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趟出致富路 定居牧民换了“新活法”

2020年07月29日20:49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国家电网天山雪莲(吉木萨尔)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张德军、伊文杰为三场槽子牧业新村牧民艾里甫·黄万白家检查光伏设备。沈海涛 摄

国家电网天山雪莲(吉木萨尔)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张德军、伊文杰为三场槽子牧业新村月花制衣厂员工宣传安全用电知识。沈海涛 摄

7月26日,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三场槽子牧业新村牧民哈那哈持·巴代里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带着妻子,拎着挤奶的器具,正准备骑着崭新的摩托车前往5公里外的养殖合作社去挤骆驼奶。透蓝的天空,大地被晒得发焦发烫,连云彩也仿佛受不了了,悄悄地躲了起来。

远远的,哈那哈持·巴代里看到了自己的老熟人——国家电网天山雪莲(吉木萨尔)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杨永军带着几个年轻人向他走来。“政府修了养殖圈舍,供电公司不仅通了电,还按时来给合作社检查用电情况。骆驼‘踏实’了,我也就踏实了。”看见老熟人,哈那哈持·巴代里笑着就迎了上去。闲聊两句,几人便一同前往了养殖合作社。

从养牛羊到养骆驼,特色养殖添动力

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三场槽子牧业新村,以前是一片戈壁,荒无人烟。2008年,政府出资建了牧民安居房,第一批牧民从山区定居在这里,结束了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

哈那哈持·巴代里作为第一批定居牧民,虽然分到了一间80余平的牧民安居房和56亩地,改变了原有游牧的生活方式,但靠种地、养牛羊所得不足万元的年收入仅能让一家7口“果腹”。

为了走出贫穷,“爱折腾”的哈那哈持·巴代里折腾了起来。2013年,他变卖了牛和羊开始养马,卖马奶让他成为了村里少有的“万元户”。2015年,他在吉木萨尔县吉祥油田附近“鼓捣”饭馆时发现,骆驼奶供不应求。心明眼亮的他感觉昂贵的骆驼奶将成为一条致富路。

据杨永军介绍,2016年,新疆昌吉吉木萨尔县供电公司为满足三场槽子牧业新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为牧民增收提供稳定电力保障。投资37.284万元,在村里新建10千伏线路0.32千米,改造低压线路1.527千米,新增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稳定电力为发展养殖奠定了基础。哈那哈持·巴代里学技术、修圈舍、碎饲料,变卖所有牲畜买了6峰骆驼。一年下来,家庭收入达到6000-7000元/月。

“2019年,政府修建了集中养殖区,供电公司在村里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1.066千米,新增2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养殖区通了动力电,这为扩大养殖提供了绝好条件。”看着良好的硬件设施,哈那哈持·巴代里再一次坐不住了。同年8月,他联系好奶站,贷款20万元成立了努尔乐卓力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3户牧民扩大养殖。靠着合作社养殖的63峰骆驼,每月就能增收3万元左右。

从2008年第一户牧民响应政策从山区定居到牧业新村开始,像哈那哈持·巴代里这样定居的哈萨克族牧民,不仅没丢传统的养殖手艺,还养出了规模、养出了特色,逐步把日子过成了梦想中的样子。

从“牧家绣女”到“产业绣娘”,灵活就业增活力

“现在的我可不是单纯的家庭主妇了,村里有了制衣厂,平时忙完家务,靠着电动缝纫机和双手在家就能上班做衣服挣钱。” 挤完骆驼奶回到家,哈那哈持·巴代里的妻子玛孜亚·努尔买提汗拉着供电公司青年员工炫耀起来。

玛孜亚·努尔买提汗口中的制衣厂,是2017年4月由新疆月花制衣有限公司为给牧民增收在村里成立的,主要生产各款式工装和民族服饰。现在,50多名“牧家绣女”依托制衣厂成功转型为“产业绣娘”,每月按照工作量可增收2000-4000元。

除了当地牧民,制衣厂还有帕提古丽·赫克木等11名跨越2000多公里,来自和田策勒县务工人员。自2017年务工以来,帕提古丽·赫克木见证了从“小作坊”式的刺绣厂,发展到拥有30余台电动缝纫机的“大厂房”式制衣厂。

“制衣厂2个月的入职培训,让我掌握了制衣技术开始挣钱;供电公司日常的用电检查和安全用电宣传,让我安全使用电动缝纫机舒心挣钱。现在,我每月除去五险一金还能收入4000多元,回到老家我都是村里的榜样。”帕提古丽·赫克木说。

从刺绣厂发展到制衣厂,政策扶持必不可少,电力保障也不可或缺。自2017年以来,新疆昌吉吉木萨尔县供电公司累计投资248.6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1.066千米,新增2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同时,该公司组织党员服务队队员积极开展用电检查、安全用电宣传百余次,为企业发展、牧民增收做好了充足的电力保障。

制衣厂成立以来,牧民在思想上,逐步从靠政策、靠帮扶转变为靠技术、靠劳动。从此,“牧家绣女”不再闲在家里,靠着缝纫机和双手,她们撑起了家庭增收的“半边天”。

从晒太阳到赛电量,光伏扶贫显潜力

看到杨永军一行前来为制衣厂检查用电情况,艾里甫·黄万白坐不住了,坚持要拉着杨永军去自家看看。原来,除了养殖和制衣厂的收入,她家屋顶还有增收“法宝”——光伏发电,她想让去看看这段时间又能增收多少。

“2019年下半年,我家安装了光伏发电。今年二季度,靠着光伏发电,我们家增收了1400多元,光伏发电太好了!” 艾里甫·黄万白在建起农村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于2019年并到国家电网发电后深有感触地说。

据杨永军介绍,吉木萨尔县光伏扶贫项目涉及3千瓦扶贫电站10户,5千瓦扶贫电站50户,覆盖了庆阳湖乡、新地乡、泉子街镇、二工镇、三台镇、北庭镇、大有镇等7个乡镇,现均已上网。每月发电上网电量共4万多千瓦时,增收18000余元。供电公司按季度以统一汇款的形式向客户账户银行卡打款结算。

在三场槽子,像艾里甫·黄万白家这样“全额上网”的电量,将按0.25元/千瓦时进行收购。同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还实行全电量补贴政策,补贴标准为0.18元/千瓦时。光伏扶贫项目的实施,为当地牧民脱贫致富注入了动力,起到极大推动效果,助力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阳光下的牧业新村一派祥和,街道两侧具有民族特色的牧民安居房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直通家家户户。道路两边树木郁郁葱葱,灰瓦白面的院墙上一幅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手绘画扮靓了村庄,好一幅新农村的生活画卷,眼前的一切让人难觅“贫困”的踪影。

从2014年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村,到2020年实现整村脱贫,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坚示范村。6年来,三场槽子牧业新村深挖养殖业、做强手工业、发展第三产业,“趟”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致富路子。不仅脱了贫,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定居牧民正阔步迈向自己的幸福生活。(沈海涛、马占财)

(责编:李龙、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