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尔勒:“菜篮子”鼓起村民“钱袋子”

2020年04月26日19:03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新疆库尔勒市英下乡的阿克东村自1986年开始种植温室大棚,至今已有34年的种植历史了,不仅是库尔勒最早种植温室大棚的地区,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村,全村1400多亩的温室大棚不仅能够保障城市“菜篮子”,同时也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因此阿克东村也被称为是库尔勒的“大棚村”。

今年52岁的杨国新有着35年种植大棚的经验,他的父亲杨风岗正是阿克东村种植温室大棚的第一人。

由于阿克东村人多地少,30几年前,村民都以外出打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杨国新的父亲也不例外。1986年,父亲所在的工厂不再有用工需求,于是父亲回到村里研究起了大棚种植。

没有先例可寻,没有经验可谈,凭着一股子对新鲜事物的热情,父亲在家门前搭建了第一个大棚,种植了黄瓜。而此时的村民正持着一种观望态度,想看看到底种大棚能不能挣到钱。

幸运的是这第一次就成功了,凭借这个大棚让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慢慢地,父亲用赚到的钱又投资了几个大棚。家里的生活条件逐渐得到改善,大棚也让其他村民看到了希望。

到1990年,村里开始推广温室大棚种植,由于看到了成功的例子,推广起来很顺利,在加上政府的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村民一个接一个地建起了大棚,最终形成了规模,大棚成为了阿克东村的特色,村民也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陈云峰是一个80后,也是一位“棚二代”。2004年,正值青春年少的陈云峰由于母亲身体不好便放弃了外出闯荡的想法,选择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和家人一起管理大棚。这一种就快20年了,如今,他管理着10座温室大棚。

“父亲他们那一辈种植大棚完全是靠人工,也没有什么先进技术,只要种出来就能卖出去,不像现在,我们有很多机器代替了人工。”陈云峰说两代人种植大棚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为了更好地种植、管理大棚,陈云峰也时常给自己充电。他说在家里他看的最多的就是中央台的农业频道,平时他还会买一些农业种植技术相关的书籍,及时补充知识。

说起对今后的打算,陈云峰喜上眉梢,他说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械化作业用于大棚种植,如果他能拥有一台割菜机,那就太好了。

2019年,阿克东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比起30年前的人均2000多元,已经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大棚成为了村民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为了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委会利用村里的远程教育站点向村民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种植新技术。近年来,蔬菜价格呈季节性下降趋势明显,村民收入减少,阿克东村通过远程教育信息网查找适宜本地气候种植的果蔬品种进行前期试验栽植,目前,已有大棚草莓、红枣、太空西红柿等品种试验成功,市场价格偏高,农民收入也有所提高,正在向村民宣传推广。

“我们打算这两年对现有的大棚进行一个改造、翻新,把棚体重新搭建一下。另外我们还计划把村里的大棚打造成观光采摘园,除了现有的果蔬批发,村民还能增加观光采摘的收入。”李明说道。(马悦 马占芳)

(责编:杨睿、马亮)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