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液位计装上“双保险”

——“工匠精神”在采气一厂提质增效的主战场上熠熠生辉

2020年08月07日00:11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8月6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采气一厂克拉美丽气田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里十分热闹,技师曹战平正在给员工讲解改良后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不久前,曹战平和伙伴们开展的“自热连通管式补水监测器”小改小革,解决了液位计极易冻堵的技术难题,保证了采气一厂克拉美丽气田水浴炉的正常运行,同时,他还通过改造水浴炉顶部原有泄压口,增加铝箔纸,每年单台水浴炉节约运行管理成本15余万元。

自采气一厂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采气一厂以修旧利废和创新作为提质增效的突破口,人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创新点、找突破口,将节能创效的思维理念践行在岗位实践中。

“怎样才能让单井水浴炉液位计不再出现冻堵、失灵等故障?”采气一厂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技师曹战平和员工们一边清理着堵塞液位计的污垢,一边寻思着解决问题的办法。

沙漠腹地的克拉美丽气田冬季气温低至零下40度,单井水浴炉室外液位计极易冻堵,缺水后,盘管露出液面,换热面积不足,造成天然气管线冻堵,增加了设备保温工作量、解冻频次,维护成本不断上升。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技术“大拿”们进行“头脑风暴”,成立了攻关小组,计算出每个工序花费的时间,寻找最优标准,小组人员经过分析讨论,最后形成了创新方案,在水浴炉顶部新增液位视窗与水箱,“双保险”将问题迎刃而解。员工们给这个“双保险”起名为:自热连通管式补水监测器。

说起原理,曹战平介绍到:“说来也简单,我们就是从水浴炉顶部人孔引入一长一短两条管线进入炉内热水中,短的管线在盘管上方,长的管线伸入水浴炉中部,由于炉内气压高的原因,水箱中一直有自动循环的热水,这样就不会造成冻堵了,在水箱上增加液位视窗,可以观察液位,当炉内液位低于短管时,水箱中的水会流空,就可以判断出水浴炉缺水需要补水,如此一来,方便快捷。”

近年来,采气一厂一大批技能专家和技师成为气田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采气一厂在岗操作员工有372人,取得采气工技师资格41人,取得采气工高级技师资格15人。在聘技师27人,高级技师13人,其中集团级技能专家2人,企业级技能专家7人,首席技师2人。结构上形成了以集团技能专家和企业技能专家领军、首席技师、高级技师和技师为骨干、中高级工为主体的“金字塔”型操作技能人才队伍格局。

“作为克拉美丽气田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助力我厂提质增效工作,我们责无旁贷。”这是曹战平朴实而又铿锵的话语,他用一项项小改小革、一条条合理化建议激励着采气技师们“弘扬工匠精神,奋力提质增效”的工作热情。

自采气一厂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把工匠精神贯穿始终,构筑起提质增效的强大基础,围绕提质增效核心工作,采气一厂着力搭建职工建功平台,利用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征集等多种载体,激励全员努力破解生产瓶颈问题。

当前,在提质增效主战场上,采气一厂的工匠们正无一例外立足岗位克难攻坚。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采气一厂干部员工就累计征集劳动竞赛项目22项,班组创新创效项目23项,合理化建议29条,申报集团公司班组创新创效攻关项目2个,油田公司劳动竞赛项目7项,班组创效项目6项,优秀合理化建议6项,使各项提质增效工作得以有序推进。(白祺琪 张丹) 

(责编:陈新辉、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