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小产业扶贫火了周边 乐了老乡

2020年01月21日16:33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这个哈萨克民宿风情自驾游基地特别方便,到了这里,不但可以领略原生态哈萨克族的生活、文化和历史,而且辐射周边景区,生活方便,休闲惬意。”春节前,马先生带着家人来到新疆塔城托里县哈萨克民宿风情自驾游基地,这里是他们春节行程的第一站。

在距离托里县城不远,有一片集中连片的旅游民宿,主打民族风情牌,这里,作为托里县对外展示形象,招商引资的一个项目,开业不到一年,通过网红直播等方式,早已声名远播,很多北上广的游粉慕名寻踪,踏雪而来。

“托里”一词源于蒙古语,意为“镜泉”。因城中有一旺泉,泉水清洌甘美,远望犹如明镜,故而得名。这里夏季凉爽,冬季多风雪,是哈萨克族牧民的传统牧场和“冬窝子”。

在中国石油持续十多年的定点帮扶下,2017年10月,托里县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

脱贫不脱钩,精准扶贫再出发。近年来,中国石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了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精准扶贫等小产业项目,攻坚啃硬,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进,将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惠民处、用在增收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据托里县哈萨克民宿风情自驾游基地管理团队经理周建森介绍,自2019年4月以来,这个托里第一个、周边“高大上”的民族风情民宿,已接待全国各地及周边城市游客逾20万人次,人均消费500元。目前吸纳建档立卡户就业16人,“我们的民宿项目与云南丽江等地媲美,配置中式、哈萨克族特色和北欧风情的民宿共30套,夏季高峰时需要排队预定。”周建森自豪地说。

“小豆子”撬动大产业。“在中石油的帮助下,我们注册了‘天山小哥’这个独具特色的商标,目前生产豆粉、香酥豆、杂粮、列巴(俄式面包)等系列产品,我们的专有种植基地带动了300多户种植户抱团发展,每户去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另一家由中国石油投资400万元启动资金而建立的托里县天山小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受益于中国石油的帮扶快速发展起来。在该公司总经理李伟看来,中石油这种不拒细流的襟怀令人感动。

近两年来,中国石油聚焦精准扶贫,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地砸,扎扎实实推进。“除了哈萨克风情民宿,我们还有去年十二月开业的鹰嘴豆加工厂,年加工鹰嘴豆7000吨,采取了合作社+农户+企业的合作模式,试运营3个月加工量突破300吨,产品行销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农产品二级批发市场和新疆特色产品专营店。”托里县分管扶贫的政府副县长、中石油挂职干部刘红喜,对他管理下的各个扶贫项目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胡仁伟)

(责编:杨睿、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