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村干部“进无路、退无保、报酬低、人难选”等问题,新疆吉木乃县探索实施村干部职业化、公职化、编制化等职级晋升管理模式,打破村干部政治待遇、工资待遇晋升“天花板”,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
管理等级化,打破晋升屏障。制定《吉木乃县村干部职级晋升实施计划和晋升管理办法》,将村干部职级划分职业化、公职化、编制化三个等级,分别明确职级晋升条件和待遇标准,按照村党组织推荐、乡(镇)党委审核、县委审定的程序,每年定额提级一批优秀的村干部进入等级管理模式,实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待遇及管理要求随职级晋升相应提高的管理模式,树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报酬工薪化,提高待遇保障。制定《吉木乃县关于规范村干部报酬发放标准的通知》,全面提高村干部工资报酬和待遇保障。按照正职、副职区分发放工资报酬,正职应发报酬与新招录公务公务员持平、副职按正职的80%进行发放。按照职级区分缴纳社会保险,职业化管理村干部缴纳最高标准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公职化管理村干部缴纳城镇职工“五险一金”;编制化管理村干部享受公务员、事业编保障待遇。
岗位专职化,强化履职尽责。在报酬工薪化的基础上,实行村干部“8小时”坐班制,参照事业单位干部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签到考勤制度,外出履行乡(镇)党委请销假手续;完善村干部月、半年、全年考核办法,以乡镇党委为主、县委组织部门为辅,强化村干部业绩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报酬、岗位报酬挂钩,与职级晋升挂钩,使村干部由“半脱产”向“全脱产”转变,促使其把更多的时间和全部的精力投入村级工作上。畅通村干部进出口,实行“在岗享受、离岗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在岗任职期间享受相应的报酬待遇,离岗即刻取消,激励村干部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争先意识。(郭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