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下足绣花功夫 攻克贫困堡垒

2020年09月22日10:34  来源:新疆日报
 
原标题:下足绣花功夫 攻克贫困堡垒

金秋九月,走进新疆和田地区任一乡村,路网四通八达,庭院干净漂亮,五彩的花儿扮靓村庄,成熟的瓜果芳香四溢……处处都是醉人的丰收图景。

近年来,和田地区用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产业促就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发生率比2013年下降了33个百分点,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98.41万人减少到如今的7.69万人,累计退出贫困村988个。

精准施策

脱贫路上人人跑起来

和田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属于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334个地级市中排名末端,属于地域和经济的“双重孤岛”,农村贫困面大、量广、程度深。

和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田必须加速奔跑,攻克一个个贫困堡垒。

“我过去只知道种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政府派干部不止一次来我家,问我会干啥、能干啥、想干啥,我承包了村里的黑鸡育苗,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于田县先拜巴扎镇斯克达西曼村村民布麦热姆汗·麦图迪说。

在和田,每个帮扶干部心中都有一笔明白账:哪家有多少劳动力、哪家有养殖优势、哪家需要兜底保障……他们说,只有精准掌握每户的实际情况,帮扶才能精准、才能“对症下药”。

近年来,和田全面消除责任、政策、工作落实中的盲点和死角,建立完整的四级贫困人口信息资料库,先后制定出台精准扶贫工作体系、“两不愁三保障”清零行动。2020年,地县挂牌作战到村,实行一村一方案、一户一对策、一人一岗位,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一项项有针对性的举措瞄准贫困群众“病根”,确保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举措在和田精准滴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产业促就业

贫困户“钱袋子”鼓起来

“这100只兔子还有半个月就能出栏了!”每天清晨,墨玉县英也尔乡库木亚依拉克村村民麦热姆·阿卜热曼都会到后院獭兔养殖房里打理兔舍,“2017年我还是贫困户,去年养了獭兔,丈夫又有了管理田地的工作,当年我们就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按照“抓产业、促脱贫、保稳定、谋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田以前所未有的超常规举措,将龙头企业延伸进村入户布局产业,实现了县乡村三级产业全覆盖、户户收益全覆盖。

村村有产业,家家有收入。围绕“县有龙头企业、乡有规模企业、村有卫星工厂、户有小作坊”四级产业架构,和田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引进发制品、纺织服装等各类企业900余家,建设扶贫车间893个,村民出了家门进厂门,带动就业25.7万人。

和田热量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有着发展特色农业的巨大优势。近年来,和田大力发展特色林果、蔬菜,庭院和设施农业“4个40万亩+ 10万亩”规模,实现了贫困村主导产业、贫困户增收项目全覆盖,推动形成“十万百万千万亿”级农业主导产业集群,带动贫困人口近50万人稳定增收。

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脱贫。目前,全地区具备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家庭均实现了每户1个主导产业、1人稳定就业,形成了产业、就业互为支撑的“双保险”。

技能培训

群众致富底气足起来

“今天新鲜蔬菜卖得最快!”9月14日中午,和田县喀什塔什乡喀让古塔格村村民图荪巴妮·喀迪尔一边忙着拣菜洗菜,一边照看着麻辣烫汤锅,忙得不亦乐乎。

2019年,在中煤集团新疆能源有限公司驻村第一书记徐继利的鼓励下,一年也出不了几次大山的家庭妇女图荪巴妮来到和田县学习烹饪技术,学成回村后,她做起了麻辣烫生意,第一个月就赚了4000多元。

为提高贫困群众自身素质,增强脱贫致富本领,和田地区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推进全民培训+企业实训“双培训”,开设汽修、电焊等37个培训专业,全方位培训贫困群众,确保贫困家庭每户至少有一名劳动者学习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利用企业岗位优势,引导当地企业吸纳实训员工,为群众就业、成长为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越来越多贫困劳动力靠技能吃饭,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脱贫更有信心。

“过去收入低,经过汽车维修专业的进修,我现在是厂里的‘金牌维修师’,买了楼房和汽车,生活很幸福!”9月1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墨玉县扎瓦乡托普恰村村民阿布都海巴尔·阿布都克热木信心满满地说,一技傍身让他有了致富的底气。

为防止返贫,和田地区上下“一盘棋”,打出“组合拳”,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确保脱贫户不返贫、边缘户不致贫。

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牧民,逐渐成长为有了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曾经脏乱差的贫困村变成了美丽的新农村。如今,和田各族群众思想转变了,视野开阔了,法律意识养成了,劳动技能提高了,正在美好新生活的道路上奋力奔跑。(杨舒涵)

(责编:杨睿、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