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新疆全面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工作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新疆如何落實藥品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工作?帶來哪些改革紅利?如何確保群眾用得上中選藥品?自治區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讓群眾享受醫保改革紅利
“結合新疆實際,新疆確定了‘三步走’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推進藥品集中採購工作。”自治區醫保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志華說。
首先是“跟著走”,全面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工作﹔第二是“主動走”,新疆地處偏遠,配送成本較高,如果自己開展帶量採購,很難達到國家組織或與各省聯盟共同招採的效果。為此,新疆積極參與陝西等10省聯盟,聯合抱團帶量採購﹔第三是“試著走”,指導地州規范陽光採購,探索分類採購機制。
目前,新疆已基本形成國家、跨省聯盟、自治區、各統籌地區相互促進的工作格局。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工作以來,第一批共25個中選藥品,價格與自治區藥品採購平台原價格相比平均降幅68%,預計一個採購周期患者和醫保基金可減少醫療費用支出3.51億元﹔第二批共32個中選藥品,價格與自治區藥品採購平台原價格相比平均降幅78%,預計一個採購周期患者和醫保基金可減少醫療費用支出0.94億元﹔第三批藥品集中採購共計55個品種,全國平均降幅53%,預計一個採購周期全區患者和醫保基金可減少醫療費用支出0.51億元。
“藥品集中採購讓各族群眾享受到兩方面的改革紅利。”王志華說,一是減輕患者藥費負擔,三批次藥品集中採購整體實施后,預計全區每年可減少醫療費用支出6億元左右,部分慢性病和癌症類患者的降價體驗尤為明顯﹔二是提高群眾用藥質量水平,帶量採購將50%—80%的市場採購量給予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降價效應和替代效應疊加,群眾減負效應明顯。
高值耗材降價不降質
11月9日,國家聯合採購辦公室公布了高值醫用耗材冠脈支架類集中帶量採購工作中選結果,全國冠脈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自治區計劃於2021年1月與全國各省同步執行中選結果,讓全疆各族群眾盡早享受到帶量採購的改革紅利。
為什麼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首選冠脈支架?自治區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處處長李棟說,醫保代表的是廣大醫保患者的利益,中國醫用耗材冠脈支架的市場份額為150億元,佔到全國高值耗材總費用的1/10,通過集中採購,總費用將降到10億多元,可以為醫保節約上百億元。
同時,自治區積極參與陝西等10省聯盟共同開展高值醫用耗材人工晶體類的帶量採購工作,目前已完成了人工晶體17個大項56個規格的招標工作和落地執行文件的初步征求意見。下一步將確定中選產品種類,升級改造現有採購平台系統以適應帶量採購需求。
價格降低了,質量安全能否保障?李棟介紹,中標企業不敢冒著失去市場的風險降低質量。降低質量面臨的第一個風險是行政處罰,第二是市場風險。中標企業如果因為降低產品質量被“踢”出國家集中採購名單、醫保目錄,意味著將失去中國這個市場,是得不償失的。日前,國家藥監局下發相關通知,要求各地加強監管,保証集中帶量採購冠脈支架的質量安全。
確保群眾用得上中選藥品
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切實降低了藥價。但如何確保中選藥品進入醫院並得到優先使用,使群眾真正享受到改革紅利?
對此,李棟介紹,新疆醫保部門採取將藥品使用情況納入醫保協議管理、加強對中選藥品和未中選藥品採購使用的監測監控、將中選藥品使用情況納入醫保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等措施,確保中選藥品在醫院得到優先使用。
此外,新疆還將藥品集中帶量採購納入自願參與的醫保定點非公立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等,進一步擴大中選藥品的覆蓋范圍,確保群眾能用上降價后的中選藥品,享受到改革紅利。
為實現降價效果最大化,新疆同步開展了第一、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未中選藥品梯度降價工作,正在推進第三批未中選藥品梯度降價工作。第一批梯度降價涉及品種132個,平均降幅36%,最高降幅97%﹔第二批梯度降價涉及品種89個,平均降幅41%,最高降幅92%。(李春霞、實習生/阿拉西加甫·帕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