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福海县:传统刺绣手艺让牧民增收 让更多人就业

2020年05月19日20:06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在阿尔泰山脚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赶着牛羊,携带着全部家当,一年四季都在路上奔波行走;风雨无阻,逐水草而居,被称为 “走路最多”“搬家最勤”的人——这就是新疆哈萨克族“转场”人。

延续了数千年的“粗犷”转场生活,一直被细腻精美的刺绣点缀的丰富多彩。无论是衣服、裙子,还是鞋帽、帕包以及床炕上、室内的装饰用品,都点缀着哈萨克族妇女的精湛绣品。

6月,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阿勒泰百万大尾羊转场文化旅游节即将拉开序幕。

近日,福海县的牧民开始做着转场前的准备,库力海依夏·加那提最近接了几个转场牧民的订单,正在抓紧时间干活,“我们的刺绣手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男人们放牧,妇女们做手工。”库力海依夏说。

“转场”是一种随着季节变化,不断将牲畜赶往草料丰富地区的循环游牧方式,年复一年。

素以勤劳质朴著称的哈萨克妇女,自古善长刺绣艺术,并将其用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走进牧民转场期间所住的毡房,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缤纷的绣品世界,小如提包、手绢、荷包;大到被褥、帷帐、饰巾;尤其是妇女的衣领、袖口和头巾,大到地毡、壁毯、饰帘,以及婚礼的陪嫁、马坐鞍鞯的刺绣,处处都能见着主妇刻意绣织的精美图案。

56岁的库力海依夏家住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齐干吉迭乡,靠着传统手艺,经营了一家刺绣店,还成立了合作社,带动本村妇女就业的同时,培训出多人有了自己的门店。

“小时候跟着长辈放牧转场生活,牛羊‘撒’在草原上吃草晒太阳,妈妈干活家务就开始刺绣,家里大大小小的东西都是妈妈绣的,那时候妇女们会比谁的刺绣好看,手艺好的,总会有人带着食物、家庭用品去请教,到了节庆、婚礼的时候,也会被邀请去帮忙。”库力海依夏说。

库力海依夏回忆,就像一副美丽的油画,草原上草深花繁,百鸟争鸣,远处的山,一年四季盖着白雪,空中盘旋的雄鹰;近处的羊群悠闲自在,男人们身骑骏马,伴着冬不拉悠扬的琴声,哈萨克族的妇女们就在毡房门口,用五彩毛线绣出各种花式。

“小时候就看着妈妈刺绣,那是我儿时记忆中最美丽的东西,很多彩色的线汇集成自己喜欢的东西,衣服、手帕、包包等等,能拿的住针线了,就开始着急的学。”库力海依夏说,十五六岁的时候,她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订单”,一副挂毯画,完工后受到了很多人的赞美,作为报酬收到了些羊肉,这让她对自己的手艺更有信心。

库力海依夏在1989年结婚后,为了供孩子上学减轻丈夫的负担,曾开过蔬菜店、馕店,2003年在当地乡政府的帮助下开了家刺绣店。

“虽然一直以来干别的活,平时也会在家里做一些刺绣,总会让来做客的亲友很喜爱,妇联的工作人员就说为什么不用自己喜欢的事来增收。”就这样,库力海依夏靠着传统的刺绣手艺,开了一家刺绣店。

从最初的服饰刺绣到现在抱枕、挂毯、地毡等订单都接,2015年成立了合作社,当地政府给她免了三年的租金,合作社里有5个社员,都配有刺绣机,此外还有30名学员,店里的作品不仅在村里销售,最远已经销售到了乌鲁木齐,年收入达十万。

“社员可以边照顾家,边在家里工作,只要把订单按时完成就行。”库力海依夏接到订单都会手绘出刺绣的图案,交给社员,来她店里学过刺绣的学员,不少人都开了自己的刺绣店。(木黑提·比言)

(责编:吐孙那衣·艾先、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