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民革新疆區委會主委、新疆農業大學校長蔣平安。受訪者供圖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體,提高城鎮生活污水收集和園區工業廢水處置能力,嚴格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地膜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具有增溫、保墒等功能,能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出了重大貢獻。全國政協常委、民革新疆區委會主委、新疆農業大學校長蔣平安指出,近年來,在國家的支持下,各地高度重視農田殘膜治理,農田“白色污染”擴大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還存在地膜使用過泛,殘膜回收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地膜污染已成為制約農業綠色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
作為長期關注農業農村發展的全國政協委員,蔣平安每年的重要提案都與農業有關,通過不斷地深入調研,他掌握和大量相關資料,“以新疆為例,由於缺乏有效的殘膜回收技術,地膜平均殘留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5倍,‘白色污染’嚴重。”蔣平安說。
蔣平安認為,農田地膜泛用濫用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環境成本,推進地膜污染防治,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對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鞏固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成果,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農田殘膜污染治理不能等,我們的目標是不欠新賬,多還舊賬,不把難題留給子孫后代。”蔣平安說。
為此,蔣平安建議,一是推進地膜使用源頭減量。開展地膜覆蓋技術適宜性評估,針對不同作物科學降低農田地膜覆蓋度,提高地膜使用效率,降低農業生態環境污染。同時,加大高強度地膜研發力度,加強可降解地膜產品和技術跟蹤,制定完善評價標准體系。
二是加大機械化回收殘膜補助力度,完善殘膜回收機制。進一步加大對殘膜污染治理的資金支持力度,推動殘膜回收機械的推廣應用發展。設立回收網點,加快、改進回收再利用企業和回收網點的建設。試點探索“誰生產、誰回收”“誰經營、誰回收”的農膜生產者、經營者責任延伸機制。
三是加強殘膜回收作業機械研發改進力度。設立殘膜回收機械裝備研發和改進創新專項資金,鼓勵多方參與,聯合攻關,以技術與裝備創新為突破口,通過相關技術集成示范,為農用殘膜污染治理提供重大技術和裝備支撐。
四是建立殘膜回收、處置、利用產業鏈,研究殘膜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路徑。加強殘膜處理技術研發,改進殘膜清洗設備,完善清洗流程。在有條件的地區支持開展回收殘膜再利用技術試點工作,進一步加大資源化利用范圍。
五是捆綁使用項目資金,綜合施策,加強監督管理,健全回收體系,督促責任落實,切實提高回收率。將殘膜污染治理同人居環境整治、高標准農田建設等項目結合起來,將地膜回收補貼與其他惠農政策相捆綁,統籌資金使用。嚴厲打擊非標地膜流入市場、田地等違法行為。建立農田地膜回收利用長效機制。在適宜地區推廣頭水前揭膜、苗期揭膜等技術措施,提高殘膜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