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克拉玛依……你没有草也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今年我又赶着马群经过这里,遍野是绿树高楼红旗,密密的油井像无边的红地……”1957年,这首由歌唱家吕文科演唱的《克拉玛依之歌》唱出了新中国摘掉贫油帽子的喜悦之情。时至今日,克拉玛依借减税降费的东风再次振翅腾飞,向着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迈进,焕发着蓬勃生机。
戈壁滩上矗立起的第一个大油田
克拉玛依,一座在荒漠戈壁中因石油而起、因石油而兴的城市,1955年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油田——克拉玛依油田。从此,这个偏居祖国西北部的城市也一同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克拉玛依油田催生了这座城市,它的开发建设让‘中国贫油论’破产,为新中国工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撑。”今年83岁的吴淑华1957年调往克拉玛依,曾担任过三八女子钻井队指导员、三八女子采油队队长。她的记忆里布满了第一代石油人艰苦奋斗的足迹:人拉肩扛运送炼塔,渴了饿了抓把雪、啃口馕继续干,能吃苦、敢拼搏的石油人在荒凉戈壁建起了这座石油之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拼搏,克拉玛依由一个戈壁荒滩,嬗变为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朝阳城市,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和新疆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克拉玛依这个象征着吉祥和富饶的名字,也随着石油源源不断地运出而传遍五湖四海。
“千千万万个匍匐在荒滩戈壁上砥砺前行的石油人,将根扎在了克拉玛依。经过20世纪50年代开发,70年代发展,80年代腾飞,90年代创新,克拉玛依油田发展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原油产量上千万吨的大油田。作为这个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我感到无比自豪。”吴淑华饱含深情地说。
石油城从贫瘠到繁荣的税务贡献
岁月沧桑,光阴似箭。笔者了解到,和克拉玛依建市同年成立的原克拉玛依市税务局,伴随着克拉玛依的发展而发展,历经多次工商税制改革和机构人事制度改革,跨越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与这座石油之城同呼吸共命运。
作为克拉玛依经济发展的见证者,几代税务人用砥砺奋进的精神书写了克拉玛依税收从贫瘠到繁荣的历史。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里,克拉玛依的税收收入完成了从923万元到6883.4万元的跃进。改革开放后,税制建设全面加强、税制改革全面发展,克拉玛依税收工作也不断向前迈进,税收屡创新高。
从事税收工作25年的老税务人塔吉古丽·阿不都热依木,是税制改革的亲历者,被国家税务总局评为“各省(区、市)税务局先进工作者”。她回忆起曾经和同事们一起上门收税的日子:一辆自行车、一杯水、一个馕、一沓税票是出行必备。“去年新机构挂牌那天,我看着牌匾上崭新耀眼的‘税’字,感动之情油然而生,我想自己身为税务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没有变。”塔吉古丽·阿不都热依木动情地说。
减税红利带来及时雨
近两年,减税降费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吹进克拉玛依,为一个个石油企业带来一场“及时雨”。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许立甲说:“减税降费为石化企业在产品成本、市场营销等方面争取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激发了企业经营的活力。”笔者了解到,克石化公司是一个工艺技术先进、产品种类齐全的特色炼化企业,2019年以来,该公司减税总额累计达到13324.06万元。“这笔千万级别的减税降费红利为我们技术创新铺路奠基,提升了活力。”许立甲说。
“公司一方面梳理优化了业务流程,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升炼油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对环保的投入,进行优化升级。”据克石化公司总会计师葛钊介绍,2019年5月实施的环保及安全生产投资项目,一次性多抵扣进项税金500万元左右,节约了企业现金流,为企业转型发展增添了后劲。
据了解,为了保证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的落实落细,2019年以来,克拉玛依税务部门坚持“网上办税服务厅为主,自助设备为辅,实体办税服务厅兜底”的新型办税服务模式,线上线下结合进行立体化宣传,对纳税人重点关注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系统梳理,通过“扫盲”式走访,把优惠政策讲清讲透,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困难,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一对一帮助解决。
夜幕降临,坐落在克拉玛依新行政区的雕塑“克拉玛依之歌”缓缓亮起,这个象征着三代石油人艰苦奋斗的城市地标,至今仍熠熠生辉。(李文 任艳琴 汤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