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福海縣:“百萬阿勒泰大尾羊大轉場”文化旅游節開幕 身臨活色生香的游牧生活

2020年05月30日18:39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繡著花邊的氈房、婦女們忙著編制、孩童嬉笑打鬧、年輕人賽馬叼羊、草原上成群的牛羊……來到沙爾布拉克,身臨草原,千百年來豐富多彩的游牧文化就在眼前。

5月30日,主題為“千年游牧,千裡牧游”的新疆福海縣“百萬阿勒泰大尾羊大轉場”文化旅游節在福海縣沙爾布拉克鎮啟幕。

據了解,活動將持續三天,通過表演式的轉場評選出“最美傳統轉場文化傳承人”,婦女們參加巧手巴斯胡爾編織大賽,男子們則參加馬鞭子編織大賽等,其中攝影大賽將真實記錄轉場文化﹔6月1日進行沙爾布拉克轉場儀式,牧民將從春秋牧場轉場至高山夏牧場。

福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汪力介紹,舉辦福海縣百萬阿勒泰大尾羊轉場文化旅游節,旨在讓游客置身其中,體驗轉場游牧文化,聆聽牧民轉場故事,感受牧民幸福新生活,將百萬阿勒泰大尾羊轉場打造成中國第一個轉場文化品牌,是深入貫徹落實阿勒泰地區"以旅游業為主體,牽動一產、托舉二產"發展戰略,不斷強化"旅游+"模式,加快旅游業與農牧漁業、文化、體育、商貿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福海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

轉場是游牧民族在長期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獨特游牧文化。至今,仍保留著氈房、賽馬、叼羊、姑娘追、阿肯阿依特斯、摔跤、草原石人、岩畫等豐富多彩的游牧文化,是人們深入了解多元一體中華文化活生生的教材。

沙爾布拉克是當地牧民的春秋牧場,吉拉大峽谷—沙爾布拉克—紅山嘴古牧道是世界上距離最長、保存最為完整的“千裡牧道”,是阿勒泰地區牧業轉場的典型代表。

活動現場20個氈房,花色各不相同,制作人熱依哈·托合塔爾,今年67歲,是哈薩克氈房制作技藝傳承人,此次帶著30名徒弟建造了這20個氈房,屋裡光線充足、布置講究。

熱依哈介紹,小時候看母親制作氈房、裝飾品,特別好看。13歲母親去世后,她便跟著父親放羊、放駱駝,也學習了氈房制作技術,還參加很多大小比賽,都拿了不錯的成績。“現在生活越來越好,牧民們也開始過起定居的生活,縣裡舉辦這樣的活動,將傳統文化融入現在,更好地展現出來,讓更多人了解我們中華文化的多樣性。”熱依哈說。

筆者從福海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了解到,福海縣將結合牧業轉場優勢,通過此次活動的預熱,打造沙爾布拉克轉場小鎮,建設氈房賓館(驛站)、游客中心、阿勒泰羊文化餐飲館、星級民宿、展覽館、旅游環保廁所、自駕營地、民俗風情園、賽馬場、牧游體驗區(觀景台、攝影台)、垃圾污水處理站和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並完善道路交通系統。

該項目的建設,將促進阿勒泰地區山區旅游環線的完善,向西與阿勒泰市將軍山—拉斯特鄉—小東溝森林公園—山區夏牧場—天門—五指泉—汗德尕特滑雪起源地岩畫串聯,向東與富蘊縣可可托海景區串聯,從而建成與喀納斯、可可托海等2個5A級景區串聯的超大型阿爾泰北部山區旅游景區,成為阿勒泰地區“千裡畫廊”的重要旅游節點和游客集散地。(庄曉頗 圖聶寧)

(責編:薩妮婭、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