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新疆長絨棉,品質優,產量大,常年供不應求。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0年新疆棉花總產量達516.1萬噸,佔全國棉花總產量87.3%,約佔世界棉花產量20%以上。新疆棉花憑什麼是世界頂級?六大理由告訴你!
新疆兵團第六師職工陳曉江,種棉17年,去年種植50畝,單產490公斤,收入近10萬元。兵團第六師宣傳部供圖
氣候:獨特的光熱條件
2020年10月5日,在兵團第八師一四四團13連500畝棉田,一台棉花採棉機正穿梭在白色的棉浪中,抓緊時間,採收豐收棉。張曉琦攝
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李雪源介紹,新疆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一是日照充足,最長可達16小時以上,植物可以吸收到充足的陽光﹔二是晝夜溫差大,植物白天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夜晚又抑制生長,其作用於果實的能量就會比較多﹔三是雨量稀少,氣候干燥,可以蒸發掉植物大量的水分,棉花的棉纖維柔韌度好﹔四是無霜期長,給棉花生長提供了充分的生長時間。
得益於獨特的光熱條件,新疆也是我國唯一的長絨棉產區。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全家介紹,新疆阿克蘇地區2020年種植長絨棉55萬畝,佔全疆一半以上。新疆長絨棉柔軟度、光澤度、親膚度、透氣性、彈力等指標均遠超普通棉。
育種:創制一批優異種質資源
2020年6月30日,在兵團第六師一〇二團梧桐鎮三連職工何志友的棉花地裡,該連連長龍小波正在為連隊職工講解棉花打頂技術。李華北攝
新疆農業大學等高校的專家長期致力於棉花育種等工作研究,對提升棉花品質也起到推動作用。
陳全家說,以“新農大棉4號”的選育、推廣為例,其對現有棉花品種進行改良,經過抗病、抗旱、耐鹽鹼等多種環境精准鑒定、評價及篩選,創制一批耐高溫、耐鹽鹼、耐寒、適宜機採的優異種質資源並加強保護利用,不斷補充棉花種質資源庫。
種植:攻克多環節關鍵技術難題
2020年4月13日,在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共青團農場四連的一塊大田裡,冬小麥陸續返青,長勢很好,緊鄰的一塊棉田,一台安裝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系統的播種機正在播種棉花。李華北攝
新疆耕作制度為一年一熟,根據棉花生育進程要求,按照播期規律,進行適期早播種,通過密枝早促等栽培技術,提高棉花產量。同時,利用地膜覆蓋,實現膜下滴灌,提高新疆棉區水分利用率。
新疆棉花種植技術也在不斷突破,2020年新疆棉花種植專利技術獲“非洲創新周”發明金獎。國家棉花栽培首席專家毛樹春介紹,新疆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提交的“綠洲棉花高產高效生產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成果,較為系統地攻克了綠洲棉花高產高效生產多環節關鍵技術難題,多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採收:機械採摘率已達69.83%
2020年9月18日,機械採棉機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大豐鎮紅山村棉田中採收棉花。陶維明攝
新疆棉田集中,種植規模大,機械化程度較高,棉花機械化採收面積近年來以年均超百萬畝的速度增長。據新疆農業部門發布的2020年數據顯示,新疆棉花機械採摘率已達69.83%。兵團統計局數據顯示,兵團擁有採棉機2760台,機採棉面積1180萬畝,棉花機採率達90.9%。
生產方式的轉變、技術的進步,新疆棉花生產科技貢獻率已由改革開放前的38%提高58%,棉花生產種管收各環節已實現全程機械化。
產業鏈:規模化生產效益顯著
兵團第八師一四四團14連職工賀金壽種植了50畝棉花,看著豐收的棉花,賀金壽笑得合不攏嘴。張曉琦攝
李雪源說,在國家棉花產業戰略規劃和各種政策支持下,新疆已形成我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加工基地、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其中,紡織規模已達2000余萬錠,紡織就業100余萬人。隨著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棉花作為新疆經濟支柱的經濟貢獻更加突出。
陳全家介紹,新疆棉花產業經濟貢獻700億元,主產棉區棉農65%以上的家庭收入來自棉花,棉花產業可吸納就業100萬人,棉花已成為新疆第一大經濟支柱產業。
品質:各項指標超國標,“內外雙修”
2020年9月22日,在兵團第八師一四四團棉花加工廠,一台鏟車對職工交售的新棉進行卸車。張曉琦攝
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究員余渝介紹,衡量棉花品質主要有三個指標:顏色級是指棉花顏色的類型和級別,纖維長度標准級是28毫米,差一毫米就差一個級別﹔馬克隆值分為A、B、C三級,它是反應棉花纖維的細度,也是衡量棉花成熟度的重要指標。
余渝說,新疆在棉花種植方面,品種優質,技術成熟,加之規模化經營,帶來的一個明顯優勢就是棉花的整齊度好,上述三個重要指標的協調性好,這就保障了新疆棉花的品質。
李雪源說,新疆棉花“內外雙修”——外在品級高、色澤潔白、絲光性好,內在品質優、纖維長、強力高、適紡高支紗。尤其是新疆獨有的長絨棉,做衣被暖和、透氣、舒適。
陳全家介紹,新疆長絨棉品質優良,其纖維柔長,一般為33∼39毫米,最長可達64毫米,超過了埃及棉,強度較高,經相關檢測,新疆長絨棉的各項質量指標都超過國家標准。
這樣的新疆棉花,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