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別睡!”萬米高空的九十分鐘發生了什麼

2021年05月05日10:29  來源:新疆日報
 

5月1日,萬米高空的90分鐘,發生了什麼?

深夜,在一架從新疆和田飛往烏魯木齊的航班內,“寶貝別睡!”這個聲音不斷在一個斷臂男孩的耳邊響起……這裡,正上演著一場生命接力。

這名7歲男孩小麥(化名)家住和田縣拉依喀鄉庫木艾日克村。4月30日20時許,他無意間將手伸進了拖拉機的皮帶輪中,整個右臂被扯下。因為情況緊急,他隻能乘坐時間最近的航班去烏魯木齊做手術。

把時針撥回到4月30日23時40分,新疆和田機場,當天最后一班由和田飛往烏魯木齊的南航CZ6820航班已按計劃關好艙門,推出停機位,准備滑行起飛。突然,機組接到機場塔台緊急呼叫:“機組,能否將飛機拖回來,有一個孩子胳膊斷了,必須在3個小時內趕到自治區中醫醫院,否則胳膊就保不住了!”

“可以!”本次航班機長湯輝忠十年飛行生涯裡頭一回遇到把飛機叫回去的情況,但是一聽到這個讓人震顫的消息,他幾乎不假思索地回復塔台。

此時,101名旅客正在安靜地等待航班起飛。客艙廣播突然響起:“……接地面通知,有一位旅客需要緊急前往烏魯木齊進行救治。飛機現在需要滑回停機位。感謝您的配合。”

“飛機二次開門,航班肯定會延誤,影響航班上100多位旅客正常出行。除非是十分緊急的情況,否則是不會要求飛機在滑出后再返回的。”乘務長趙燕說。

隨即,乘務組協調旅客預留出寬敞的空間,准備好冰塊等物品﹔23時54分,艙門再次打開,小麥被送上飛機﹔零時,飛機推出並順利起飛。

這是一趟與時間賽跑的飛行。醫生曾叮囑趙燕一定不能讓孩子睡著,避免大出血,還要更換冰塊,保持孩子斷臂的溫度。起飛后,為了讓孩子時刻保持清醒,乘務組用濕毛巾隨時幫他擦臉,播放手機視頻、音樂給孩子聽,專門安排一位乘務員負責照看,觀察輸液狀況,並一直鼓勵道:“寶貝別睡!你好勇敢!一定不要睡覺哦……”

幸運的是,自治區衛生健康綜合監督執法局干部董先杰正在這趟航班上。他發現空乘人員高舉著輸液瓶很不方便,就立刻走上前去,告訴乘務人員輸液瓶底部有持環,又向空乘人員找來繩子,將繩子穿過客艙隔板與客艙之間的空隙,再穿過兩個輸液瓶挂環,將輸液瓶穩穩地挂了起來。

“我曾經是一名軍醫,也擔任過外科主治醫師。我願意提供看護。”董先杰說。在90分鐘的航程中,董先杰全程陪伴看護。

在乘務組和董先杰共同協助下,小麥一直保持平穩狀態。

而同一時刻,湯輝忠正竭盡全力抓緊每一分每一秒駕駛飛機向烏魯木齊飛去。當他得知受傷小男孩和自己孩子一般大,家境不富裕后,當即拿出1000元現金,讓乘務組轉交男孩家屬,機組人員也紛紛掏出身上現金捐助。男孩的家屬哽咽了,不停地說著:“謝謝你們。”

遠在烏魯木齊的南航GOC(現場運行中心)大廳裡,值班人員正緊鑼密鼓地與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方面就航班落地時刻和停機位進行協調。經溝通,機場推遲20分鐘關閉,等待航班落地到位﹔將原計劃停機位協調調整到緊鄰一號道口,確保患者能夠在黃金時間段內下機前往就醫。

5月1日1時36分,航班順利抵達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湯輝忠看了一下表,長舒一口氣:“提前了15分鐘。”

“感謝您的理解和配合,感謝您同我們一起與時間賽跑,開展這一場生命速遞。”在護送男孩順利下機后,趙燕向旅客廣播道。

安靜片刻,客艙裡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馬伊寧)

(責編:吐孫那衣·艾先、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