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通过建立政策导向机制,让贫困群众优先就业、实现增收脱贫

就业有着落 日子有奔头

2020年03月11日11:20  来源:新疆日报
 
原标题:就业有着落 日子有奔头

3月9日上午,在新疆呼图壁县的新疆宇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纺纱车间里,22岁的布萨拉·吾拉木卡迪尔在认真工作。窗外春光正好,如同她此时的心情。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年前她从皮山县皮西那乡布拉克贝希村来到这里成为纺织女工,带动家里脱贫。前几日工厂复工,她成为第一批返岗人员。

近年来,新疆通过建立政策导向机制,优化就业环境,让贫困群众优先就业,实现增收脱贫,布萨拉正是受益者之一。

贫困群众优先就业

前些天,新疆金盛镁业有限公司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了岗前培训,来自哈密市伊州区花园乡卡日塔里村的贫困户帕孜来提·巴斯提是其中一员。她家有4口人,一家人靠着2.5亩大枣赚的几千元收入和低保补贴维持生活。年初,她从村里得知金盛镁业招工的消息后,立即报了名。

“培训结束上岗后,我每月可以挣到4500元工资,公司离家近,我还可以照顾家人,真是‘挣钱顾家两不误’,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帕孜来提说着,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一技之长。”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白杨河乡西泉村服装厂的墙壁上,这行标语非常醒目。已在服装厂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马尔江说:“去年村上办起服装厂,优先安排我进厂上班,每月收入2000元以上。”

白杨河乡党委书记王军介绍,在白杨河乡,就业名额优先给予贫困户。目前,100多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稳岗拓岗促脱贫

3月8日清晨,在一阵阵“哞、哞、哞”的叫声中,阿勒泰市红墩镇生态养殖园饲养员海拉提·阿合扎木忙着在槽边添加饲料。

海拉提是红墩镇阔克布喀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年初,经过村委会联系,他成为生态养殖园的一名员工。“现在我一个月的工资有3000元,今年我家脱贫肯定没问题。”海拉提说。

今年1月,红墩镇建起了占地1.3万平方米的生态养殖园,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模式运营。“在同等条件下,我们养殖园优先录用贫困家庭劳动力。”养殖园总经理李吉堂说。

在同等条件下,新疆很多企业和单位都优先录用贫困家庭劳动力,让他们实现增收脱贫。

3月8日,在和田县经济新区鞋产业园国媛鞋业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声和手锤敲击鞋底声交织在一起,阿不来提·艾则孜正和其他员工一起赶制一批出口订单。

两年前,阿不来提成为国媛鞋业的一名产业工人。如今,他当上了组长,工资也比过去涨了不少,全家也早已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政策扶持见成效

3月9日,在温宿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阿克苏塞外红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果品储藏区,员工艾斯喀·艾克热木熟练地操作着叉车,将一箱箱鲜果装到即将发往内地的卡车上。艾斯喀曾是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阔依其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通过进厂务工,去年全家实现脱贫。

在阿克苏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落实就业稳岗措施,不断加大转移就业力度,一批贫困家庭劳动力通过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昌吉,是我们的城市,也是我的家。”3月7日,昌吉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职工买买提·尼亚孜脱口说出的这句话,透出了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2017年4月,买买提和莎车县佰什坎特镇200多名贫困家庭劳动力一同来到昌吉市就业。如今,他们已经完全融入这座城市,也把这里当成了他们自己的家。

为落实好自治区实施的就业惠民工程,昌吉市先后投入1500万元专项资金,为莎车县来昌吉市的务工人员修建了宿舍楼、食堂,配置了学习、文体、娱乐等设施,让他们安心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截至目前,昌吉回族自治州已累计吸纳3547名南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盖有军、热依达、张婷、拍热扎提·阿不都、韩沁言、张治立,通讯员付金霞、玛海然、努尔古丽、马惠玲)

(责编:杨睿、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