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友好北路片区管委会八楼社区居民微信群里格外热闹,一封为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减负”的倡议书引起大家共鸣,居民发现每天为自己忙碌的志愿者中有许多年轻的面孔,他们都是在校大学生和准大学生。
“他们都在20岁左右,在家长眼里还是孩子,但个个能吃苦,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倡议书的发起者之一、八楼社区居民陈会连说。
在社区从事志愿服务20多天,康云迪已经是小区里的名人了,特别是独居老人和年长不会使用微信的居民,特别喜欢找他办事,并亲切地称他“小康康”。这个贴心细致的大男孩为他们服务时,总是随身带着零钞。
20岁的康云迪是青岛石油大学大二学生,他说:“我在青岛上学时当过志愿者,有经验,所以这次社区招募志愿者我毫不犹豫报名了。”
“小区刚实行封闭管理时,居家居民购买欲望强,每天送货我要送到晚上12点多。”康云迪说。很快,他就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让居民用微信或电话提前预订,我把同一地点的货物归类,一次性取回,既不耽误居民使用,也可以节约时间。”他说,现在,自己的配送工作都能高效完成。
袁海雯是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三毕业生,虽然年龄小但干起活来却不含糊。“居民每天都在微信群里表扬这孩子。她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给大家送货。一般小女孩都不会骑,她可泼辣了,很快就学会了。”陈会连说。
小袁解释学三轮车的初衷:“小区里的居民楼是高层,进楼送货有电梯比较省力,可在外面拉货很辛苦。看到骑着车运货的志愿者叔叔阿姨常常满头大汗,我就逼着自己学会了。”
每天10时开始志愿服务,要忙到晚上8时才能结束,袁海雯却觉得累并快乐着:“看到居民感谢的笑容,我就特别开心。”
第一次做志愿者的马辰宇,是西安欧亚学院大一学生。
马辰宇每天主要的任务是和垃圾“战斗”。天气热,为了让楼道内空气保持清新,及时处理垃圾就很关键。马辰宇一天最多要清理满满4大袋的垃圾。
看到居民在微信群里接力夸赞他,送货时居民给他送酸奶、饮料,甚至把志愿者故事通过微信朋友圈传播,马辰宇特别有成就感,“做志愿者的经历,增强了我的责任心。”
八楼社区党总支书记马天介绍,目前该社区共有志愿者128名,其中大学生有30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让社区工作开展得特别顺利。“特别是这些年轻的志愿者,他们思想活跃,办法多,肯吃苦,听指挥,是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的好帮手。”(魏红萍)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