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處處皆詩境 時時有芳華

2020年05月19日11:57  來源:新疆日報
 
原標題:處處皆詩境 時時有芳華

天山天池美景。□孫國富攝

江布拉克美景(資料圖片)。□奇台縣委宣傳部供圖

5月5日,小朋友在呼圖壁縣園戶村鎮和庄村的嘉泰農業博覽園藍香芥“花海”中玩耍。 □陶維明攝

吉木薩爾縣麥浪如綢。 □高承善攝

木壘萬畝旱田。 □王春亮攝

5月2 日,昌吉市牡丹園的牡丹花競相開放,前來觀賞的游客絡繹不絕。 □何龍攝

進入5月,新疆旅游市場逐漸升溫。“五一”期間,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旅游業表現不俗,全州接待游客79.82萬人次,同比增長4.96%,實現旅游收入4.63億元。節后,錯峰出游效應也在逐步凸顯。

遼闊疆域,無限風光,游大美新疆,從昌吉開始。昌吉州是國家大力推進的“天山北坡經濟帶”“烏昌石城市群”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擁有豐富的人文及自然景觀資源,擁有世界自然遺產“新疆天山”與世界文化遺產“北庭故城”,是新疆唯一同時擁有“雙世界遺產”的地州。昌吉州域內有400多處歷史遺跡,通過“旅游+”的跨界融合,昌吉州邁向全域旅游,並形成產業新增長極。

在游客眼裡,昌吉州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天山腳下、絲路名城,高山湖泊、古城遺址,雪嶺雲杉、溪谷山野,萬畝旱田、綠茵如織……游客盛贊這裡“一半詩詞一半畫”。

讓文化走向“遠方”讓旅游更有“詩意”

攬山水之幽,得人文之勝。如今,人們旅行不再是簡單的走馬觀花、“到此一游”,從繁華鬧市走向鄉野小巷,從購物商超走向文博場館,看風景的同時,更要看民俗、看文化,追求個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質旅游。

那些擁有著豐富人文資源、浸潤著歷史文化氣韻的地方,總是格外吸引人。

文化與旅游融合,文化可以走向“遠方”,旅游也會更有“詩意”。

地處天山北麓的昌吉州,作為擁有多元璀璨歷史文化的大州,憑借什麼魅力贏得游客青睞?其文旅產業發展如何?在文旅融合的當下,又如何將文化優勢轉化為旅游吸引力?或許,到庭州大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你就會找到答案。

“一日有四季,四季景不同”,在這裡可以縱覽天山秘境。位於阜康市的世界自然遺產——天山天池,古稱“瑤池”,是中國神話傳說中西王母的仙居聖地。相傳周穆王曾與西王母在瑤池相會,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曰:“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這是天山天池文化史上最絢爛、最動人的篇章。

空曠、靜寂、茂盛的樹木葉子和野生植物隨風飄蕩,一段段不完整的敦實厚重土牆蒼涼地矗立著,仿佛在訴說著千百年的滄桑……位於吉木薩爾縣的世界文化遺產——北庭故城,是盛唐時期北庭都護府所在地,也是新疆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行走在這裡,蜿蜒的矮淺土丘,已頹的城牆,倒塌的碎片,依稀中仿佛能聽到戰馬的嘶鳴。1000多年的風雨,橫平豎直的漢字,依舊鑲嵌在北庭故城的風景中。

奇台縣江布拉克,是全國保護最完整的最早綠洲文化之一,也是天山山地垂直自然景觀、旱田人文景觀、古絲綢之路歷史遺存完美結合的典范。在這裡,聖水之源江布拉克,讓你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盡古絲綢之路北道的萬畝旱田,置身於綠毯般的大草原,頓感天地之遼闊。

5月5日,2019年度全國考古十大發現揭曉,新疆奇台石城子遺址榜上有名,引起各界關注。這裡是目前新疆發現的首個漢代軍鎮遺址,專家確定,它就是漢代疏勒城舊址,是漢朝有效治理和管轄西域的歷史見証。初夏時節的江布拉克景區,一望無際的綠色麥田如碧浪起伏,半截溝鎮麻溝梁村就在其中,這裡就是石城子遺址。疏勒城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東漢名將耿恭曾在這裡立下過不朽功勛。他率領極少的將士浴血苦戰,戰勝了百倍於己的匈奴軍隊,“節過蘇武”的忠勇鑄就一段英雄傳奇,讓后人景仰。

一方水土滋養一方文明。庭州大地孕育出獨特的歷史和文化,文物古跡遺址也別樣精彩。

如今,昌吉州文旅融合的圖景正向縱深鋪展,讓“詩和遠方”的故事更精彩。

去鄉村,過一回向往的生活

如今,遠離城市的喧囂,在靜謐而美好的鄉村中度過悠閑自在的一天,早已成為很多人向往的生活。

新疆首個“中國農業公園”——天山木壘中國農業公園,這裡既有以平頂山旱田為代表的旱田風光以及馬圈灣、菜籽溝藝術家村落、四道溝遺址、月亮地傳統村落等自然和人文、生態景觀,又有旱作農耕文化和草原文明歷史的活態展示,如今這裡已成為新疆鄉村旅游的熱門打卡地。

風景如畫、民風淳朴、風格迥異、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一排排拔廊房、一件件農耕具,鐫刻著歲月的印記,承載著心中的鄉愁……在這裡,可以吃流水席、品農家醋、住農家屋、觀農家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

