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邊疆縣委書記風雨兼程的扶貧路

2021年02月07日10:48  來源:民生網
 
原標題:一位邊疆縣委書記風雨兼程的扶貧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葉城縣地處祖國西部邊陲、新疆西南部,總面積3.1萬平方公裡,轄27個鄉鎮(區),總人口55.6萬人,邊境線102公裡。由於特殊的歷史和地理因素,葉城歷來是反分裂斗爭、反恐怖反滲透、邊境防控的第一線,社會穩定問題成為長期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的“攔路虎”。

葉城縣也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全縣貧困鄉鎮11個,貧困村185個,包括133個深度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6112戶158332人。屬於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新疆22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貧困發生率、返貧率較高。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的社會條件決定了葉城縣委書記李國平和其帶領的各級黨政和各族黨員干部需要完成統籌穩定和脫貧攻堅“兩大政治任務”,既要治“亂根”,又要拔“窮根”。

2020年,在李國平和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葉城縣最后23個貧困村、3399戶12772人脫貧,葉城縣脫貧摘帽,同全國人民一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於縣委書記李國平來說,作為脫貧攻堅一線指揮員,參與和見証了葉城蕩氣回腸、壯懷激烈的脫貧攻堅戰,一路走來十分艱辛。

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根本

任葉城縣委書記十年,李國平跑遍了葉城的山山水水,他雖看到了葉城的地域遼闊,山川秀美,淳朴民風,但他也深知地處昆侖山深處的棋盤鄉、柯克亞鄉、西合休鄉和烏夏巴什鎮,自然條件惡劣,生產資料匱乏,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滯后,自然災害易發、頻發,是葉城縣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針對山區鄉鎮“一方水土難以養活一方人”這一實際情況,李國平積極整合資源,加強各地基礎設施建設。

李國平在依提木孔鄉“四同四送”活動時與貧困群眾同學習、同吃、同睡、同勞動。

位於邊境的西合休鄉距縣城160公裡,李國平到過最遠的村距鄉政府200公裡,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這裡公共基礎設施極端薄弱,水電不通,通信不暢,連最基礎的道路體系,也因為群山阻隔而難以成行。李國平說:“西合休鄉應該是整個新疆最落后的地方。”為此,他和其他分管領導商議,縣委、縣政府決策投資近12億元,建設完成110千伏輸變電工程、配網建設工程,同時完成縣鄉道路硬化和通信網絡進鄉村等基礎設施建設。如今的西合休鄉,不通路、不通電、不通自來水、不通網絡、不通廣播電視的狀況終於成了歷史。

針對山區鄉鎮自然條件惡劣這一情況,李國平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挖窮根。“易地搬遷搬出希望”,這是阿克塔什鎮所有居民的心聲。短短兩年時間,葉城縣委、縣政府先后投資8.4億元建設資金建成的阿克塔什安置點於2019年正式建鎮挂牌運轉。超過1.4萬貧困人口遷入這座嶄新的小鎮,成為了新疆最大的易地扶貧安置區。而全縣6835戶29835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也於2019年提前全面完成。

除此之外,葉城全縣三級道路總裡程超過3000公裡,全部實現了硬化。喀和高速穿城而過,鐵路直達葉城,通用機場已獲國家審批,即將投入建設,極大地方便了葉城縣各族群眾出行。脫貧攻堅戰以來,李國平安排項目把水泥路修到了群眾家門口,打通了群眾心裡的最后一公裡。

志智雙扶,產業發展能致富

基礎設施建設讓老百姓的房子亮堂了,生活變好了,城鄉環境、群眾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針對農村“隻見新房,不見新村”,農家房前屋后土地浪費,直接制約農民脫貧致富步伐的突出問題,李國平親自研究制定了以發展高效立體庭院經濟為目標的庭院綜合整治方案,對8.4萬戶農戶進行了庭院整治,發展庭院經濟,實施“十小工程”。該工程改造老果園11.8萬畝,新建拱棚6585座,定植特色林果160萬株。拆除危舊房,硬化、隔離生活區、生產區,粉刷庭院、改廚、改廁、庭院小拱棚、小果園、小菜園、搭建葡萄架、鴿籠、禽舍等。此外,無論李國平走到哪裡,都要引導群眾家中添置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睡有床、吃飯有桌椅、有沙發茶幾,學習有課桌等家具。

李國平帶領全縣扶貧干部推進扶智扶志進程,讓群眾感受新時代文明生活方式,“倡導新風尚、樹立新氣象、建立新秩序”活動扎實有效,老百姓增強了獲得感和幸福感,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已蔚然成風。

