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对‘胡杨精神’内涵解读和学习不够,对‘胡杨精神’在各个领域已有的实践成果和先进事迹典型挖掘不够,对‘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这16个字的意志品格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呈现不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肖涛表示,建设美丽新疆需要“胡杨精神”,它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中应当发挥文化引领的重要作用。
肖涛表示,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文化润疆意义深远,有利于推动新疆社会进步与文化繁荣,维护新疆的安全稳定与社会发展。她认为,“胡杨精神”是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精神动力的凝练和总结,是新疆工作重要的实践成果,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时代精神。
肖涛在建议中提出,以文化润疆为引领,大力弘扬“胡杨精神”,首先要加强对中国精神的学习,梳理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重要成果,以及“胡杨精神”与已有的红色精神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要认真学习领会“胡杨精神”的内涵,并把它与“新疆精神”“兵团精神”“老兵精神”联系起来学,深刻领会和把握它在新时代对新疆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她提出,一要制定关于学习“胡杨精神”的实施方案;二要确定主题学习内容,制定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学习要求;三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考核监督,坚决防止和杜绝学习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四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同时还要讲好新疆故事、讲好兵团故事,加强优秀文艺作品的出版和发行。
“深入挖掘以‘胡杨精神’为内涵的典型事迹和先进模范人物,充分发挥优秀文艺作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穿透力量,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把讲好新疆故事、兵团故事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中。”肖涛说,“让我们的文艺作品感染人、滋养人、引领人,只有这样才能把文化润疆工程做到实处,落地生根。”(人民网新疆两会报道组:马亮、韩婷、陈新辉、杨睿、李龙、那衣、李欣洋)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