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博斯騰湖大河口西海龍宮水上樂園體驗水上樂趣。年磊 攝
在“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業發展迎來新機遇。博湖縣以此為契機,融入“旅游+”模式,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旅資源轉化為綠色發展勢能,成功探索出一條將保護與發展、傳承與創新、開放與合作相結合的全域旅游博湖模式。
全域旅游讓“詩與遠方”不再遙遠
文旅融合是旅游目的地實現全域旅游的重要途徑。
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資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場。“文化+旅游”如何為全域旅游賦能,讓“詩與遠方”不再遙遠?博湖探索出了一條創新的路子——以文塑旅,讓景區充滿“文化味”,以旅彰文,讓旅游助力文化傳承。
博湖縣的巧妙在於“以節造勢,構建全域旅游大格局”。
圍繞“民俗、水、漁、蘆葦、沙、西游”等文化元素,開展了開湖節、冰雪節、薩吾爾登故鄉文化藝術節、蘆葦文化藝術節、野生葦菇採摘節、正月十五文化廟會、賽馬大會、美食大會等一系列活動,以節會聚人氣促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五節三會”作為博湖全域旅游中的重要一環已經深入人心,進一步提升了“中國西海·博斯騰湖”這一核心旅游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培育豐富了文化旅游產業內涵。
每年5月或6月,博斯騰湖周邊的群眾都要自發組織傳統的開湖節,以愛護湖水、保護生態環境、追求生活幸福為主題,表達人們對大自然恩惠的答謝,是人與自然和諧生存的寫照。猶如一張精致的名片,展現了博湖的水文化、漁文化、沙文化、蘆葦文化、東歸文化、西游文化、非物質文化的精髓,把博湖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推介給了五湖四海的游客。
冰雪節以深度融合的冬季特色旅游系列產品,讓游客盡情體驗博斯騰湖冬季的獨特魅力。近年來,博湖縣著力打造的博斯騰文化旅游品牌,將文化與旅游有機結合,整合優勢資源,深耕“博湖味道”,講好“博湖故事”,與相繼推出“早晚來博湖”系列策劃,通過積極謀劃和主動引導,打造出了獨特的全域旅游示范區品牌。
全域旅游視角下“博湖味道”充滿風情
9月17日,走進博湖縣西海龍漁村農家樂,農家樂負責人路洪一邊忙著准備食材,一邊招呼著游客,來往的游客在享受特色魚宴的同時體驗著漁鄉的別樣風情。
隨著博湖縣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特色餐飲的“農家樂”成為博湖縣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和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吸引了眾多游客。
路洪在博湖生活以及工作過程中見証博湖旅游業飛速發展的她,便萌生了開農家樂的想法,於是路洪去各地實地考察,先后去了浙江、上海、廣東等地。經過實地考察學習,她總結隻有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才是長遠之計。2017年8月路洪依托博斯騰湖景區的區位優勢,在218國道旁開了一家生態園魚庄,開業就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品嘗。
農家樂推出特色全魚宴、農家風味小吃等,深受顧客們的喜愛。從取材到成品上桌,游客們可以看到所有材料及加工過程,讓游客吃得開心,吃得放心。
美食是鄉愁符號,“博湖味道”總會讓你流連忘返。
博湖年年舉辦“美食節”,從視覺、味覺的直觀感受,到產業文化的發展感悟,博湖美食節承載的不僅是農業豐收、農民富裕沉甸甸的喜悅,還承載著各族群眾對全域旅游、鄉村振興發展的期盼。
博湖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苟秀君介紹,博湖縣按照“鄉鎮各具特色、一村一品”的要求,靈活運用“景區+農戶”“生態+文化”“農庄+游購”等模式,因地制宜建設各具特色的民宿、休閑農庄、星級農家樂等,真正讓游客吃上農家飯、住上農家屋,充分體驗博湖民俗文化和鄉村風情。
全域旅游化“美景”為“金山銀山”
從2019年開始,博湖縣以“花海經濟”為媒推進鄉村旅游,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集約烏蘭再格森鄉1400畝土地,打造集觀光、採摘、餐飲、休閑驛站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多彩的花海、秀美的鄉村、如織的游人與燦爛的笑臉,成為烏蘭再格森鄉這個季節最燦爛最美麗的風景。
“賞花旅游是博湖縣的特色旅游項目,僅去年7—9月到這裡賞花的游客就超過2萬人次。”9月17日,烏蘭再格森鄉黨委書記趙霞興奮地說,烏蘭再格森鄉通過優美的田園風光,讓千畝花海成為了眾多網紅打卡地。
入秋以來,查干諾爾鄉3000多畝向日葵競相綻放,一眼望去遍地金黃,金燦燦的葵花與綠色田園交相輝映,呈現出一幅生態鄉村的美麗畫卷。
游人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呼吸著新鮮空氣,聞扑鼻花香,拍照嬉戲,不亦樂乎,“人在花中游,花在人邊俏”的花海景致,已成為一張靚麗的博湖名片。
近年來,博湖縣鼓勵農民適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地開展以恰瑪古、向日葵、油菜花為主的賞花旅游產業,打造固定賞花線路,並在線路上設立特色餐飲、小型便利店、停車場、水沖式廁所、景觀平台等相應的旅游設施和服務。
看著家門口的“花海”被越來越多的游客“打卡”,周邊各村也開始積極鼓勵村民發展農家樂、民宿。
烏蘭再格森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安俊經營一家農家樂,一家的年收入從過去不到1萬元增加到10多萬元,花海經濟也帶活了當地土雞蛋、蜂蜜、手工布鞋、民族刺繡等土特產品的銷售。
目前,博湖縣共有農家樂72家,帶動農牧民直接就業1200余人,間接就業6000余人,人均增收8000余元,全域旅游的紅利正在穩定持續釋放。
“我們通過在1600畝果園裡套種油葵、油菜、牡丹等具有觀賞的農作物,讓游客春踏青、夏賞花、秋摘果、冬賞雪,最終形成集休閑度假、觀光旅游、農事體驗於一體的旅游新業態。”才坎諾爾鄉黨委書記梁國泉表示,把賞花旅游融入現代農業的發展中去,不僅增加了土地產出率,還擴大了其品牌影響力。
博湖縣委書記肖牛表示,近年來,通過不斷探索,博湖已形成了“全景、全業、全時、全民”的特色全域旅游發展道路。充分發揮旅游業“一業牽動百業興”的效應。博湖連續五年出台關於旅游業發展資金獎補辦法,特別是今年拿出6000萬元引導支持產業發展,形成了旅游與各產業之間融合共建的良好局面,旨在實現將博湖打造成為巴州人民的“休閑地”、疆內游客的“必選地”、內地游客的“向往地”這個全域旅游發展目標。(周海霞、郭城 、羅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