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新疆时刻系列报道

徐善章:为战疫“点灯”的“夜行人”

2020年02月20日21:03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我先下井检查一下电缆接头……”2月13日,零下10摄氏度的寒风中,在乌鲁木齐市自治区人民医院附近的电缆井旁,54岁的徐善章掀开冰冷的井盖,手脚并用,逐渐下到地下,准备进行检查。

徐善章是国网乌鲁木供电公司配电电缆通道运维班班长,负责10千伏电缆廊道的维护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 他每天奔忙在保电一线。电缆运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巡检,14个变电站,43条线路,共计97.5公里是徐善章的工作日常,除了保证居民的可靠用电,徐善章还肩负着保障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抗击疫情重要场所正常供电的任务。

密闭空间、昏暗潮湿,平均2米深的地下电缆廊道,是地下电缆运维人员日常所处的工作环境。而在黑暗的隧道里单趟行走二三公里都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要走得更多,有的隧道高度不足一米,身高一米八的徐善章必须蹲着往前走,甚至爬行前进。“白天也过得像晚上,你们白天不懂夜的黑。”说起工作,徐善章最大的感受是度昼如夜。

为方便下井工作,徐善章从不穿戴过于厚重的衣物,只贴身穿了一件轻薄的棉衣御寒,手上戴一双薄薄的工作手套。同事王明说,元宵节那一次抢修,由于电缆冲击放电试验结果不明显,只能在长达7100米的电缆线路上依次打开井盖检查,为此徐善章在花了近4个小时,徒步14公里查找到了故障,下到40厘米宽的电缆廊道里,贴着冰冷的井壁处理故障。工作结束后,徐善章的手已经冻得连水杯都握不住。

徐善章在10千伏西梁二线6号杆支线进行电缆故障查找工作 。

除了黑暗狭窄,有些年久的电缆通道内还弥漫着沼气和浊气。而带头下井是徐善章工作30年的“习惯”。“徐师傅总是第一个下井,最后一个上来。记得有一次故障处理,通道内的有害气体呛得人无法呼吸,他憋着一口气,把我们先送上去,最后上来抓着我的手的时候都没有力气了。”徐善章的同事马锐回忆。

地下作业体力消耗大,饭可以多吃,水却不能多喝。由于没办法上厕所,徐善章口渴也只能忍着。寒风中进餐,外加吃饭不及时,徐善章和身边同事大多有胃病。

30年与缆沟为伍、黑暗为伴,徐善章却心里亮堂,觉得值。他的足迹遍布乌鲁木齐市几乎所有的配电网电缆廊道,从90年代的不到30公里,到今天的2600多公里,从“短跑”到“马拉松”,丈量着城市的发展。徐善章每天巡视的路程都在六七公里,30年下来,巡视的电缆通道约4万公里,足可以绕地球一圈。2017年,他明明可以退居“二线”,可他选择坚守“火线”。“只要在电缆沟里走上一趟,心里就会感到踏实。”徐善章说。

今年春节,离家只有半小时路程的徐善章选择和家人团聚方式是“碰面”,儿子徐皓是一名空警,疫情期间每天24小时在岗,保障疆内疆外乘客平安回家, 父子俩唯一一次团聚仅仅只有30分钟,接到任务的两人回家收拾了一些衣物,简单嘱咐了对方几句,便匆匆回到各自的岗位。

徐善章说,今年收到了一份最开心的新年礼物,从小腼腆的徐皓,在家人的微信群里发出了“老爸辛苦,老爸好帅!”的称赞。徐皓说,能够和父亲一起并肩战“疫”令他非常骄傲,虽然相隔万米,但他们的心从未如此贴近。

酷爱健身的父子俩约定,疫情结束之后,一起跑个步。“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为着同一个目标‘战斗’,还有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在各个战线奋斗,我们一定会战胜这一次疫情!” 徐善章的眼中充满了坚毅。(肖玉婷 黄骋)

(责编:吐孙那衣·艾先、马亮)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