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互利共赢理念的指导下,七师胡杨河市积极探索创新,打破行政壁垒和利益藩篱,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构建了“三地四方”优势互补、开放共享的融合格局,实现了兵地更全面、更协调、更充分的发展。
破除利益藩篱 实现资源共享
七师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与奎屯市、乌苏市、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一体化发展”的融合格局日益形成。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全方位开放各自辖区的市场,允许、鼓励、支持所属企业在对方辖区内投资发展。
——共同组建投融资公司,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在重大项目建设等领域加强合作,提升外向型产业发展水平。
——成立奎屯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协调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河道管理、保护水资源等方面达成共识,确保了“三地四方”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作为兵团唯一拥有河道管理权的七师,为了确保“三地四方”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专门成立了“三地四方”奎屯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协调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保障了“三地四方”三百多万亩耕地和七十多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2015年,七师水利局、乌苏市水利局、独山子石化公司、奎屯市水利局和天泉供水公司,“三地四方”代表齐聚七师,就奎屯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展开座谈,各方一致认为:奎管处为“三地四方”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安全用水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同加强河道及工程管理,共同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共同维护好水管工作秩序”成为大家共同的心声。
新疆锦龙电力集火电、水电、供电、供热、电力安装、变压器制造、新能源开发为一体,担负着师市辖区9个团场、奎屯市部分区域、奎独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区域、克拉玛依市部分区域、乌苏市部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热力保障和供应任务。
近年来,奎屯城区面积迅速扩大,供热面积大大增加。为此供热公司主动参与到奎屯市的城市规划中,积极向新建城区铺设热网,为那里的市民送去贴心周到的供热服务。但与地方供暖企业不同的是,锦龙电力铺设供暖管网,并没有政府补贴,基本靠自身财力,目前锦龙电力在供热管网方面的投入累计达到2亿多元。目前,仅奎屯市就有将近七成的供电供暖由锦龙电力公司提供。2020年,为保障奎屯市新增场所的供热,新疆锦龙电力公司放弃了给师市两家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共计两万多平方米面积供热。
促进优势互补 携手合作共赢
多年来,七师胡杨河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周边区域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经济协作,推动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优化整合,形成了兵地共建双赢的良好局面,七师奎屯天北新区就是兵地融合发展模式的典范。
天北新区成立以来,秉承兵团优良传统,通过自我积累、滚动发展,至2020年,生产总值由2002年成立之初的2亿元增长到50亿元,财政收入由500万元增长到3.2亿元,人口由2.8万人增加到7.26万人。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23.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86.72亿元、税收30.68亿元。
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0年3月27日,师市党委积极牵线搭桥,举行“政银企”签约座谈会,为企业融资和银行拓展金融服务构建“银企”交流合作平台。22家金融机构与师市48家落地企业签订了60份“银企”贷款合同及贷款意向协议书,贷款合同金额121亿元。2020年三季度,师市举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暨“政银企”对接签约会,签约金额共计239.63亿元,其中政银合作100亿元,国有企业83.6亿元,民营企业获得56.03亿元融资。
兵地融合发展、互利共赢才是长效之策。事实上,无论是七师建市,还是137团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建立兵地融合发展试验区,还是七师与奎屯市共建天北新区……在“三地四方”,兵地融合发展的成果随处可见,而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在于兵地之间实现了互利共赢。
加快要素流动 区域协调发展
在137团职工的印象里,以前,兵团、地方政府和油田企业三方各行其是,区域性资源整合与统筹管理困难重重。如今,在《关于推进克拉玛依市与兵团第七师全面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导下,各方达成共识,打破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壁垒,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乘势扬帆逐浪高。近年来,师市紧紧围绕“区域融合共谋发展”的主题,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让发展的要素得到了充分释放和优化组合。通过建机制、搭平台、抓项目、促合作,区域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区域合作机制日趋完善。
积极支持奎屯市和奎-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七师将63.67平方公里土地管理权和使用权移交给奎屯市,解决了奎屯市工业发展及奎西物流园区发展用地问题。为有效整合区域优势资源,七师、独山子区、奎屯市三个园区合并组建的奎-独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七师5家入驻企业工业总产值在30亿元以上。
奎屯锦疆化工就是5家入驻企业的其中之一。在疆内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奎屯锦疆化工连续三年盈利,年均生产总值13亿元,每年为奎-独经济技术开发区上缴税收近1000万元,为当地政府提供就业岗位一千三百余个。同时与多家大中专院校建立校企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地区性化工人才近万人,为新疆及兵团新型工业的发展注入了人才活力。作为区域龙头企业,企业通过“一头多尾,多元发展”战略的实施,有效带动了地区的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及发展,为当地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骨干企业作用。
胡杨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规划上按照“产业集群、空间聚集、功能集成、资源集约”的发展要求进行布局。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纺织等产业,实现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在兵地产业融合上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目前,开发区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石油化工原料、石油焦、天然气、矿石类等大宗物资都是从周边地区购入,产品销向周边企业。
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今后,师市党委将继续坚持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的理念,与“三地四方”深度开展资本和产业合作,努力形成内外联动、互为支撑、协调密切的开放融合发展新格局,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唐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