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处处皆诗境 时时有芳华

2020年05月19日11:57  来源:新疆日报
 
原标题:处处皆诗境 时时有芳华

天山天池美景。□孙国富摄

江布拉克美景(资料图片)。□奇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5月5日,小朋友在呼图壁县园户村镇和庄村的嘉泰农业博览园蓝香芥“花海”中玩耍。 □陶维明摄

吉木萨尔县麦浪如绸。 □高承善摄

木垒万亩旱田。 □王春亮摄

5月2 日,昌吉市牡丹园的牡丹花竞相开放,前来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 □何龙摄

进入5月,新疆旅游市场逐渐升温。“五一”期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旅游业表现不俗,全州接待游客79.82万人次,同比增长4.96%,实现旅游收入4.63亿元。节后,错峰出游效应也在逐步凸显。

辽阔疆域,无限风光,游大美新疆,从昌吉开始。昌吉州是国家大力推进的“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石城市群”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拥有丰富的人文及自然景观资源,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新疆天山”与世界文化遗产“北庭故城”,是新疆唯一同时拥有“双世界遗产”的地州。昌吉州域内有400多处历史遗迹,通过“旅游+”的跨界融合,昌吉州迈向全域旅游,并形成产业新增长极。

在游客眼里,昌吉州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天山脚下、丝路名城,高山湖泊、古城遗址,雪岭云杉、溪谷山野,万亩旱田、绿茵如织……游客盛赞这里“一半诗词一半画”。

让文化走向“远方”让旅游更有“诗意”

揽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如今,人们旅行不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到此一游”,从繁华闹市走向乡野小巷,从购物商超走向文博场馆,看风景的同时,更要看民俗、看文化,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质旅游。

那些拥有着丰富人文资源、浸润着历史文化气韵的地方,总是格外吸引人。

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可以走向“远方”,旅游也会更有“诗意”。

地处天山北麓的昌吉州,作为拥有多元璀璨历史文化的大州,凭借什么魅力赢得游客青睐?其文旅产业发展如何?在文旅融合的当下,又如何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吸引力?或许,到庭州大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就会找到答案。

“一日有四季,四季景不同”,在这里可以纵览天山秘境。位于阜康市的世界自然遗产——天山天池,古称“瑶池”,是中国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仙居圣地。相传周穆王曾与西王母在瑶池相会,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这是天山天池文化史上最绚烂、最动人的篇章。

空旷、静寂、茂盛的树木叶子和野生植物随风飘荡,一段段不完整的敦实厚重土墙苍凉地矗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的沧桑……位于吉木萨尔县的世界文化遗产——北庭故城,是盛唐时期北庭都护府所在地,也是新疆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行走在这里,蜿蜒的矮浅土丘,已颓的城墙,倒塌的碎片,依稀中仿佛能听到战马的嘶鸣。1000多年的风雨,横平竖直的汉字,依旧镶嵌在北庭故城的风景中。

奇台县江布拉克,是全国保护最完整的最早绿洲文化之一,也是天山山地垂直自然景观、旱田人文景观、古丝绸之路历史遗存完美结合的典范。在这里,圣水之源江布拉克,让你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尽古丝绸之路北道的万亩旱田,置身于绿毯般的大草原,顿感天地之辽阔。

5月5日,2019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揭晓,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榜上有名,引起各界关注。这里是目前新疆发现的首个汉代军镇遗址,专家确定,它就是汉代疏勒城旧址,是汉朝有效治理和管辖西域的历史见证。初夏时节的江布拉克景区,一望无际的绿色麦田如碧浪起伏,半截沟镇麻沟梁村就在其中,这里就是石城子遗址。疏勒城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东汉名将耿恭曾在这里立下过不朽功勋。他率领极少的将士浴血苦战,战胜了百倍于己的匈奴军队,“节过苏武”的忠勇铸就一段英雄传奇,让后人景仰。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明。庭州大地孕育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文物古迹遗址也别样精彩。

如今,昌吉州文旅融合的图景正向纵深铺展,让“诗和远方”的故事更精彩。

去乡村,过一回向往的生活

如今,远离城市的喧嚣,在静谧而美好的乡村中度过悠闲自在的一天,早已成为很多人向往的生活。

新疆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这里既有以平顶山旱田为代表的旱田风光以及马圈湾、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四道沟遗址、月亮地传统村落等自然和人文、生态景观,又有旱作农耕文化和草原文明历史的活态展示,如今这里已成为新疆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风景如画、民风淳朴、风格迥异、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一排排拔廊房、一件件农耕具,镌刻着岁月的印记,承载着心中的乡愁……在这里,可以吃流水席、品农家醋、住农家屋、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横穿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的伴山公路犹如一条绸带,盘旋在万亩旱田,道路两旁丘陵连绵、草木这里有你孜孜追寻的乡村绿野,有你浮躁心灵的安置之所。

