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講一下‘顳骨CT’。”宋躍帥採用輕鬆活潑的授課形式,通過圖文並茂的PPT課件,在每周四的“和田地區耳鼻喉科線上課堂”,將含混晦澀的耳科課程講得有聲有色,和田地區參加課程的23名醫生紛紛點贊。
宋躍帥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醫生交流經驗。本人供圖
除了在“線上課堂”與學員們進行有效互動,宋躍帥還組建了“和田地區耳科學”讀書會,建立起了線上“互動學習”模式,讓學員們在課后通過線上軟件平台,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經典著作,進行“充電”學習,進一步夯實了當地醫師的理論基礎。
宋躍帥是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援疆醫生,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的這一年時間,最讓他引以為豪的是能夠用自己所學知識和臨床經驗,服務當地患者,為本地的醫生留下適用技術。
“服務和培養當地醫師是最為核心的內容。”宋躍帥告訴記者,隻有本地醫師掌握了扎實的技術,和田百姓才能持續享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我之前掌握的都是耳科比較基礎的業務。”和田縣人民醫院五官科醫生艾斯卡爾說,“宋主任‘線上課堂’的課程內容實實在在,‘讀書會’上的知識點明明白白,對我來說真是解渴、管用。”
“課程馬上就要開始了,今天的知識點也發群裡了。”來自和田地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買買提艾力·吐送自發做起了學員中的“課代表”,主動協助做好教學培訓工作。
“援疆一年的時間裡,我看到了受援地醫生的勤奮、努力和提高。”宋躍帥告訴記者,這種線上“互動學習”模式,生動有趣,增強了學員的學習熱情,在知識面、思維能力、臨床技能、分析判斷等方面都有進一步提高。一些“有心”的學員還專門加了宋躍帥的微信,隨時探討病情。
宋躍帥還通過整理查房時的典型病例及診斷要點,自己動手制作了“耳科查房知識點”電子卡片,醫生們不僅通過電子卡片獲得了許多以前沒有引起重視的知識點,解決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還利用電子卡片上的思考題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
援疆工作接近尾聲,離開和田的日子已經開始倒計時。“從最初不適,到如今不舍。”宋躍帥說,“援疆讓我收獲了很多,增加了閱歷、拓寬了視野、開闊了胸懷。臨行前才發覺援疆時間太短,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未來,我將繼續為推動和田地區醫療事業的發展,不遺余力地貢獻出一份醫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