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之變

2021年03月18日11:09  來源:新疆日報
 

在和田市伊力其綜合農產品市場,農民在為待售的玫瑰花分級(攝於2020年5月15日)。周鵬 攝

南疆變化有多大?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劉永富在接受採訪時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南疆地區的變化,頂得上過去歷史上所有的變化。以前,南疆一直是純農業地區,現在有了現代工業。老百姓的生活變化很大。

展開飽含深情與溫暖、寫滿團結與汗水的“南疆答卷”,看到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在南疆大地上結出的累累碩果﹔聽到的是在最難啃的硬骨頭面前,廣大黨員干部奏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鏗鏘旋律﹔感受到的是“久困於窮”的一批批脫貧群眾發自內心的感恩之情。

傳統農區舞動工業“龍頭”

南疆春來早,開工復工正當時。尚未被春色盡染的片片綠洲上,工廠裡設備的旋轉聲、工地上機械的轟鳴聲,迸發出最強勁的力量。

3月15日,在阿克蘇紡織工業城(開發區),一個計劃投資5億元、建筑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阿克蘇輕工五金城”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一期建成后,即可實現年交易額5億元,解決就業1000余人。

以工業為龍頭的產業發展,無疑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9年5月,隨著喀什兆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喀什地區第一部高端智能手機誕生。該公司副總經理陳盛金表示,為幫扶南疆地區更多的各族群眾脫貧致富,助力深圳產業園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他們作出了將全國生產基地向南疆轉移的發展戰略部署。

走進墨玉縣阿克薩拉依鄉烏尊艾日克村,空氣中彌漫著甜味。糖稀廠、糖果廠、餅干廠等扶貧工廠,筑起村裡的“甜蜜產業”。

讓烏尊艾日克村全村人甜到心裡的是,自從2018年村裡開始建起生產瑪仁糖的廠子,年輕人開始有事干、有錢賺了。現在,村裡已有16家工廠、28名個體工商戶,年產值近1000萬元,帶動260多人就地就近就業。

自治區信訪局駐烏尊艾日克村第一書記吾肉孜阿力·哈西哈爾巴依介紹,烏尊艾日克村人均隻有半畝地,是一個深度貧困村。2017年,全村產業發展為“零”,村集體收入為“零”。要想脫貧,沒有工業不行。

在南疆四地州,很多村庄和烏尊艾日克村一樣,屬於純農業村。隨著脫貧攻堅不斷推進,現代工業打破了這裡傳統農業格局,鋪設出高效脫貧的增收路。一些貧困縣形成了“縣有產業園區、鄉有扶貧車間、村有村辦工廠、戶有小作坊”的四級產業架構,解決上萬人就業。

在皮山縣數字經濟產業園區,熱情的主播帶貨忙﹔在深喀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新“生命”正在孕育……一種改變生活、改變面貌的強大動力,正在喚醒南疆,讓這片古老的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借助國家產業政策和援疆政策,結合區情實際和本地優勢,南疆四地州發展產業的信心十足。現代工業的“龍頭”舞動起來后,單一的產業發展路徑被打破,最終實現一二三產業齊頭並進,為脫貧攻堅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真情幫扶凝聚攻堅合力

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新疆時到過的喀什地區疏附縣托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干村,村民們感受到村子變化太快了,他們感謝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親切關懷,村裡民生項目在增多,新興產業在增多,增收門路在增多。

南疆四地州——喀什、和田、阿克蘇地區及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新疆在南疆四地州脫貧攻堅上出實招、用實功,從帕米爾高原到塔裡木河畔,從伊犁河谷到吐魯番盆地,從“和墨洛”綠洲到阿勒泰草原﹔從機關單位到基層鄉村,從對口援疆省市指揮部到駐地部隊,從社會組織到愛心企業……千千萬萬的“扶貧人”盡銳出戰、迎難而上,集全社會之力,凝聚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磅礡力量。

2016年以來,援疆省市把援疆扶貧當作重要政治任務,積極推進產業、就業扶貧,為脫貧攻堅注入新的活力。援疆資金項目堅持向深度貧困縣、貧困村、貧困群眾傾斜,19個援疆省市不斷加強對口支援力度,實施援疆項目1萬余個。

山東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把產業援疆作為助力受援地貧困群眾脫貧的有效途徑,面向紡織服裝、農副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展常態化招商引資,促成山東如意、青島即發、淄博齊華制衣等落戶企業持續上項目,引進鄒城國盛服裝加工、金昇紡織、森馬服飾、山東水發、東營藍光電子等項目落地投產,僅鄒城國盛服裝加工項目就帶動1500余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

老百姓的生活變化大

民之所需,政之所為。

在南疆,擺脫貧困的百姓生活好了、面貌新了、有精氣神了。你看——

那一座座安居房潔淨敞亮,院內生活、種植、養殖“三區”分離,房內水、電、暖齊全。脫貧攻堅戰打響后,新疆全力保障貧困群眾住房安全,通過大力實施農村安居工程,解決南疆四地州58.49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住房安全問題。

那一個個扶貧車間生產火熱,有了穩定收入的百姓憧憬著未來。自治區聚焦南疆深度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實施就業扶貧三年規劃:2018年至2020年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22.7萬人。

那一所所鄉村小學修葺一新,明亮教室內,現代教學設備俱全﹔塑膠操場上,孩子們奔跑追逐。

走進策勒縣策勒鄉托帕艾日克村村民吐地尼亞孜·扎克爾家,院東頭的新房已竣工,院南邊養殖區裡30多頭牛吃著草料,初春的陽光把整個院落照得暖暖的,更溫暖的是他的笑容,“以前,全家僅靠幾畝薄地維持生活。2017年,在政府支持下,我用小額扶貧貸款買了4頭小牛,第一年掙了近3萬元。現在家裡30多頭牛,這些牛估計價值50萬元左右。”

“以前因為孩子小出不去,現在好了,在村裡當上了工人,還學到了技術。”阿克陶縣巴仁鄉創業就業實訓基地的一家電子科技公司員工約日古麗·圖爾蓀家道出了很多群眾心中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南疆脫貧攻堅主戰場,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發展庭院經濟、發展鄉村旅游及就近就地就業,實現了脫貧,生產生活、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日子越來越紅火,心情越來越舒暢,笑容越來越燦爛。

一條條“四好農村路”、一盞盞明亮路燈、一根根高速光纖,通村暢鄉,點亮民心,鋪就了各族群眾通向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

漂亮的衣服穿起來,美麗的妝容扮起來,琅琅讀書聲響起來,外出務工動起來,親戚之間走起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起來,歡樂歌舞跳起來。南疆變了,變在鄉村的面貌上,變在人們的笑容裡,變在各族群眾的思想深處。(張治立 拍熱扎提·阿不都)

(責編:李龍、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