橫穿天山木壘中國農業公園的伴山公路猶如一條綢帶,盤旋在萬畝旱田,道路兩旁丘陵連綿、草木這裡有你孜孜追尋的鄉村綠野,有你浮躁心靈的安置之所。

在這裡,每一個山頭、每一次轉彎、每一面山坡,都會呈現不一樣的風情,像一幅看不到盡頭的畫卷,流動、養眼、絢爛。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種花如桑麻。這裡的村子以百合、紫蘇、雪菊、格桑花、丁香等彩色種植為媒,重點打造“旅游+農業”的特色風景,在荒灘、黃土梁、空閑地上種植以紅豆草、苜蓿、燕麥為主的綠色植被。

菜籽溝藝術家村落是新疆農耕居住生活的活態博物館。木壘書院、平凹書屋聞名遐邇。村裡建有國學講堂、鄉村美術館和藝術家工作室等。

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月亮地村,歷經百年,是伴山公路的最后一站,“土色土香”、民風淳朴。月亮地村有古戲台、村史館、農耕博物館等。“閆老五”客棧由自家拔廊房改造而成,這裡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站在院子裡就可遠眺蒼茫天山。

2019年,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有民宿客棧、農家樂、牧家樂130多家,旅游從業人員達到2700多人。旅游業一頭連著綠水青山,一頭連著農民的腰包,激活了一個個有顏值又有產值的美麗鄉村。

依托“烏昌石克”城市群600多萬人口的消費市場,圍繞美麗鄉村建設,昌吉回族自治州著力打造新疆休閑度假首選地和目的地。2019年,全州鄉村旅游突破2200萬人次,鄉村旅游、休閑農業從業人員達到4萬余人,帶動上千戶農戶致富增收,實現年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

來准東,在工廠欣賞別樣風景

准東工業旅游帶你探秘硬朗工業特色風。

走進新疆准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准東開發區”),你能感受到一種蠻荒之地的原始力量與現代工業的交織碰撞。

五彩灣三號露天煤礦,是全國最大的整裝煤田採場,震撼是五彩灣三號露天煤礦帶給人的第一感覺,它會讓人想起可可托海三號礦坑,但這裡規模更大、更為壯觀。煤礦坑口作業面東西長度1.5公裡,南北長度3.3公裡,面積達5平方公裡,深度可達250米,礦用車輛150余輛,重達百余噸的礦用車輛在礦坑底部就像螞蟻一樣大。高達17米的電鏟車“輕舒猿臂”一鏟就能將35立方米的煤炭從礦坑中輕鬆鏟下,然后通過一條全封閉的藍色輸煤廊道將開採出的原煤直接輸送到發電廠。

准東,有我國目前發現最大的整裝煤田——准東煤田,更是國家能源核心區和“西氣東輸”“疆電外送”的重要基地,有新疆首個以煤炭為主題的能源展館……

工業旅游是昌吉州全域旅游發展的新業態,是創新的旅游產品體驗,更是傳統行業展現精神文化、核心技術、創新產品的新路徑。

工業與旅游碰撞融合,為旅游業拓展出新空間。在准東工業旅游帶,你可以盡情享受以准東能源館、神華煤礦、±1100千伏特高壓昌吉換流站等為主的全新旅游體驗。

來准東,在工廠欣賞別樣“風景”的旅游方式,正受到游客的青睞。

2019年8月至今,准東開發區工業旅游帶動周邊旅游景區(點)接待游客12萬人次、同比增長62%,旅游收入1.7億元、同比增長53%。

昌吉州依托准東開發區、木壘國家風光電工程、特變電工總部、甘河子工業展館,打造推出4個工業旅游示范點,讓工業游、研學游成為昌吉州全域旅游的新增長極。

打造全域旅游昌吉樣本

一組組亮眼的數據,是昌吉州旅游產業蓬勃發展最有力的見証。

昌吉旅游產業乘著“大眾旅游時代”的東風,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今年,昌吉州將向接待游客600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1200億元的產業發展目標發起沖鋒。”5月6日,昌吉州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張子斌說,眼下,昌吉州旅游業正從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文旅新業態、提升服務質量等方面開展提質升級行動,讓更多人樂游昌吉。

張子斌介紹,去年以來,昌吉州以“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為指引,依托山水優美、文化燦爛、生態優越的組合優勢,緊緊圍繞“旅游+”主線,扎實推進全地域、全產業、全資源、全方位的大融合,努力打造全域旅游的昌吉樣本。

今天的昌吉州,正在實現旅游產業的全景式打造、全季節體驗、全產業發展、全方位服務、全社會參與、全區域管理。

“春賞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滑雪”四季旅游盛會不斷﹔旅游與新型工業、特色農業、文創產業等跨界融合﹔各具特色、不同風情的美麗鄉村讓游客尋覓美麗鄉愁﹔景區軟硬件升級,道路提質改建,全域旅游交通格局成環成網、互聯互通,將全域多個景區景點“串點成線、連點成片、全域繁榮”。

2019年,全州接待游客4400萬人次,同比增長43%,旅游收入達到818億元,同比增長50%,旅游帶動就業人數近25萬人。

“游昌吉,每一次都會給你驚喜和新鮮體驗。”這是游客給昌吉的評價。人景相依,旅居相宜,游客正樂享昌吉州全域旅游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庭州大地,風景如畫。一處處旅游景點令人驚嘆,一場場文旅活動精彩紛呈。詩和遠方,就在邁開步子的前方。

著名作家王小波曾說:“我隻願蓬勃生活在此時此刻,無所謂去哪,無所謂見誰,那些我將要去的地方,都是我從未謀面的故鄉,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我不能選擇怎麼生,怎麼死﹔但我能決定怎麼愛,怎麼活。”

所以,出發吧,到昌吉州訪名山名水、尋歷史古跡、覓古村鄉愁、享文化盛宴,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陳秀梅)

(責編:韓婷、馬亮)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