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追梦,援疆情长

黄鹤麟

2020年01月03日09:59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玉出昆仑,明月天山。大美新疆,原是我梦中的向往,援疆,促成了我和这片土地的深情与不舍。新疆昌吉,这是一个遇见就会爱上的地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年转眼即过,我和其他196名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队伍将返回福建,奔赴新的岗位。援疆三年,和昌吉州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奋战的日日夜夜,是我人生中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与援友们并肩付出的日日夜夜,是我最深刻的美好记忆……

从东海之滨到天山北麓,千山暮雪不为远,直把昌吉当故乡。三年来,一个个充满福建元素的民生项目顺利建成,一项项凝聚福建力量的事业扎实推进,一桩桩体现福建智慧的美好变化正在发生。福建援疆干部、人才、产业来到天山脚下,带着嘱托、使命、责任;带着资金、技术、设备;更带着真诚、真心、真情……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在广袤大地上共同书写出壮美篇章。这三年,是爱疆、建疆、护疆的三年,一次援疆行,一生新疆情,从此心里魂牵梦萦的是新疆;这三年,是追梦、筑梦、圆梦的三年,福建援疆干部的理想、情怀在昌吉开花结果、汗滴有成的三年;这三年,是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的三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一带一路”双核驱动,“陆丝”“海丝”双丝汇舞,谱写出动人交响曲的三年。

新疆在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一直是爱国人士心之所向,早在170多年前,林则徐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随即奔赴新疆,展现了一个福建援疆前辈的风骨和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必须长期坚持,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1999年至今,先后有7批1016名援疆干部人才在天山脚下奉献青春、筑梦边疆。

援疆三问,是三年援疆结束前的思索。援疆留什么?我想,我们至少要留下“五个一”:一要留下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项目;二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业技术队伍;三要留下一批效益持续发酵的优质产业;四要留下一批闽昌两地交流协作的畅通渠道;五要留下一批区域发展的规划思路。

援疆前后有何变化?我想,至少有“五个一次”的变化:一是个人才干得到了一次历练;二是家国情怀得到一次检阅;三是人生视野得到一次拓展;四是民族团结得到一次巩固;五是思想境界得到一次升华。

福建援疆精神的内涵应该是什么?我想,应该有“四个层面,三个图腾”:为国担当、为疆奉献、为闽争光、为己添彩的“四个层面”。有“胡杨、雪莲、驼铃”三个新疆元素、图腾意义:胡杨的坚强、雪莲的纯洁、驼铃的使命必达。这些都必然融入福建援疆人的血液,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初心、砥砺前行。

三年白驹过隙,时光太短,情愫太长。纸短情长,书不成字,不能道尽我对昌吉的这份感情。

一是感恩。感恩党,感恩组织的选派,让我们福建第七批197名援疆干部人才在祖国的边疆,用自己的激情奉献,书写新时代的援疆华章,天山追梦,砥砺前行,在援疆这个平台上,新担当、新作为,绽放灿烂人生,锻造爱国爱疆的家国情怀。福建援疆工作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让我们倍受鼓舞、充满温暖。

二是感谢。感谢新疆昌吉州各级党委、政府对福建援疆干部的关心关爱,感谢昌吉州广大干部、群众对福建援疆干部的认同支持。援疆不仅是一种奉献付出,更是一种学习锤炼,福建援疆干部在昌吉州学到昌吉本地的好经验、好做法,也学到昌吉本地干部的好作风、好传统。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时期,福建援疆干部和昌吉州广大干部、群众一起,经风雨、战困难、强筋骨、扬正气,缔结了战友般的感情,这份情谊,将长驻心间,历久弥坚。

三是展望。援疆有时限,爱疆无期限。三年来,干部、人才、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多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给新疆、福建带来嵌入式的密切联系。三年来,根植在天山北簏的深厚感情,必将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发扬光大。我们将一如既往关心关注昌吉的发展、一如既往推动闽昌两地的交流交往,一如既往为昌吉的发展付出心血。让新疆和福建在新的发展机遇中,携手共进,书写丝路新华章,让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迸发出最美丽的光芒!

临行临别,太多的不舍,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天山永远矗立在我心间,昌吉的山水人文永远珍放在我心田。衷心祝愿昌吉未来发展越来越好,昌吉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初心纯如博峰雪,一生一世新疆情;

心系昌吉天涯近,回望天山再出发。

(作者为福建省第七批援疆总指挥长)

(责编:杨睿、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