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帮扶促发展 喜看南疆绽新颜

2020年01月11日14:07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苍茫戈壁、无垠沙漠、逶迤雪山,构成了新疆南疆四地州独有的自然风貌,也使得这里的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2.4%。随着一场场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南疆四地州人民的生活变化喜人。

阿克苏

巴哈尔古丽“羊羊”得“益”

“什么亚克西,什么亚克西呀,党中央的政策亚克西……”1月8日天未亮透,在欢快的歌声中,巴哈尔古丽·阿普西开始忙碌起来。

巴哈尔古丽·阿普西是乌什县亚曼苏乡阿依丁村绿牧养殖场的饲养员,负责养殖场内100头羊的一日三餐和羊圈的清理打扫工作。这些羊每天要吃掉600多斤草料,加工草料、配置精饲料、喂水……一道道工序下来,羊的一顿“饭”,巴哈尔古丽·阿普西要忙活2个多小时,非常辛苦,但想到每月能挣3000元工资,又觉得很幸福。

“我们家三个娃娃上学,孩子他爸爸病重不能动,家里我一个人放羊,5个人吃饭。没办法,大家一样穷。”以前巴哈尔古丽·阿普西见人就抱怨。

阿依丁村距乌什县城西12公里,东边是一片荒芜的戈壁滩。2018年6月,乌什县政府在阿依丁村建设富民安居,将零散的40户贫困户集中搬迁到村子,巴哈尔古丽·阿普西家名列其中。

巴哈尔古丽·阿普西住进漂亮的富民安居房,但仍然开心不起来,最让她发愁的就是经济来源。

2019年初,细心的她观察到村里一直闲置的绿牧养殖场有人在对厂房进行维修和扩建,她就前往一探究竟。

“这个养殖场是2013年建的,场内用电要从8公里外的大队部拉线输送,电压不稳,养殖效益也不好,就停止养殖了,今年电力线路延伸架通后,我打算把养殖场扩建到3600平方米,进行规模化养殖,带领大家一起发‘羊’财。”养殖场负责人马鲜传介绍道。

“老板,我养羊很好,你看我可以吗?”巴哈尔古丽·阿普西听完,立刻表达了要在养殖场当饲养员的想法。

“那就太好了,刚好新买进来的100只种羊没人照顾呢。”马鲜传笑着说。就这样,巴哈尔古丽·阿普西成了绿牧养殖场的第一个工人。

这两年, 随着“三区两州”电网项目建设投运和新一轮的农网升级改造,实现了广大群众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规范、可靠的电能为各族群众致富增收提供充足动力,一些小作坊、养殖合作社、卫星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

马鲜传告诉巴哈尔古丽:“现在,其他贫困户跟你挣得差不多,都脱贫啦!”

和田

阿米娜的致富路

加工作坊的主人阿米娜·萨吾提是个要强的女人。

每天一早,她都要为三个孩子做好早饭,然后到门前小磨坊里检查并启动电动设备。

当孩子们背起书包从家门口鱼贯而出的时候,阿米娜·萨吾提已坐在电磨坊里,等待着顾客到来。

阿米娜·萨吾提住在和田地区墨玉县的阿克萨拉依乡。她高中毕业后嫁给了当地一个农民。丈夫是个憨厚老实的庄家人,种了几亩麦子,全年收入不过两、三千元,生活尤其清贫。

不甘过苦日子的阿米娜·萨吾提毅然买了一辆小电动,跑到县城批了些水果,在附近几个乡镇巴扎上做起了生意。

勤劳使阿米娜·萨吾提很快赚了第一桶金。卖水果使她当年就赚一万多块钱,更加坚定了她致富的信念。

县城有十多公里,阿米娜·萨吾提只得早出晚归。虽然比种地赚得多,但她不能顾家,也无法照顾丈夫和孩子,时间一长,阿米娜·萨吾提的心中也有了愧疚。

一天她卖完水果已是晚上十一点,却发现车坏了。阿米娜·萨吾提硬是推着沉重的电动三轮车,摸黑走了七八里路才回到家里,这段经历使她倍感赚钱的艰辛。

看着几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到底是继续外出赚钱还是回家相夫教子?阿米娜·萨吾提的内心愈发矛盾起来。

2016年的一天,村里来了一支电力施工队,说是电网改造到了这里。不久,阿米娜·萨吾提发现家门口电线杆上的两根线变成了四根。新安装的两根电线,将会对这里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她无法想象。

一天,村里召集大家开会。村长指着门前刚刚改造的四根电线,向村民们推荐起了致富“神器”——电动榨油机、粮食加工机、电动木材加工机和电动筷子加工机等等,他说这些机器可以使大家在自己家门口赚钱。

