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车县馕产业园生产车间(7月5日拍摄)。 武勇 摄
眼下,脱贫攻坚步入关键期,“馕”——这个在寻常老百姓眼中再平常不过的食品,在深度贫困的喀什地区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
馕是一种烤制面饼,在新疆有“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的谚语,足以证明馕在当地人民日常饮食中所占的重要位置。馕在我国食谱中由来已久,长期以来,新疆馕的生产主要以纯手工和作坊生产为主,这两年逐步进入了规模化生产。
2018年,自治区党委作出大力发展馕产业的重要部署以来,喀什馕产业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喀什地区以市场需求为依托,以解决就业促进增收为导向,以促进全产业链发展为重点,推进馕产业多元化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增加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弘扬传统饮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产业化升级助力农增收致富
20吨面粉,几百公斤食盐,不计其数的食用油、芝麻、糖、牛奶、干果……这仅仅是喀什地区伽师县一个馕产业园一天所用的食品原料,也带动了干果、面粉等其他产业链的迅猛发展。
去年11月,伽师县建成了一座集约化、规模化的1.8万平方米馕产业园。馕产业园拥有工人1200人,日产馕近30万个,已经形成了从生产加工到仓储物流、从技能培训到扶贫就业的全流程产业链。
馕产业园根据市场需求,将馕的种类从最开始的2种发展到现在的116种。近日,走进伽师县馕产业园,巴仁镇巴合其村贫困户买买提依明·卡得尔正忙着打馕。现在的他一天最多可以打800个馕,工资收入也是刚进厂工作时的两倍,手艺娴熟了,还能不断创新推出馕的新品。
2019年8月,买买提依明·卡得尔作为第一批工人来到伽师县馕产业园,通过学习掌握打馕技术,他也深深爱上了这门技术。每次看到自己打出来的新品,心里格外自豪。“馕已是我们家增收致富的好途径。”买买提依明·卡得尔充满信心地说。“我们本地有46万人口,每人每天吃一个馕,每天销售的数量也不是个小数字。我现在每天自己能打500多个馕,还带了5个学徒。”靠着固定工资加提成,他每月能收入3500元,今年脱贫很有信心。
该产业园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像买买提依明·卡得尔这样的打馕师傅不在少数。馕产业园一期已安置就业人员1200人,其中贫困户696人,按照‘保底工资+绩效工资’模式发放报酬,平均工资3500元以上。馕产业园一期自去年11月投产以来,已初步建立从原料种植到生产加工、从仓储物流到销售的全流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自主品牌‘馕小帅’研发生产了芝麻馕、奶酥馕、白馕、窝窝馕等116个品种,每天可产馕30万个,其中,18万个用于本地内销,2万个配送到周边县市,10万个销往疆外。”
伽师县馕产业园由广东省佛山市援建,重点打造馕文化主题,集馕文化展示、生产加工、产品销售、游客体验于一体,还有喀什地区最大的馕坑。产业园正在申请3A级旅游景区,未来把馕产业延伸到旅游观光与体验,推动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拓宽劳动力就业增收渠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馕产业园按照“馕产业+技能培训+扶贫就业+旅游观光”的发展模式,以传承伽师美食文化、打造特色品牌、解决劳动力就业、实现脱贫致富为目标,加大馕产业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拓宽劳动力增收渠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传统手工业迎来新变革
努尔买买提·司迪克家住莎车县荒地镇销尔库里村,从他记事起家门口的馕坑每周都有两三天会打出一些馕,为村里街坊邻居家里婚丧嫁娶、节日备用。在他的记忆中,童年时期母亲打馕的日子就是有重要日子的到来。
