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福海县:传统手艺让毡房“讲”故事

2020年05月29日19:20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坚固耐用、舒适、防寒、防雨、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甚至携带方便、布置讲究……拥有这些“性能”才能算是合格的毡房。

新疆福海县哈萨克毡房制作技艺传承人热依哈·托合塔尔,如今67岁,有30多名徒弟。近日,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福海县“百万阿勒泰大尾羊大转场”文化旅游节,她带着徒弟们制作毡房。

热依哈·托合塔尔说,牧民为了让牲畜吃上新鲜的草料,每年要进行两次大规模的转场,带着所有的东西,包括毡房。

为了在草原上生存,有个温暖的家,祖辈们传下来的毡房制作手艺,至今都在使用中。

热依哈从小跟着母亲学习手工技艺,“小时候,很崇拜妈妈,感觉什么东西到她的手里,都能变出花样来。”热依哈说,在自己的不断学习和探索中掌握哈萨克毡房文化所有的知识。

热依哈介绍,毡房的结构是由围墙、房杆、天圈、房毡、门组合而成,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下部圆柱形四周是用横竖交错相连而成的红柳木栅栏构成的围墙,每块栅栏宽约3.2至3.5米,高约1.5至1.7米。栅栏的围墙外围上一层毛线编织的芨芨草帘。

“这种芨芨草都要长短粗细一致,每根都用红、黄、绿、白、黑等彩色毛线编成图案。”热依哈说,毡房里到处都是手工制作,床毡、挂毯、地毯上都要有彩色的毛线缀出的美丽的花纹,甚至连毡房周围的芨芨草帘上、扎围墙的毛绳上,她们都要编织出赏心悦目的彩色图案。

“心细的妇女们会在床幔、箱套、挂袋、门帘上都花心思构思制作花纹图案。”热依哈说。

热依哈曾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制作了一副60米长的“哈萨克民族花毡”,获得了上海吉尼斯纪录。2013年获得全国“哈萨克毡房设计”版权,2018被评为自治区级“自治区级民间艺人”称号,成为《哈萨克毡房装饰艺术》传承人。

热依哈制作的60米长的民族花毡,现在在甘肃省阿克塞县哈萨克民族博物馆,从2009年4月开始制作,耗时5个月。 2010年1月,这张花毡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面积最大的哈萨克族刺绣花毡”认证证书。

花毡的制作,心手相传,已延续1000余年。花毡即表达了情感的寄托,更是文化的传承。现如今,花毡已成为哈萨克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了。而传统毡房,在现在牧民院中依然能看到,此外,牧家乐、草原景区等地都有毡房元素。(赛力克·拜哈旦木)

(责编:萨妮娅、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