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疆對93個縣(市、區)的4747個農產品生產規模化經營主體及6519個散戶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証制度,涵蓋蔬菜、水果、畜禽、禽蛋和養殖水產品五大品類,大部分食用農產品實現帶証上市銷售。
食用農產品合格証制度是農產品種植養殖生產者在自我管理、自控自檢的基礎上,自我承諾農產品安全合格上市的一種新型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制度。農產品種植養殖生產者在交易時主動出具合格証,實現農產品合格上市、帶証銷售。通過合格証制度,可以把生產主體管理、種養過程管控、農藥獸藥殘留自檢、產品帶証上市、問題產品溯源等措施集成起來,強化生產者主體責任,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能力,更加有效地保障質量安全。
2020年,自治區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証制度以來,全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對轄區內種植養殖生產主體進行全面摸底調查,逐一確定應納入監管范圍主體數量,確保試行范圍規定的主體全覆蓋。對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台實行動態管理,進一步完善試行主體名錄。截至目前,全疆已開具合格証超208萬張。
同時,全疆充分利用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對開具和出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証的農產品,按照20%的抽檢率開展快速檢測篩查,對檢測發現問題的農產品立即開展定量檢測,不斷強化完善合格証制度。目前,全疆已開展試行主體日常巡查檢查1117次,完成6000余個附帶合格証農產品的監督抽查和5萬余批次附帶合格証農產品的快速檢測工作。
下一步,新疆將繼續加強對監管人員、檢測人員、執法人員及相關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加強對貼標上市農產品監督抽查和快速檢測,遴選一批食用農產品合格証信息化推廣試點縣(市),開展食用農產品合格証信息化試點工作,推廣使用“合格証+二維碼”電子合格証系統,為進一步推進食用農產品合格証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奠定基礎。(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