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种植甘草有十几年了,浩村的土质和气候条件种植出来的甘草品质好,在内地的中药市场上是抢手货,虽然三年才能收获一次,但算下来效益还是很不错的,而且管理简单、人力物力投入少。”8月中旬,在新疆和硕县塔哈其镇浩尧尔莫墩村2000亩甘草种植基地,负责人高成娃看着长势喜人的甘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高成娃是浩尧尔莫墩村村民,一直从事中草药买卖,以前收购新疆的中草药原料销售到河北安谷、甘肃陇西和安徽亳州等国内中草药集散地,挣个销售差价。通过几年的交易,他发现新疆的中草药由于质量好,根本不愁销路,这与新疆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分不开。于是,他就开始在浩尧尔莫墩村种植甘草,这一种就是十几年,随着销路的拓展,他的种植范围越来越广,成为引领当地中草药种植的“甘草王”。
在高成娃的带动下,5户村民共同成立了甘草种植专业合作社,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路子。
据高成娃介绍,甘草属于节水作物,一年浇两次水,三年收挖一次,茎叶一年割两茬,每茬每亩地70元的价格卖给养殖户当饲料发展“甘草羊”,光这个就够水费了。种子、肥料等三年每亩地成本仅3000元,三年后每亩地收甘草2.5到3吨,去年收了100多亩地,每亩地卖了6500多元,今年价格可以达到8000多元。而且,今年他还计划建个加工厂,把甘草切成片销售,既可以增加甘草的附加值,又可以解决本地贫困户就业。
伴随着甘草种植,塔哈其镇伴生出甘草羊特色养殖。在古努恩布呼村,村民徐秀荣利用甘草养羊,营养价值高,肉质紧实口感佳,富含氨基酸和各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价格明显优于普通市售羊肉,同样的养殖,2019年徐秀荣的甘草羊增收3000多元。
种植甘草、养殖甘草羊,只是塔哈其镇发展特色产业、振兴镇域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在塔哈其镇古努恩布呼村,村委会委员王广军介绍,村里这些年来种植的甜叶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今年种植达到了2427亩,带动农户15户。甜叶菊种植粗放,同样属于节水型作物,亩产400-500公斤,每年9月份收购,每公斤售价20多元,种植成本每亩地4200元左右,苗子全部从内地引进,每亩地1200元,全部订单种植不愁销路。
说起种植甜叶菊的起源,塔哈其镇甜叶菊合作社负责人倪拥军说,2009年,为了拓宽种植渠道,他和朋友到河南、安徽等地进行了市场考察,反复对比,引进了甜叶菊的种植。今年种植了320亩,拓宽了致富门路。
关于销路问题,倪拥军说,刚开始寻自己跑去北京、安徽找厂家,因种植规模小,很难。后来大家成立了合作社,规模大了,慢慢发展起来了。2019年了解到甜叶菊市场断货,今年果断扩大了面积,从目前来看,种植效益比传统的辣椒、工业番茄等经济作物都要好,而且田间好管理,用工也少,不生病打药,明年计划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吸纳本地固定管理人员十余人,栽苗时临时集中用工上千人,拔草中后期管理需要二、三百人,为本地贫困户提供就业增收的平台。
同样是在塔哈其镇,以牧业为主的浩尧尔莫墩村,利用国家以奖代补项目,发展饲用高粱种植,有效解决了发展庭院养殖饲草料紧缺的问题。
浩尧尔莫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达娃说,这种饲用高粱每棵可长到4米到4米半,6月份、10月份分别收割两茬,以一般的二等地为例,村里种植的160亩地,亩产5吨到7吨,用于青储饲料,最低价格每吨200元,每亩成本仅500元。而且在对外承包时,就明确规定,全部低价销售给本村贫困户,扶持贫困户发展庭院养殖。
达娃说,以前饲用高粱都是大型种养殖企业今年规模化种植,营养价值是玉米杆的四十多倍,去年价格每吨在250元以上。经过考察,村里今年引进试种,这块地实际上就是一个实验田,村党组织负责联系种植,聘请技术员进行日常技术指导,起到一个示范带动的作用,效益好的话明年可大规模推广,有效解决本村牧民饲料短缺的问题,推动养殖业的发展。
就如何依托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动镇域经济的振兴这个问题,塔哈其镇党委书记林刚说:“塔哈其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老百姓习惯种植小麦、玉米、西瓜、辣椒等作物,虽然种植经验丰富、市场销路不愁,而且旱涝保收,大多还有国家补贴,但是增值的空间有限。今年,镇党委充分发挥种植大户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组织观摩、农牧民夜校种植户上台现身说法等方式,引导各族群众把注意力往甘草、甜叶菊、饲用高粱、小米等新兴的特色作物上转移,一方面,这些作物属于节水型作物,符合当前严峻的旱情形势,另一方面,增收的潜力大,而且可以有效带动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只要把销路打通,效益远远大于传统的种植作物。”(贺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