,构建边境红色旅游线。邀请30余名乡土绘画能人、美术教师,围绕红色文化、巡边护边故事等内容,在村委会、村级主干道、街巷等地沿街墙体绘制宣传画、宣传标语,增强旅游景点“红色元素”。
文旅融合,让旅游“火起来”。借助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遗址等资源,邀请县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等部门,策划“重温红色历史、弘扬红色精神”“看红色物件、讲红色历史故事”“走红色印迹、体验边防生活”等活动,设置情景体验、参观实地探访等环节,吸引1.6万人次游客。围绕《百年国门的变迁史》《屯边戍边的创业史》《戍守祖国边关的守边史》等专题,借助微信、抖音APP等载体,宣传吉木乃口岸发展史、屯垦戍边的艰苦创业史、守边戍边的红色故事等,多角度广范围的扩大吉木乃县“红色旅游”知名度。
整合资源,让边民“忙起来”。坚持“以红色造特色,以特色造优势”的发展理念,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方式,帮助127户农户发展田园果蔬采摘、护边骑马体验、红色景点拍照等休闲旅游产业,并在景点沿线建立哈萨克手工艺品、肉奶制品、萨吾尔蜂蜜展销市场5个,为群众提供36个免费摊位,带动200户群众月均增收3000元。利用免税互市交易额度政策,通过入户宣传、政策扶持等方式,引导30户有创业意愿的群众在口岸开设店铺24家,发展农(牧)家乐、民宿客栈9个,年户均增收1.8万元,实现旅游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郭红、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