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六师北塔山牧场助脱贫:“四轮驱动”蹚出小康路

2020年09月10日19:29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盛夏时节,笔者来到兵团六师北塔山牧场采访。风力发电等项目正在紧张施工,碧绿的草原上,农牧民赶着成群牛羊往远处走去……放眼望去,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

北塔山牧场党委书记、政委虞凌介绍,北塔山牧场2018年底全部脱贫,在巩固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牧场通过出山就业、易地搬迁、引领创业、动态管理“四轮驱动”,不断巩固脱贫成果,牧民生活幸福安康。

出山就业成为致富带头人

“我把科目一的考试模拟题发你微信上了,现在出不了门,刚好可以集中做题……”8月5日,萨依拉西·居马拜给学员打电话,交代驾考事宜。

8年前,萨依拉西·居马拜同北塔山牧场40户牧民在第六师五家渠市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的帮扶下,从边境牧场来到五家渠市就业。在牧场时,他是一名卡车司机,妻子胡尔曼古丽则是家庭主妇。那时候,一大家子的日常开销都靠他开车挣钱。后来在五家渠市,他们一家住进了廉租房,一年租金只要600元。他凭借自己的开车技能,在驾校当起了教练,妻子通过努力也成为一名教练。他们一家还入股驾校,年收入近20万元,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这40户牧民家庭年收入均突破6万元,孩子们都在市里重点学校接受教育。有25户牧民购买了小轿车,5户牧民买了房子,成为标准的小康家庭。

易地搬迁种养结合收益丰

“这几天正忙着收割小麦,今年小麦亩产差不多770公斤,有连队‘两委’的帮忙,种植技术越来越好,我们明年争取再多种50亩。”第六师北塔山牧场农二连哈萨克族牧工阿曼别克·杰恩斯说。连日来,北塔山牧场农二连500户哈萨克族牧工抓紧抢收小麦,储备饲草,为秋冬季牲畜养殖做准备。

针对人居环境恶劣、草场退化、哈萨克族牧工生产生活困难等情况,2010年9月,师市党委实施了牧工易地搬迁安置工程,把北塔山牧场296户牧工搬迁安置到北塔山牧场农二连。牧工定居以来,师、市先后从红旗农场划拨3万亩土地作为牧工生产生活用地,并在安置点统一建设了安居房、学校、卫生室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使牧工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根本转变。

牧工艾孜曼·阿曼通过学习电子商务做起了微商,独具特色的熏马肉、酸奶疙瘩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毡绣布绣作品都有不错的销量,1年增收1万余元。连队在山西援疆资金的资助下,还建起了蔬菜大棚。冬季大棚里的西红柿、辣椒、黄瓜等既可以供应牧工的餐桌,还增加了大棚种植户的收入。秋冬季节,牧工发挥牲畜养殖特长,利用饲草、秸秆加大牛羊繁殖、育肥。如今的牧民定居点已经成了民族团结的示范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引领创业闯出新天地

近年来,北塔山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投资20亿元的三峡新能源北塔山牧场200兆瓦风电、50兆瓦光伏发电以及中电投北塔山牧场100兆瓦风电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此落地的企业除了三峡新能源五家渠发电有限公司奇台分公司、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五家渠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之外,还有五家渠京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奇台分公司、五家渠宙能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4家企业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将达9.47亿千瓦时、年发电收益将达4.86亿元。

除此之外,北塔山露天煤矿,在建的铁路、公路等项目集聚了大量的工人。场部农牧工阿合力别克从中看到了商机,将餐馆开在了矿区。新疆拉面、炒面、烤肉等特色饭菜方便了施工人员,阿合力别克的餐厅每天营业额2000多元,年收入非常可观。

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北塔山牧场举办了烹饪、保洁、物业以及电子商务等培训,让牧民掌握一技之长,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目前,掌握一技之长的北塔山牧场牧民在企业周边开办餐馆9家、超市5家、汽车维修服务部3家,直接带动牧民服务就业110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动态管理收紧警戒线

北塔山牧场党委对脱贫牧民家庭实施动态管理,对因病、因缺少劳动力等致贫家庭进行分类造册,实施领导包挂。

北塔山牧场职工马吾恩·艾佩因住院治病,每年需要花费6万多元,报销完还需要自费两万元,每年养殖赚的钱入不敷出,生病成为他致贫的主要原因。北塔山牧场党委根据他的情况及时为他申领了民政局的大病医疗救助金。

北塔山牧场对摸排出的患病贫困人员实行“一户一档、一人一卡”帮扶,精确到人、分类管理,确保真脱贫,不能因病、因缺少劳动力返贫。

“在动态管理中尽早发现问题,并帮助这些家庭及时解决难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充分稳定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人人有就业、天天有收入、脱贫有保障,确保已脱贫群众收入不减少、不返贫。”虞凌说。(陈鹏、盛凡)

(责编:李龙、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