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随着新疆多地夏季牧场开放,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的牧民即将迎来了转场季,他们赶牛羊,逐水草,游走在阿尔泰山间的牧道上,形成一道流动的风景。
当地哈萨克牧民携家带口牵着载满毡房、用具的驼队,赶着数十万头(只)牲畜沿着牧道浩浩荡荡向夏季牧场前行,走到哪晚上就宿营在哪,不停地出发,不停地告别。
转场、放牧过程中,马鞭、马鞍等马具是牧民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有着一手制作马具的好手艺,近日,牧民哈力别克·阿布得尔阿合木十分忙碌。
56岁的哈力别克家住福海县齐干吉迭乡赛克露村,他的手艺从祖辈传承下来,一个打磨金属的铁器,若干把穿凿牛皮用的铁椎,这些物件已经陪伴了哈力别克三十年,自己也记不清楚做了多少马鞭、马鞍、缰绳,因制作技艺超群而远近闻名,很多人都慕名而来。
“小时候经常看爸爸做马具,很多亲戚朋友都会找他做,刚开始是用食物和家用来交换,后来慢慢的就可以赚钱补贴家用。”哈力别克说,他从10岁就开始跟着爸爸学了,现在除了放牧,就做一些马具。
哈力别克和妻子放牧时,住在牧区的毡房里,草场上有30头牛,4匹马;屋里摆着这几天牧民定做的马具成品和零散的工具,有马鞭、马鞍、缰绳。“做好一根缰绳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一整张牛皮只能做两根缰绳,工序也比较复杂。首先要花10天的时间加工牛皮,再把牛皮裁剪成一个个长条,并把每条拧成细绳状,然后用15条绳以双编织的方法编制而成。”哈力别克说,每根缰绳大概有10几米长,既结实又耐用。
“一根马鞭子做出来,只要不弄丢,可以用十到二十年。”哈力别克介绍,做一条普通的马鞭需要两天时间,手柄要加工包铜皮的则需要三天时间,做好一整套马具大概需要15天的时间。
眼看着转场时间临近,因赶时间需要拿到成品的,哈力别克介都没有接,“我平时还要放牧,马具都是全手工做的,保证质量,接不了那么多订单。”哈力别克介说,制作一根新马鞭,从割牛皮、打眼到穿线的每个环节都要很认真,做好的马鞭材质才能有光泽、走线工整。
“普通的马鞭更趋于实用性,因此不需要太多装饰,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精美的马具当做工艺品来收藏,所以我要在设计和加工上更加投入。”哈力别克说。
由于哈力别克并没有以制作马鞭为主要收入来源,费用上也只收了成本价,这也让很多人选择不计路途遥远到他这里订货。哈力别克不想让这门手艺在自己手中荒废,他现在有5个学徒,其中有一个徒弟将传承手艺。
他说:“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坚持,想把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个具有哈萨克族特色的物品,像我传承我父亲的手艺一样把它传承下去。” (木黑提·比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