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个好地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强迫劳动”是西方扣在新疆头上的一顶帽子。新疆的棉花种植、光伏产业,是否真的像西方记者所说一样存在“强迫劳动”?新疆的各族棉农和工人生活得怎么样?人民网“看见中国”中外记者团队走进新疆,记述他们的生活。
“现在你看,我像不像个农民?”
5月下旬,库尔勒尉犁县的阳光已经非常炎热,照在地里让人睁不开眼睛。吐玉洪·吾吉家的棉田里,无人机正在给棉苗喷洒农药。绿色的棉苗在无人机起飞带起的风里一阵摇曳。
“现在犁地用大马力拖拉机,无人驾驶、卫星定位;过两天开始浇水,水肥一体,开关一按,管子就直接出水;9月采棉的时候用采棉机,我这些地一两天就采完了。”一个人管理200亩棉田,吐玉洪游刃有余。
吐玉洪家的小院里,葡萄架绿叶成荫,十分舒适。谈起2015年开始的种棉机械化对生活的改变,他很感慨,“以前人工干活压力大,现在你看,我像不像个农民?”
吐玉洪(左)在自家的棉田里。人民网 刘宁摄
每年,吐玉洪种棉花收入20多万。从地里解放出人手之后,吐玉洪在2018年开起了民宿,有空的时候就自己下厨给客人做大盘鸡。“客人给我取了个外号叫‘兰博’”,吐玉洪开心地说。他鼻梁高耸、眉目深邃、身材矫健,确实有些像美国大片《第一滴血》的主人公。
棉花产业是新疆的支柱产业。在新疆,约50%的农户从事棉花生产。吐玉洪的邻居艾合买提·阿不力米提也是位种棉老手了。他从20年前就开始种棉花,家里有棉花地491亩。2014年,他的棉田开始机械化种植。2020年,他将土地承包了出去。
“现在每亩地光是流转的收入也有300块。”土地自己会“赚钱”了,艾合买提也没闲着。他养了400多只羊,弄了个小型养殖场,还承包了60多亩香梨园,加上棉田,每年的总收入将近30万块。妻子沙尼亚·艾买提也做起了微商,卖化妆品,“因为我爱美,现在也有更多时间打扮自己了。”
艾合买提夫妇坐在自家的沙发上。人民网记者 寇杰摄
艾合买提家院子里的凉床。人民网 徐祥丽摄
棉花田的重头工作是采棉花。每年9月下旬,白花花的棉花静静躺在田里。机械化之前,艾合买提每年要从市场雇人采棉花。采棉花的工人有的来自新疆本地,有的是四川等地过来的。“每人每天的工资是三四百块,干上三十五天到四十天。一个月赚上万把块,吃住都在工地。”艾合买提说,“年年不愁招人,他们喜欢来,因为挣钱多啊,条件也好。有许多采棉工都是今年留了电话,第二年还来。”
“新疆棉花这么好,怎么能说不用呢”
如今,采棉花的人少了。一是人工贵了,二是机器多了。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达516.1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7.3%。这些棉花里,70%是用机器采摘的。
“你看这垄,这个就是北斗导航播种机播的,看!直不直!直吧!”