18岁时,努尔买买提·司迪克跟着家人学着打馕,因此家里的打馕任务也落到他头上。每到打馕的时候,他早早就起床烧火,和面等工作,煤炭馕坑里喷薄而出的热浪、香喷喷热馕出馕坑时让他有了成就感。随后的几年,他在县城打过2年多的临工,也从事过打馕的工作。但因为现实种种原因,他逐渐放弃了这门手艺。
今年,莎车县馕产业园落成后,在村委会的推荐下努尔买买提·司迪克成了这里的打馕师傅,莎车县馕产业园采用电气化方式打馕,一台电气化能设备够智能化的控制好馕坑的温度,为打馕师傅们提供了便利,少去了以往的烟熏火燎。“电气化馕坑更环保,温控也自动调节,打馕也更卫生。”努尔买买提·司迪克说。
从柴火馕坑,到煤炭馕坑,再到电气馕坑;从家庭食用,到店面零售,再到产业化发展。努尔买买提·司迪克见证了打馕行业的转变和科技给传统手工业带来的新商机。
莎车县馕产业园负责人李顺红介绍,该业园现有员工415人,都来自莎车县各乡镇的贫困户,目前,每个员工的工资不低于1500元,最高能够拿到3000多元。
“这里的员工每个月有生活补助、交通补助,按照计件制核算工资,打的馕越多工资越高。”李顺红说。
馕产业孕育大市场
在叶城县红石榴馕产业一个巨型馕,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打馕师阿迪力·买合木提正忙着赶制芝麻馕,这一批3000个芝麻馕,在中午前运往各乡镇。阿迪力·买合木提打馕已经3年了,一天可以打400多个馕。现在虽然很忙碌,但心里却乐开了花。
“来到这里不仅仅是打馕,还可以把馕文化传播出去,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多。”阿迪力·买合木提说。
叶城县红石榴馕产业园30多间商铺,通过整合全县打馕小作坊与在全县有1500多个商铺合作,该产业园每天销售馕20多万个,有效的推动馕产业由家庭作坊式的个体经营向集中化生产经营转变,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原材料供应、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营销管理,形成合理分工“订单+零售”的营销模式。
叶城县红石榴馕产业园包括馕生产加工区、馕文化展厅、商品销售区、馕文化体验区等,集馕产品包装、销售、配送为一体,同时配套有就业培训、参观浏览、餐饮休闲等辅助拓展功能。
叶城县红石榴馕产业园负责人穆合塔尔·艾木都拉介绍,馕产业园新增了城乡配送、网点零售,拓宽了群众的就业渠道。同时积极推进馕产业工厂化、生产标准化,形成喀什地区馕品牌效应,助推喀什地区馕品牌走出新疆,走向全国。
穆合塔尔·艾木都拉说:“馕虽小,但其产业化发展的意义却不小。走向产业化,可以让传统的以自用为主的馕产品走向更大市场,创造更大价值。”
如今,全地区各县馕产业园内都有上百种馕,12个县市均已建设规划馕产业园,将形成超过6亿元的固定资产。
地区馕产业专班负责人介绍,6月28日,喀什地区举办了首届馕品技能大赛暨新疆馕文化产业论坛。论坛目的就是推动馕产品系列标准制定,打造“喀什味道”品牌,推动喀什馕品牌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该负责人说:“喀什地区馕产业园以‘产业+文化+旅游+就业’的发展理念,将现代打馕工艺和传统打馕手艺相结合,推进产业化生产。此外,产业园还形成了城乡配送、网点零售、电商服务等岗位,有效扩宽了群众就业的渠道,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就业发展。”
截至目前,全喀什地区有馕、烘焙等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等196家(其中加工企业20家),日产馕335.53万个,年产值24亿元,利润9.72亿元,可吸纳就业20587人。
该负责人说,喀什地区馕产业已成部分农户、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法宝,已成为喀什地区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馕产业正在摆脱传统的经营模式,朝着多样化、规范化、产业化的方向转型升级。随着馕产业园正在喀什等地蓬勃兴起,喀什地区计划到2022年力争实现馕产业带动5万人就业,年产值达到50亿元。(陈文军 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