在这里,每一个山头、每一次转弯、每一面山坡,都会呈现不一样的风情,像一幅看不到尽头的画卷,流动、养眼、绚烂。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这里的村子以百合、紫苏、雪菊、格桑花、丁香等彩色种植为媒,重点打造“旅游+农业”的特色风景,在荒滩、黄土梁、空闲地上种植以红豆草、苜蓿、燕麦为主的绿色植被。

菜籽沟艺术家村落是新疆农耕居住生活的活态博物馆。木垒书院、平凹书屋闻名遐迩。村里建有国学讲堂、乡村美术馆和艺术家工作室等。

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月亮地村,历经百年,是伴山公路的最后一站,“土色土香”、民风淳朴。月亮地村有古戏台、村史馆、农耕博物馆等。“闫老五”客栈由自家拔廊房改造而成,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站在院子里就可远眺苍茫天山。

2019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有民宿客栈、农家乐、牧家乐13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700多人。旅游业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农民的腰包,激活了一个个有颜值又有产值的美丽乡村。

依托“乌昌石克”城市群600多万人口的消费市场,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昌吉回族自治州着力打造新疆休闲度假首选地和目的地。2019年,全州乡村旅游突破2200万人次,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达到4万余人,带动上千户农户致富增收,实现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来准东,在工厂欣赏别样风景

准东工业旅游带你探秘硬朗工业特色风。

走进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准东开发区”),你能感受到一种蛮荒之地的原始力量与现代工业的交织碰撞。

五彩湾三号露天煤矿,是全国最大的整装煤田采场,震撼是五彩湾三号露天煤矿带给人的第一感觉,它会让人想起可可托海三号矿坑,但这里规模更大、更为壮观。煤矿坑口作业面东西长度1.5公里,南北长度3.3公里,面积达5平方公里,深度可达250米,矿用车辆150余辆,重达百余吨的矿用车辆在矿坑底部就像蚂蚁一样大。高达17米的电铲车“轻舒猿臂”一铲就能将35立方米的煤炭从矿坑中轻松铲下,然后通过一条全封闭的蓝色输煤廊道将开采出的原煤直接输送到发电厂。

准东,有我国目前发现最大的整装煤田——准东煤田,更是国家能源核心区和“西气东输”“疆电外送”的重要基地,有新疆首个以煤炭为主题的能源展馆……

工业旅游是昌吉州全域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是创新的旅游产品体验,更是传统行业展现精神文化、核心技术、创新产品的新路径。

工业与旅游碰撞融合,为旅游业拓展出新空间。在准东工业旅游带,你可以尽情享受以准东能源馆、神华煤矿、±1100千伏特高压昌吉换流站等为主的全新旅游体验。

来准东,在工厂欣赏别样“风景”的旅游方式,正受到游客的青睐。

2019年8月至今,准东开发区工业旅游带动周边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12万人次、同比增长62%,旅游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53%。

昌吉州依托准东开发区、木垒国家风光电工程、特变电工总部、甘河子工业展馆,打造推出4个工业旅游示范点,让工业游、研学游成为昌吉州全域旅游的新增长极。

打造全域旅游昌吉样本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是昌吉州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最有力的见证。

昌吉旅游产业乘着“大众旅游时代”的东风,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今年,昌吉州将向接待游客6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200亿元的产业发展目标发起冲锋。”5月6日,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子斌说,眼下,昌吉州旅游业正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旅新业态、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开展提质升级行动,让更多人乐游昌吉。

张子斌介绍,去年以来,昌吉州以“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为指引,依托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优越的组合优势,紧紧围绕“旅游+”主线,扎实推进全地域、全产业、全资源、全方位的大融合,努力打造全域旅游的昌吉样本。

今天的昌吉州,正在实现旅游产业的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区域管理。

“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滑雪”四季旅游盛会不断;旅游与新型工业、特色农业、文创产业等跨界融合;各具特色、不同风情的美丽乡村让游客寻觅美丽乡愁;景区软硬件升级,道路提质改建,全域旅游交通格局成环成网、互联互通,将全域多个景区景点“串点成线、连点成片、全域繁荣”。

2019年,全州接待游客4400万人次,同比增长43%,旅游收入达到818亿元,同比增长50%,旅游带动就业人数近25万人。

“游昌吉,每一次都会给你惊喜和新鲜体验。”这是游客给昌吉的评价。人景相依,旅居相宜,游客正乐享昌吉州全域旅游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庭州大地,风景如画。一处处旅游景点令人惊叹,一场场文旅活动精彩纷呈。诗和远方,就在迈开步子的前方。

著名作家王小波曾说:“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所以,出发吧,到昌吉州访名山名水、寻历史古迹、觅古村乡愁、享文化盛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陈秀梅)

(责编:韩婷、马亮)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