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英吉沙县:漫步“非遗古镇” 领略“土陶风情”

2020年05月22日18:09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传承历史,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其间不断发展创新,现存的土陶技艺主要流传于新疆英吉沙县。

当地土陶制作人家制作的土陶产品,等待进一步精工处理后归库展播或对外出售。杜建武 摄

目前,英吉沙县维吾尔族土陶技艺主要分为“素陶”和“琉璃陶”两大类,其中以“琉璃陶”最富特色,原料取材源自于当地沙河、溪流旁侧特有的细质黄胶泥,因此,英吉沙县土陶产品也具有较好地欣赏和收藏价值。据了解,英吉沙县土陶产品基本分为罐、壶、盘、碗、缸、盆等6大类数十种。

说起英吉沙县土陶技艺故事,主要以英吉沙县芒辛镇恰克日库依村为代表,多年来,恰克日库依村被誉为“土陶村”。在各级党组织和以阿卜杜热合曼为代表人物的“描摹”下,逐步形成了以恰克日库依村为核心,辐射带动英吉沙县维吾尔族土陶技艺发展和传承的“同心圆”。

60多岁的阿卜杜热合曼是维吾尔族土陶技艺的第七代传人,2008年,阿卜杜热合曼被国家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2016年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证书,授予阿卜杜热合曼“高级民间艺术师”的称号,进一步推动了维吾尔族土陶技艺搭乘发展“东风”的快车,迅速融入到了现代化发展的“大潮”,为多姿多彩的时代元素注入了新的底色,增添了无穷魅力。

据了解,阿卜杜热合曼从小深受维吾尔族土陶技艺的熏陶,8岁开始便跟着老师傅学习土陶制作,52年来在他精雕细琢、匠心别韵设计下,掀开神秘面纱吐露真容的花瓶、水缸、碗等土陶产品达数万件,深得疆内外古董收藏和民间艺术爱好者的青睐。目前,通过线上线下被广为收储和购买的土陶产品接近7.45万件。因此,他制作的土陶产品也被消费者和收藏喜好者们亲戚地称为英吉沙县“热合曼土陶”。

近年来,随着喀什地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的持续“用劲”,多渠道把“热合曼土陶”宣传了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新疆喀什英吉沙县有一位高级民间艺术师:阿卜杜热合曼;有一种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族民间手工艺品:英吉沙土陶;有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吉沙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2018年10月,“土陶村”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也正是如此,让这座素有“中国杏都”“小刀之乡”“非遗古镇”“南疆水城”等美誉的农业县城眨眼跻身“热搜榜”,成了家喻户晓、人皆向往的美丽休闲、旅游观光城市。

2019年,山东援建的“土陶展览馆”落户恰克日库依村,豁亮的展厅展架上摆满了琉璃烧件,陶盘、陶壶、陶罐和民间常用的陶件工艺品琳琅满目。为抓住这一优势,喀什地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结合土陶产业发展实际,鼓励村里的致富能手、党员等,成立“土陶人家”文艺服务队,在旅游旺季组织文艺演出,展示英吉沙县土陶文化,以土陶文化为纽带,催生“土陶产业+英吉沙杏+湿地略景+沙漠公园+炼钢遗址+大漠烧烤+农业观光”于一体的旅游业迅猛发展。目前,通过杏花节、摄影比赛等吸引疆内外摄影爱好者、旅游爱好者等3.86万人次慕名“踏足”。

同时,因土陶而辐射带动的糕点产业、渔业养殖、垂钓、餐饮等农家乐“一夜暴富”。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土陶文化”正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奋力奏响古丝绸之路这张“驿站明珠”崭新地发展曲,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杜建武)

(责编:陈新辉、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