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察布查尔县:荒滩变成“聚宝盆” 生态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05月18日18:12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海努克乡琼布拉克村和切吉村交界处有一片荒滩,3年前,这里风吹土扬、盐碱连片;3年后,枝繁叶茂的果树让荒滩披上了绿装,变成了全县助力脱贫攻坚的“聚宝盆”。

5月12日,笔者在这里看到,低洼处是一座初具规模的鱼塘,四周田垄交错,一片生机盎然。今年,这里又种上了香妃海棠、美国杏李、乌克兰大樱桃等高端水果。

海努克乡党委、政府以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2017年以来,该乡把生态经济林建设与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相结合,探索推广“公益生态林+管护+贫困户”的模式,连续3年规划建设扶贫生态经济林。

“2017年、2018年分别栽种了500亩、600亩的树上干杏,形成1100亩生态经济林,前两年采取林下套种的方式增加产值。2019年靠林下种植的西瓜、甜瓜、板栗南瓜等收入,支出3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52万元的劳务费。”海努克乡副乡长郭俊伟说道。

今年,海努克乡持续加大建设规模,又建成了540亩的高端水果园。至此,1640亩的集休闲观光、娱乐采摘、餐饮垂钓的千亩生态林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乌孙山下的小山村。

切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马纳·依努斯,正在林带内为滴灌带压土,他通过管护林地每月都有1000元钱的稳定收入。“以前,种地每年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我把地承包出去,到林子里干活,不仅有固定的收入,还可以抽空摆烧烤摊,一个月也有不少收入。乡里计划要在这里发展旅游业,等到那时,我再把烧烤摊搬到这里来,肯定能挣不少钱。”马纳·依努斯一边干活一边说,除了固定收入,每年栽果树和浇水时,还会按照天数多拿一份工资,这让他每天工作时都充满了干劲。

因受地理和缺水等因素影响,察布查尔县乌孙山下的这片土地干旱贫瘠,农民在地里刨食十分不易。2017年,察布查尔县委、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和前期考察,结合“生态大格局”发展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扶贫”的脱贫攻坚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实施30万亩生态扶贫林建设工程,将产业、生态、扶贫有机结合,种植树上干杏、苹果和西梅等经济果树,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形成产业助力脱贫。果树种下去,要保证造林成果,该县专门成立察布查尔生态扶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公司+农户”管护模式,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护林员队伍中,每个贫困户管理50亩果树,前5年无收益时,从扶贫资金中给予每户每年1.2万元补助,5年挂果后,补助资金不再发放,果树的30%收益归农户所有,成为他们的长期稳定收入。如今,这片生态扶贫林已累计植树5万亩,栽植各类树木近430万株,为3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

据察布查尔生态扶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广宇介绍,公司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优势,用3到5年时间对基地贫困人员进行培训,把最初仅会田间劳作的他们慢慢变成了“土专家”“林秀才”,建立了一支懂林业、爱生态的农民护林员队伍。根据农户情况,调整上下班时间,尽量满足他们种植、养殖需求,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郭君 汪涓)

(责编:吐孙那衣·艾先、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