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 譜寫疆電青春

2020年01月15日19:44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1月10日,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成員巴可熱木·艾克拜爾剛剛結束在和田策勒縣花園村的挂職鍛煉,回家的第一件事便跟隨父母,去看望外祖母曼熱亞木·吐爾得瓦,與她分享自己駐村期間的經歷。

巴可熱木·艾克拜爾的外祖母曼熱亞木·吐爾得瓦今年已經95歲了,是新疆當地有名的“愛心媽媽”,她長期資助貧困輟學兒童,還收養過4個孤兒,並將他們培養成才。

外祖母的事跡和精神,猶如一粒種子,從小就深深地種在巴可熱木·艾克拜爾心中。

“我不留在北京,我就是要去新疆。”2012年,年僅23歲的巴可熱木·艾克拜爾作出了人生的選擇。這份堅定,源自一個宏大的理想: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他選擇從最艱苦的一線干起,從最基層的班組學起,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長為“疆電楷模”。

在許多人眼裡,巴可熱木·艾克拜爾性格倔強,總愛花費一些精力去做別人眼裡“沒必要”做的事。然而,正是因為他做好了容易被人忽視的細節,才成為新疆電力系統內廣為人知的青年“創客”。2014年10月,在220千伏三宮變電站斷路器換型工程中,巴可熱木·艾克拜爾發現每台斷路器更換需要17天,停電時間較長。他與同事共同尋求解決方案,設計出底座過渡架來縮短斷路器更換時間的方案,經過實際應用,大大減少了設備停電時間,縮短了施工工期,並解決了戶外斷路器冬季更換時無法預制基礎的問題,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誰的青春都是限量版,是奮斗決定了含金量。巴可熱木·艾克拜爾靜心扎根一線、潛心鑽研業務,在技術創新上碩果累累。他主持並完成25項創新課題,31項課題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証書,獲得國家級優秀QC成果2項,省部級優秀QC成果12項,18項新技術在全疆廣泛應用,由他負責的創新工作室曾獲中華全國總工會高度評價。

在和田“訪惠聚”駐村工作期間,巴可熱木·艾克拜爾發揮自身優勢,白天抓緊時間做好精准扶貧的各項工作,利用晚上休息的時間義務給孩子們輔導功課,為花園村群眾解決了后顧之憂,更為花園村的留守兒童打開了一扇希望之窗。

“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天傍晚在農戶蘇旦姆罕·麥提賽伊迪家中走訪,發現他的孩子正在寫作業,就隨手翻看了下,發現好多題都做錯了,字也寫得很亂,於是就幫助輔導了作業。輔導結束后,孩子拉著我的手說,叔叔,你明天能不能還來幫我輔導。當時,他那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渴望的看著我,我心裡好像什麼被觸動了!”說到給孩子們輔導的初衷,巴可熱木·艾克拜爾感慨良多。

策勒縣策勒鄉花園村第一書記伍瑾盛這樣評價巴可熱木·艾克拜爾,“他這個人非常敬業,經常會工作到晚上兩三點。十月份正值紅棗銷售的旺季,鄉親們都忙著將自家的紅棗運到交易市場,等著裝箱打包裝車,這個小伙子為了這些紅棗的安全,連續徹夜守在紅棗交易市場。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們駐村工作隊的每一名隊員,也感染了全村上下脫貧攻堅的這些干部。”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花園村,最令巴可熱木·艾克拜爾感到自豪的是來自村民的信任。“現在村民們有啥事,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我們,這種感覺很忙碌但是也很充實。”他這句開心的“抱怨”,凝聚了駐村工作隊全體人員的心血,也讓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2015年冬天,一對從內地來新疆務工的漢族夫婦通過廣播尋求幫助,他們年僅3歲的女兒在玩耍時,不慎將開水鍋倒翻,導致全身大面積燙傷,需要在醫院做手術,但因家庭貧困,無力擔負醫療費用。巴可熱木·艾克拜爾得知此事后,主動組織班組員工捐款,同時為他們送去生活用品,幫他們度過了難關。不僅如此,他曾多次在公司發起號召,主動組織單位裡的同事,給南疆貧苦地區的群眾寄去衣服、書包等生活用品。

“我從小跟著姥爺姥姥長大,對我成長影響最大的是姥姥,在幾十年教師生涯中,她把愛心播洒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身上。應該說是家庭的這種紅色基因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巴可熱木·艾克拜爾一語道破“初心”,而正是這樣的初心,在紅色家風的吹拂下,發芽開花。

一封回信,紙短情長,一份責任,傳承不息。在新疆,像巴可熱木·艾克拜爾這樣的人或者集體有很多,他們來自天山南北的各個領域,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踐行民族團結,譜寫著大美新疆蓬勃發展的新篇章,也用實際行動激勵著無數人,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中來。(宋德義)

(責編:楊睿、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