此外,李國平充分發揮葉城縣是以農業為主、農牧結合的人口大縣、農業大縣、畜牧大縣和林果大縣的優勢,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關鍵措施。依托58萬畝核桃產業,大力培育美嘉等一批核桃加工企業,構建了縣有龍頭、鄉有基地、村有合作社的產業規模和一產接二連三吃干榨盡的核桃全產業鏈,使全縣30萬群眾圍繞核桃種植、管護、加工、銷售穩定增收。

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規模化發展模式,發展蔬菜12萬畝、種植特色作物6.24萬畝,推動3萬座大棚生產﹔在全縣組建21個縣鄉淨菜中心、300個果蔬合作社,完善運營體制機制,構建產購銷一體的“菜籃子”產業。依托6座良繁中心、14座標准化養殖小區、108個標准化畜禽規模化養殖場和295個鴿子養殖合作社,形成百萬頭牲畜、千萬隻家禽養殖規模,貧困戶實現托養收益分紅。

他還把富余勞動力從土地中脫離出來,解放生產力。引導通過村集體“一事一議”,將土地、畜禽流轉托養給合作社或種養大戶,部分農戶進入鄉村車間、合作社等組織打工掙錢,身份轉為一產的產業工人。這樣的做法不僅讓農民土地流轉有了財產性收入,打工又有了工資性收入,實現了農村生產關系的重組、利益的再分配﹔部分通過市場帶動自主擇業、有組織轉移就業,有序進入園區或疆內外企業在二產領域穩工就業。

此外,葉城的旅游業迅速發展。解放初期,葉城百姓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更別說發展旅游產業。黨的十八大后,葉城縣把旅游產業作為重要支柱來發展,先后發展4A級景區1家,3A級景區4家,其它A級景區和農家樂25家。建設了鄧纘先紀念園、錫提亞謎城、宗朗靈泉、坡隆森林公園等景點,使外來葉城游客對葉城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有了深入的了解。特別是新藏公裡和喬戈裡峰榮獲吉尼斯世界紀錄以后,前往自駕和騎摩托的游客倍增。2019年1-9月,葉城縣接待游客48.5萬人次,同比增長53.34%,實現游客收入1.94億元,同比增長56%。

確保“孩子有學上,病人有醫療保障”

李國平十分重視教育。他提出並全面實現了“縣辦初高中、鄉辦小學、村辦幼兒園”戰略,確保了應入盡入。

葉城縣的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縣校舍建筑面積達到了157.3萬平方米,中小學、幼兒園學校增加到343所,18.1萬名在校學生,教職工10243名,基礎條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

同時,葉城縣加大教育惠民力度。全面落實15年免費教育政策,農村學前三年免費雙語教育、義務教育。免費政策、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補助、職業教育學費減免、國家營養改善計劃等教育助學工程等累計撥付11254.34萬元。全縣7.9萬名學生享受營養改善計劃,2.3萬名在校住宿學生享受伙食補助,5.6萬名幼兒享受幼兒伙食補助,1.5萬名學生享受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和“三免一補”政策。

李國平在“三新活動”時走訪貧困群眾,倡導文明生活。

全縣百姓的健康也深深牽動著李國平的心,他深知: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李國平的帶領下,葉城縣積極推進全民免費健康體檢,在全地區率先實現了“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基本消滅結核病,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1倍,2018年底有衛生人員2310人、村醫678人,現有床位1967張。

全縣公共衛生硬件建設得到顯著提升,基層衛生人員思想觀念得到明顯改變,專技人員工作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公共衛生管理更加規范。傳染病發病率上升勢頭得到遏制,孕產婦死亡率、嬰幼兒死亡率出現下降趨勢,人均期望壽命穩中有升。全縣醫療衛生事業發生了巨大變化,衛生事業經費不斷投入,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群眾幸福指數大幅提。葉城正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葉城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為群眾帶來了健康紅利,奏響了托起人民健康重任的凱歌。

脫貧攻堅工作中,李國平作為葉城縣的指揮員,始終認真貫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1+3+3+改革開放”工作部署,切實把發展落實到改善民生、惠及當地、增進團結上。他帶頭強化精准施策,確保到村到戶到人,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推動“三個加大力度”,解決“三保障”突出問題,採取有效措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當前,葉城社會形勢可控、大局穩定、趨勢向好,呈現出民族平等團結、宗教和睦和順、人民生活安定祥和的良好局面。

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休止符,李國平將繼續帶領各級黨政、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堅定信心,隻爭朝夕、不負韶華,苦干實干、穩邊興邊,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葉城各項事業再上新台階、再創新輝煌!(侯雅楠)

(責編:楊睿、馬亮)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