“看到那边的房子了吧,那就是泵房,它一抽水,水就进地了。”
“采棉花用采棉机,90多亩地四五个小时就结了。有采棉机经营户,谁的价格好,服务质量优就用谁的。”
说起从整地到播种、除草、打药、浇水、掐顶、采棉的整个过程,侯雪东始终离不开“机器”两个字。
侯雪东是石河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师143团的职工,家里种了92亩棉田。保守地说,他家一年要卖40多吨棉花。去年的棉花市价是每公斤7块1到7块3,侯雪东一亩地纯收入就将近1500元。“去年产量高,因为大旱,棉花是大旱大丰收。”
在侯雪东的棉田里,停着一辆大疆无人机。它的几个黑色大喷杆像腿一样抓在地上,肚子上带着一桶药水,像个大蜘蛛,身上还沾着泥土。
胡新亮和他的无人机。人民网记者 寇杰摄
“这机器是今年换的新款,我一年要打2万亩地。”无人机的主人胡新亮告诉记者。他也住在附近,买这台无人机花了6.5万。“主要就是植保,打虫子,蚜虫、红蜘蛛等等,附近哪个农户打电话叫我,我就过去。”
胡新亮说,一年两万亩地打下来,不算投资的话,可以赚10万块。“操作简单,摇杆一拉就起飞,这个机器的喷幅是8米,到地头横移到下一条航线,卫星定位可以精确到厘米级别。我已经开了三四年,反正挺轻松,早上干干、下午干干,中午热了就不干了。”
新疆棉花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管理经验丰富,这里日照足、棉花雪白、绒长、品质好。放眼望去,成片的棉花苗迎着阳光齐齐站立,长势喜人。
在新疆的棉田里,棉农们不可避免地提起了另一件事:“强迫劳动”这顶西方强扣给新疆棉花的帽子,成了他们心里的阴影。
“我跟你说,听到这个真的很生气。”一说起这个,棉农陈建华就提高了嗓门,“说什么强迫劳动,种植机械化随处可见,有必要吗?我希望相信这话的人,你们悄悄地过来看,身正不怕影子歪,随时可以来看,不需要大张旗鼓,你自己哪天悄悄走过来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棉花是重要物资。新疆棉花品质这么好,(有些企业)怎么能说不用呢。”
“我们这行的工人常被戏称为‘跷腿工’”
除了棉花,另一个在“强迫劳动”的指责中受到影响的是新疆的硅料生产公司。
多晶硅是光伏电池板的基础原材料,以硅料为基底的电池板能把光能转化成电能,这就是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中国的多晶硅产能占全球85%以上,其中新疆硅料占全国57%。
位于石河子的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多晶硅生产企业。就在6月23日,大全被美国商务部列入了实体清单,理由是“强迫维吾尔族劳动”。
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曹伟介绍,大全一共有员工2053人,其中有少数民族员工19人,包括满族4人、藏族3人、回族3人、苗族3人、土家族2人、壮族2人、土族1人、蒙古族1人。
曹伟说,大全完全不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而是技术、资金密集型。在大全的中控室里,几十名员工用计算机控制着10万个仪表点位。哪个出了问题,屏幕上会显示红色,中控就立刻派人去检修。
大全公司的中控室。人民网 徐祥丽摄
“我们炉子一盖上,所有的工作流程都靠写好的计算机程序,逻辑、流程都是既定的。”曹伟说,“我们这行的工人常被戏称为‘跷腿工’,到现场转一圈,看看设备没什么问题,就回去‘跷二郎腿’”。
曹伟介绍,大全公司实行5天工作制,工作日7点下班,10点上班,中间1小时吃饭。国家法定假日和古尔邦节、肉孜节,公司都会放假。食堂的厨师服务员都是公司自己招聘,蔬菜采购都选用口碑好的供应商。“员工只需要付食材的钱,早上一块五,中午男同志六到七块钱,有14个菜可以选。宿舍拎包入住。公司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普通员工每年拿到手的纯收入有八万五千元。”
居住在乌鲁木齐的维族小伙子买买提·马合木提的收入也跟大全的员工相仿。在乌鲁木齐的新研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涂装工人买买提正在工作。2016年,他通过招工网站的消息,自愿签约到新研。他说,现在每天工作8小时,因为涂装的组件数量多,工资每个月能达到7000多。“我涂装的机器不仅外面涂色,里面也经过了细心地刷漆,非常漂亮。”买买提说,他从小就喜欢机械,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收入。
买买提在车间。人民网 徐祥丽 摄
买买提工作车间的路边,接近组装完成的自走式玉米青贮机气派地排成一排。新疆畜牧业发达,青贮机专为生产饲料设计。从青贮机前方的涡轮铲倒植株,到玉米连秸秆粉碎成为饲料,全程只需要三五秒钟。
等到各式各样的收割、收获机械开进庄稼地,新疆将迎来又一个丰收年。(徐祥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