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织密产业网 拓宽脱贫路

2020年06月11日12:17  来源:新疆日报
 
原标题:织密产业网 拓宽脱贫路

发展产业是带动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新疆深度贫困地区立足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产业带动脱贫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一二三产竞相发力

和田地区的养殖业近年来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当地颇具规模的特色产业。6月9日,和田地区农业农村局调研员李福厚告诉记者:“特色支柱产业已由点状、散状向带状、块状集聚,由非优势生产区域向优势生产区域集中,和田地区已成为全国兔、鹅养殖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在带动脱贫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和田地区近年来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的生动实践,再加上当地的鸽子、多胎肉羊、驴等畜禽养殖和菌包种植,和田提出的“十万、百万、千万、亿”产业发展工程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一大批贫困户因此受益。

按照“发展产业扶持一批”的要求,南疆深度贫困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截至2019年底,南疆四地州22个深度贫困县已累计建成扶贫车间2051个,带动就业6.3万人。这些扶贫车间大多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带动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深度贫困地区发挥优势,拓宽发展渠道,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业等,为贫困户脱贫增收开辟了新空间。2019年,全疆在构建电商扶贫大格局中,推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6万人次,带动超过3000名贫困人口直接就业。

产业带就业稳脱贫

25岁的阿卜杜凯优木·巴拉提是疏勒县一家大型纺织企业员工,因为有了稳定的收入,家里的经济条件明显改善,去年成功脱贫。比起原来守着一点薄田度日的窘境,阿卜杜凯优木现在的想法朴素而坚定:“珍惜岗位,好好上班,努力改善生活。”目前,这家企业98%的员工来自附近乡镇,一家两人甚至多人同时上班的贫困劳动力不在少数,他们从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不仅告别贫困,而且过上了完全不一样的新生活。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们种植万寿菊不怕卖不出去,更不怕卖不出好价钱。”莎车县喀拉苏乡永和村村民卡米尔丁·阿布都拉说。

卡米尔丁的信心来自于当地龙头企业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莎车有限公司。该公司落户莎车以来,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莎车县乃至周边县市的万寿菊产业实现了规模化良性发展。公司总经理韩文杰说,企业帮助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全程指导,并在各乡镇设收购点,实现了技术有保证、产品有销路,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

今年,莎车县计划种植万寿菊13万余亩,可带动30多万农民增收,预计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

产业兴,百姓富。深度贫困地区的特色种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等蓬勃发展,编织起细密的网络,吸纳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主渠道。

提升质量持续增收

去年,阿克陶县引进了食用菌种植,在巴仁乡建起了产业基地。阿克陶县扶贫办主任王清勇说,这是阿克陶县一项全新的产业,将带动当地至少800户农民实现增收。

近年来,阿克陶县的产业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县里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布局新的产业,同时不断完善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全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王清勇说。

阿克陶县在阿克陶镇规划了畜禽养殖示范基地,通过“集中饲养+分散养殖+统一收购”模式,每年可出栏商品鸡2000万只。在玉麦乡引进企业发展鸽子养殖,可实现年出栏50万羽鸽子。此外,还规划了设施农业、牛羊育肥等,全县产业格局不断优化。

经过多年努力,洛浦县的畜禽养殖和黑木耳产业、特色种植业等逐步发展壮大。洛浦县扶贫办主任李州州说:“我们建成了‘县有龙头企业、乡有规模企业、村有村办工厂、户有小作坊’的四级产业发展和就业体系,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新疆将通过推动各地延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加强扶贫车间建设等,推动扶贫产业提升发展质量,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王兴瑞)

(责编:杨睿、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