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伊州区: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2020年10月22日18:42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位于哈密市区西南85公里处的阿克吐尔村,是一个以园艺种植为主的村子,这里出产的瓜果远近闻名,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的现状,成了制约村民增收致富的瓶颈。

伊州区公安局驻阿克吐尔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结合村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重点抓思想转变,用好惠民政策,拓宽增收门路”的工作思路,拉开了带领村民“甩穷帽 奔小康”,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的序幕。

78岁的司马义·塔力甫,家中有6口人,3亩地,每年的收入在1.5万元左右,是村里的贫困户。2018年开春时,根据脱贫政策,司马义领到了10只扶贫羊。2019年初,工作队员在走访中发现,司马义喂养的扶贫羊不仅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反而成了他的“累赘”。“没下羊娃子不说,还死了两只,这些羊每天吃得多还不长肉,我不想养了。”在和工作队员交谈中,司马义是满腹的牢骚。

“司马义大哥,党和政府为贫困农户制定了这么好的政策,我们要用好这些政策才是。别人家的扶贫羊都生了羊羔,咱们家的羊到底哪儿出了问题?”听了司马义的“怨言”后,工作队员耐心地帮司马义分析起了原因。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工作队联系了市畜牧局和兽医站的技术人员,上门为司马义进行指导,给他理思路,定方案。今年3月疫情期间,工作队还给他送去了300公斤青贮饲料,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通过科学养殖,司马义喂养的羊逐渐膘肥体壮,司马义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2020年上半年,司马义家的羊圈里多了4只活泼可爱的新“成员”。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工作队员清楚,穷的根子主要还是思想上的原因,拔穷根,必须先端正思想。

“开办村夜校班前,大部分国家通用语言我听不懂,现在讲课老师说我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已经达到可以正常交流的水平了。”贫困户阿依夏木·阿不都热依木高兴地对工作队员说。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工作队利用农牧民夜校这一平台,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法律、职业技能等内容的培训,不断增强“造血”功能,让贫困户真正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稳定一人”的目标。截至目前,在工作队的精心组织下,转移就业335人,其中贫困户外出就业69人,月收入在1000-2800元不等。(梁永法)

(责编:杨睿、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