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疆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
南疆大地春意盎然,活力正盛。新疆1.2萬多個“訪惠聚”駐村工作隊7.6萬余名駐村干部正奮戰在脫貧一線,開拓思維扎實行動,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肯動腦就有好辦法
“去年阿依帕爾書記給我介紹了工作,我家實現了脫貧,今年我一定好好干!”“有阿依帕爾書記在,我們遇到的困難都能克服。”
村民交口稱贊的“阿依帕爾書記”是29歲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黨委組織部駐阿克陶縣巴仁鄉巴仁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阿依帕爾·艾斯卡爾。為了打破巴仁村的脫貧瓶頸,她發揮年輕人思維活躍的優勢,引導村民種了847畝地大蒜,改變傳統農牧業模式﹔烤馕合作社吸收本村30人穩定就業﹔村辦企業解決了131戶貧困戶就業問題﹔5家養殖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200戶養殖戶搭上企業“班車”……阿依帕爾的辦法真不少,增加了村民脫貧信心。
“今年,僅庭院種菜每戶至少增收1300元。”3月10日,自治區審計廳、新疆工程學院、和田市委統戰部駐和田市吐沙拉鎮玉河村第一書記王軍正在組織村民在庭院小拱棚裡定植西紅柿、辣椒菜苗。
為解決農民就業難問題,王軍籌集資金在村裡建了電子扶貧車間,吸納13名貧困婦女就業。村裡種著大量核桃樹,他籌集資金建起核桃殼加工廠,將廢棄核桃殼加工成油田鑽井所需的工業原料。
致富路拓寬后,玉河村於2019年末順利退出貧困村。
帶著村民忙起來
3月10日一大早,自治區應急管理廳駐和田市伊裡其鄉肖拉克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席文海來到村民吾格麗尼亞孜汗·阿布杜拉家中,詢問移動餐車的准備情況。
“除了快餐,我又增加了肚包肉和玉米湯飯呢,大家都覺得好吃!我還想報名養尼雅黑雞。”吾格麗尼亞孜汗戴著口罩和手套將餐車裡裡外外擦洗消毒,這種干勁兒十足的狀態讓席文海十分高興。
肖拉克村2014年為深度貧困村,經過幾年努力,2019年12月,這個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都已脫貧。“如今脫貧攻堅緊迫感更加強烈。”席文海告訴記者,下一步將以產業扶貧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確保脫貧戶不返貧。駐村工作隊組織開辦電工、電焊、金屬切割特種作業培訓班,開辦特色美食城,成立扶貧車間,帶領村民朝著“就業創業一人、脫貧致富一戶”的目標奮力前進。
伽師縣鐵日木鄉巴什鐵日木村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雙管齊下。這個村有著毗鄰縣城的區位優勢,正在著力打造伽師縣“菜籃子”。
駐村干部帶領村民及早動手,2月5日之前就完成了67座大棚和379座拱棚的蔬菜種植。“目前大棚菜苗已可以移栽,拱棚蔬菜也長勢喜人,再有20天油白菜等生長期較短的蔬菜就可以投放市場了。”3月10日,自治區稅務局、新疆天山職業技術學院、伽師縣農業農村局駐伽師縣鐵日木鄉巴什鐵日木村第一書記江輝說。
與群眾感情越來越深
群眾工作怎麼做?對於每位從城市來到鄉村的干部來說,都是一個課題,他們在實踐中,帶著深厚的群眾感情尋求答案,有了新的收獲。
抗疫期間,疏勒縣阿拉力鄉帕其喬喀村組織志願者幫助村民備耕春耕,村民得知后紛紛要求參加。“我們因報名的村民太多而發愁。”3月11日,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庫爾班江·尤努斯笑著說。
群眾的支持來自對“訪惠聚”工作的認可。工作隊引導村民發展庭院經濟,不僅滿足了村民的吃菜需求,還讓村民腰包鼓起來。引導村民成立了手工木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疏勒縣思源手套廠帕其喬喀村分廠等10個經濟實體,村裡有富余勞動力的15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戶均一人以上穩定就業。
自治區紀委監委駐阿克陶縣皮拉勒鄉皮拉勒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王二立駐村3年了,看著鄉親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脫貧致富的勁頭這麼足,他特別有成就感。
他告訴記者,村裡發生了很多變化,村“兩委”班子依法辦事的能力增強了,庭院經濟成了村民致富的聚寶盆,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村民錢包越來越鼓,過上現代文明生活成了村民的新追求……“這幾年我過得很充實,一想到今年我們村即將實現整村退出,老百姓的日子將更加幸福,我就充滿干勁兒!”他的語氣飽含深情。(隋雲雁、韓沁言、馬伊寧、米日古力·吾、楊舒涵、米日古力·納斯爾,通訊員姜學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