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乌鲁木齐市广大基层调解员们立足基层,及时做好群众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充分发挥防止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作用。
邻里纠纷,第一时间进行化解
2月16日,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火车西站片区管委会车辆段路东社区12栋居民刘女士通过居民微信群向包户干部反映,楼上住户家噪音很大,严重影响到了楼下的居民休息。
“楼上住户在家锻炼身体,用跑步机跑步,影响到日常生活和休息。我身体不好,需要静养,可每天听到楼上发出的噪音,心情十分烦躁,希望社区解决楼上噪音问题。”刘女士说。调解员莫华勤通过微信、电话对双方进行了劝说,特别强调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多体谅一下对方。经过莫华耐心细致的疏导,最终双方通过微信群达成了一致,表示在这特殊时期大家尽可能相互理解,放轻动作,尽量不影响他人的休息。
自疫情防控以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安宁渠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全力以赴下沉在疫情防控一线,在积极开展线上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服务的同时,时时调处矛盾纠纷,将各类纠纷案件化解在基层,为联防联控发挥重要作用。
依法调解 化解纠纷
这些天,安宁渠镇司法所所长杨海铭虽然下沉在村里开展疫情防控,但是他仍然惦记着农民工杨某等人的工资是否已经拿到。2月17日,他给杨某打电话进行询问,杨某高兴地说:“拿到了,真的感谢司法所。”杨海铭那悬着的心才放下。
今年大年三十,当事人杨某等一行5人,到安宁渠司法所要求解决被拖欠工资纠纷,双方当事人各抒己见、互不相让。为了避免矛盾升级,杨海铭进行调解,经过了解当事人杨某与当事人吕某、王某签订城市美化安装灯笼工程,当事人杨某为了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完成,雇佣了莎车县籍农民工38名,由于当事人吕某、王某承包的城市美化安装灯笼工程未履约,造成当事人杨某及38名农民工的误工和间接费用共计伍万余元。
通过依法疏导,耐心说服,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补偿协议,约定由吕某、王某支付杨某及农民工伍万叁仟元整误工费。
据了解,自疫情防控以来,全市广大基层司法所和人民调解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日夜坚守筑牢了“防控墙”,生动诠释了人民调解员的责任与担当。(白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