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馕饼”撬动大产业 幸福生活收入“馕”中

2020年11月11日18:51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馕作为新疆特色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品类繁多的馕不仅成为家喻户晓的美食名片,还是品味新疆风土人情的窗口。近年来,新疆大力发展馕产业,小馕饼的生产方式由家门口单打独斗的馕坑走上产业化集群发展之路,一个个打馕合作社相继成立,一座座馕产业园拔地而起,成为延伸产业链,助力脱贫攻坚,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全球疫情蔓延让市场主体一度陷入困境,馕产业“危”中寻“机”,努力提升创新力,打造新业态,增强“免疫力”,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产业升级“折射”良好营商环境

“从曾祖父那个年代起,家里人就围着自家门口的小馕坑忙活。如今公司搬进现代化中央厨房,生产过程智能环保,仓储条件安全规范,馕产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势在必行,未来前景不可估量。”在乌鲁木齐市馕文化产业园生产加工车间,新疆西域馕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吐尔逊江·阿不拉感慨不已。

擀馕饼、戳花纹、烤馕……巨大的落地窗内,统一着装的工人们忙碌着,一字排开的环保智能电馕坑专用配电箱上显示着馕坑的实时温度。

乌鲁木齐市馕文化产业园占地总面积3.71万平方米,园内入驻7家馕企业,127个环保智能电馕坑全部启动后,日均产馕约4.5万个。得益于政府的帮扶和良好营商环境的保障,馕企复工复产后,产业园为其减免两年的场地费及租金近1200万元的同时,还享受到了免征增值税、疫情防控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园内多家馕企营业额持续回升,新疆西域馕王食品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2万余元。

在昌吉市滨湖镇新疆丝路源疆馕文化产业园,工作人员为税务干部介绍环保智能馕生产设备。马娇娇 摄

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滨湖镇的丝路源疆馕文化产业园总投资6000万元,集智能化特色烤馕加工、特色产品展示销售、馕文化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公司投资1000万元在昌吉市区大型小区门口和商业中心打造了100个“景观馕房”,受到消费者青睐,目前收入利润可观。三季度至今,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3万元,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销售收入近5万元。

“企业经营实现‘疫后复苏’,馕产业发展劲头逆势上扬,离不开政府支持和税务服务。”新疆馕产业发展商会常务理事、新疆丝路源疆馕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继中说,“今年公司原定的产销计划受到疫情影响,政府出台了配套措施减轻受困企业负担。税务部门实地走访企业送来税收优惠政策‘锦囊’,针对优化产业结构,拓宽经营思路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国家惠民利企政策和良好营商环境成为馕产业迸发新活力的沃土。近两年,天山南北快速崛起一批馕产业园,喀什、和田、阿克苏、昌吉、吐鲁番五地州共有馕产品加工企业和打馕(制作馕)合作社300多家,日产馕约650吨,品种达175种以上,形成了馕产业集聚发展的大格局。

“互联网+馕”拓宽产品销路

在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的“新疆馕房”里,展示着来自乌鲁木齐、哈密、伊犁、克州等地100多个品种的馕,陈列墙上,馕的典故、成分、工艺、营养一目了然,向八方来客讲述着馕的“前世今生”。

新疆馕房负责人王飞介绍,随着新疆全域旅游的发展,这里已成为“网红打卡地”。疫情期间,税务部门通过“非接触式”服务宣传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二季度馕房销售额达到20万元,享受到小微企业未达30万元起征点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疆小馕产品遍布乌鲁木齐各大超市。

“吃早餐来不及?下午茶没甜品?加班熬夜没点心?NO!疆小馕的陪伴,早中晚都在!玉米、咸香、荞麦、奶香、黑麦小油馕任你选,30天锁住新鲜……”穿着一件印有自我介绍透明塑料外衣的“疆小馕”,带着它独一无二的文创味道,从曾经烟火缭绕的传统馕坑中一跃成为“互联网+馕”时代的宠儿。

“疫情期间公司现金流紧张,税务部门及时跟进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落实纾困惠企政策,让我们感受到良好纳税信用拥有的‘含金量’,23万元‘银税互动’贷款到账后,快速盘活了公司资金链,为我们复工复产加足马力。”乌鲁木齐市馕产业发展协会副会长、新疆疆小馕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晓庆介绍,目前疆小馕已在网络商城上线,通过“线上+实体”全方位营销模式,月均售卖馕产品超过50万个,产品遍布乌鲁木齐各大超市、蔬菜直销店并“飞”向内地市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面对国际市场,馕产业同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口岸,一辆满载新疆馕的货车从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出境,不到5小时便可抵达阿拉木图市场。

为保障新疆特色馕及其他优质地产品更好更快地走出国门,税务部门在馕产业园建设初期提前介入、主动对接,梳理企业所适用税收优惠政策,及时解决涉税难题,帮助其尽快投产运营。

小小香馕,香飘千里。目前新疆馕远销国内21省市,47家馕企为飞机、动车供应食品。库车大馕、沙雅香馕日空运销售达50000个,通过电商平台年销售1000余万个。

“小馕饼”托起村民致富梦想

在新疆,清晨的第一口热馕犹如牛肉面的“头锅汤”,格外有滋有味。喀什地区克孜勒博依乡托万格阿帕霍加村村民阿布来提·斯依提每天清晨便开始忙碌,娴熟地将码好的面饼放入馕坑,脸上写满自信。作为村里第一批来到馕产业园的工人,现在他一天可以打馕600个,工资比进园时涨了1000元,一家四口住进了富民安居房。

在喀什地区伽师县馕产业园,税务干部在制馕车间询问了解馕日产量。潘新 摄

在南疆,像阿布来提·斯依提这样的打馕师傅不在少数。“目前,产业园吸纳了本地1200余名村民就业,按照‘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模式发放报酬,月均收入3500元,大幅带动了村民就业脱贫。”伽师县馕产业园负责人张文同说,“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大数据平台为公司精准匹配有订单需求的客户,帮助我们拓宽销售渠道,公司也在疫情之后尽快恢复了‘元气’。”

重不过50克、厚不足5毫米的“薄皮馕”,2007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玉尔其乡托马艾日克村村民吾拉木·木旦力甫增加了收入“厚度”。

托马艾日克村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村民们祖祖辈辈以打馕为生且技艺醇熟,尤其在制作“薄皮馕”上小有名气。柯坪县杏乡馕合作社成立后,吾拉木·木旦力甫加入合作社并成为骨干力量。税务干部多次来到合作社为村民宣传解读涉农税收优惠政策,让他感受到了国家惠民政策的温暖,也坚定了他靠双手勤劳致富,努力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信心。现在他每月收入8000多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合作社也在税务部门的“牵线搭桥”下,与当地面粉加工龙头企业成功牵手,实现了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看似平凡的小馕饼蕴含着无限发展潜力。全疆各地每一个打馕合作社、每一座馕产业园都是当地村民百姓增加收入的依托,馕产业已成为新疆保民生、稳就业、促增收、助脱贫的大产业。(侯蓓)

(责编:杨睿、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