这使阿米娜·萨吾提感到非常新鲜。她最终决定买一台粮食加工机试试,看看这个设备能不能让自己在家门口赚的和卖水果一样多。

电动加工坊开业后,阿米娜·萨吾提每天都能加工500多公斤玉米、小麦等粮食,年收入迅速达到3万块。如今,赚钱顾家两不误的她,在家门口顺利实现了脱贫。

喀什

“盖孜姑娘”“麦豆先生”诞生记

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库那巴扎村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塔里木盆地地缘的西隅,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杏子、红枣、豇豆等农作物。2016年,村民人均年收入约9000元,虽然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村民的条件正在一步步改善,但仍然徘徊在贫困线上。

“鲜杏受市场青睐,但保质期短,无法远距离运输。虽然农民有制作杏干的传统,但采用土办法晾晒杏干,干热的风卷着沙土刮到杏子上,杏干皱皱巴巴的,卖相并不好看,卖出去的价格也不好,费时费力,很多农民不愿意,大量的杏子就白白的烂在地里了。我就一直琢磨着如何为鲜杏子保鲜。”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分行驻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库那巴扎村第一书记白雪原说道。受制启动资金大、农村电网户均容量小、架设电力专线费用高等问题,保鲜库、杏烘干房一直未建成。

2018年5月,白雪原看到电力施工人员已把变压器架设到了村门口,心里的如意算盘也打了起来,脸上的笑意越发浓厚。精打细算以后,白雪原觉着建立保鲜库的时机到了。

白雪原立即报装用电,电通了,冷柜,建保鲜库建立起来了,鲜杏能保存了,白雪原又联系了朋友,在各大平台上推广鲜杏,当年,村里的鲜杏子就走进了全国18个省市,仅鲜杏收入就达10多万元。

尝鲜后白雪原又在琢磨什么能挣钱,他想起来在内地朋友家吃的干菜还挺贵的,而这边的原材料不少,而且天气干燥,很适合把豇豆、茄子、辣椒等做成干菜。他立即组织合作社开始制作干菜,先用电蒸锅把新鲜的食材煮熟,再在新建成的7500平方米晾晒架上晾干,通过推广,干菜也卖向全国各地,成为合作社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白雪原为村里的农畜产品申请了“盖孜姑娘”“麦豆先生”商标,精心设计包装盒,工作队有自己的扶贫微信公众号,还用“抖音”推销产品。通过企业营销、爱心购买、订单采购等多种方式,帮助农民找市场。

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较2016年增加2668元,增幅达54.3%,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400多元,实现全村整体脱贫。2019年,农村合作社的“盖孜姑娘”“麦豆先生”更是卖出了70多万的好业绩。

克州

“绣郎”肉孜巴依

一幅六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刺绣,画面中的亭台楼阁、花木街巷、贩夫走卒以及市井的喧闹声呼之欲出,看着眼前这一幅精致的刺绣作品,凭直觉,应该出于一位手艺精湛的巧妇之手。然而,让人错愕的是,它的主人来自一位毛头小伙。

小伙子名叫肉孜巴依,一位憨厚、腼腆的柯尔柯孜族青年,几天前才过完26岁生日。肉孜巴依的家乡阿合奇县哈拉奇乡以牧业为主,人多地少,牧民增收困难,集体经济薄弱。

为充分调动年青人自主创业激情,同时带动本地柯尔柯孜族妇女就近就业,乡政府积极引导和鼓励曾再广州学师三年的肉孜巴依作为致富带头人,成立了哈拉奇乡第一家刺绣公司——家景民族手工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当地柯尔克孜族农牧民从事刺绣工作。

公司成立之后,附近一些会传统刺绣的农村妇女纷纷过来打工。由于手工刺绣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018年,肉孜巴依为公司购买了三台大型机器,实现传统手工艺电能替代。

“使用电动机器后,原来需要一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两三个小时就干完了,而且效果也比原来好,工资都从每月1500元涨到了3000元。”柯尔克孜族刺绣女工古那依·依不拉音高兴地说。

虽然机器产品比纯手工产品价格便宜一半,但是产品可以批量生产,更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工人收入也比原来的手工翻了一番,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

从设计到裁剪,从描花到刺绣,在肉孜巴依精湛的手艺下,一朵朵寓意美好的花样跃然而出。肉孜巴依边忙手上的活计边说,“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公司一年纯利润就有15万元左右,比当初开店干个体时收入高多了。最重要的是可以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目前,公司有生产用房16间,大型电动刺绣机3台,小型刺绣机15台,年加工生产数量可达三千余件。”

走进肉孜巴依的公司,就仿佛置身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从钱包、手提包、手绢、服装到房间内的各类装饰品,他将刺绣艺术融入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目前,肉孜巴依的公司有员工21名,在增加农牧民家庭经济收入的同时,又将柯尔柯孜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新疆南疆四地州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和克州地区是国家确定的6个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硬骨头。为全面落实中央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从2018年开始, 投资38亿元,全面启动了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工程, 通过一年多的建设,提前半年完成电网建设任务,工程覆盖33个贫困县2481个深度贫困村,惠及农牧民264万户891万人。(李易峰、王红霞、李浩、梅佳佳、邵琳)

(责编:杨睿、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