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幕
19省市非遺瑰寶亮相新疆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開幕式現場。人民網記者 韓婷攝
人民網烏魯木齊10月15日電 (李龍 韓婷)1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承辦,對口援疆19省市文化和旅游廳(局)共同協辦的“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以下簡稱“非遺展”)在新疆美術館開展。
本次非遺展以“文化的瑰寶·人民的非遺”為主題,齊邀19個援疆省市和疆內14個地(州、市),匯聚209項獨具特色的非遺代表性項目。活動融合“線下觀展”與“線上雲展”兩種方式,讓非遺煥發時代光彩。
開幕式現場的文藝表演。人民網記者 韓婷攝
其中,對口援疆19省市展出項目115項,全疆14個地(州、市)展出項目94項﹔重點展出景泰藍制作技藝、唐三彩制作技藝、蒙古族托布秀爾音樂等111個國家級非遺項目,紅茶制作技藝(寧紅茶制作技藝)、石刻彩繪、皮雕等54個省(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共有近千件展品、近百位非遺傳承人亮相本次非遺展。展覽將持續至10月19日。
“此次展覽必將對進一步推進‘文化潤疆’、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旅游興疆’具有重要作用。”自治區文旅廳黨組書記、自治區文博院黨組書記侯漢敏表示,在烏魯木齊展覽后,對口援疆省市還將赴受援地州市開展相關展覽活動,我相信,通過此次展覽必將進一步加深新疆和兄弟省市的交往交流交融,營造非遺傳承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
截至目前,新疆已基本建立國家級、省(自治區)級、市(地)級、縣(區)級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有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代表性項目3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4項、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15項。
開幕式當天,精彩的舞龍舞獅表演。人民網 李龍攝
“作為博州花氈制作技藝的傳承人參加展覽感到非常榮幸,和大家交流學習,不得不感嘆大家的手藝真的太好了,也讓我再次見識了各地區豐富的文化。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讓我們博州的這些文化能夠被更多人了解。”來自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非遺傳承人散別麗克開心地說道。
在北京展廳,記者看到,此次北京市帶來了景泰藍制作技藝、北京金漆鑲嵌制作技藝、盛錫福皮帽制作技藝、北京風箏制作技藝、一得閣墨汁制作技藝和“葡萄常”料器等6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遺處主任科員李茜說:“北京市對口援建和田,目前已開通‘京和號’旅游專列,由北京直發和田,旅客可以在列車上感受特色餐飲和不同的體驗,助力旅游興疆。”
文化和旅游部有關司局、對口援疆19省市文化和旅游廳(局)、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及新疆各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有關同志,非遺項目傳承人代表、媒體代表等參加了活動。
獨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人民網記者 韓婷攝
新疆阿克蘇展廳。人民網記者 韓婷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