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有百樣,困有千種,但因病致貧卻是困中困、難中難。身體健康是各族群眾脫貧奔小康的堅強保障和最后底線。
新疆衛生健康部門把健康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關鍵環節,聚焦深度貧困地區,不斷夯實基礎建設,強力推進政策落實,提升醫療服務水平,讓農村貧困群眾看病有地方、有醫生、有制度保障,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線”。
強基固本 讓群眾看得上病
“如今的鄉鎮衛生院不僅能做各項檢查,連有些手術都可以通過遠程醫療做了。”提起烏什縣阿合雅鎮衛生院這幾年的變化,阿合雅鎮村民吐爾遜·艾則孜贊不絕口。
基層醫療機構是醫療體系的“神經末梢”。近年來,新疆加大了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力度,通過對基層醫療硬軟件的雙提升,有效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去年11月底,新疆實現了898個鄉鎮衛生院、8602個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全覆蓋,全面消除村醫“空白點”。
而作為農村醫療衛生的“網底”,穩定村醫隊伍,是鞏固健康扶貧成效的重要內容。新疆通過實施定向培養、事業編制招聘、“鄉聘鄉管村用”、建立遠程繼續醫學教育中心等舉措,在村醫數量上做“加法”,在存量上做“提升”。
通過健康扶貧3年攻堅,新疆農牧區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礎一步步夯實。如今,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在廣大農牧區生根發芽。
精准幫扶 讓群眾看得好病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級醫院的醫療服務,真好!”7月10日,患者果海爾妮薩·約麥爾手術后露出燦爛的笑容。
果海爾妮薩來自皮山縣固瑪鎮阿斯提闊什村,左腎重度積水並結石困擾了她6年。今年7月8日,自治區人民醫院、皮山縣人民醫院和部隊醫院的泌尿外科醫生聯手在縣醫院為她成功施行了后腹腔鏡下左側結核性無功能腎切除術手術,多年困擾她的疾病終於獲治。
以解決貧困縣縣級醫院服務能力不足問題為主攻方向,新疆建立三級對口幫扶機制,組織區內外、軍地63所三級醫院採取“托管式”“組團式”幫扶模式幫扶自治區32所貧困縣人民醫院和24所中醫類醫院,讓基層群眾不出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自治區人民醫院托管皮山縣人民醫院后,充分利用援疆以及部隊幫扶力量,不斷提升醫療質量、醫療安全、醫療服務和醫院文化,推動醫院管理水平邁上了新的台階,形成了獨有的“1+1+1+X”托管式幫扶模式並被廣泛推廣,有效解決了當地老百姓看病難、看病遠、看好病的問題。
同時,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開展4年多來,展現了強大的帶動助推作用,新疆8所受援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大幅提升,急危重症搶救成功率由85.92%上升至95.3%,轉診率由9.2%下降至4.6%。
大病救治 讓群眾看得起病
和田縣色格孜庫勒鄉色格孜庫勒村村民海日妮薩·阿卜來提曾是貧困戶,她的小兒子阿卜杜薩拉木·阿卜力提普今年3月確診患有先心病。4月23日,阿卜杜薩拉木等46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在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接受免費手術治療,切實減輕了這些家庭的就醫負擔。
依木然·茹孜麥麥提家在和田縣巴格其鎮尤庫日巴格其村,是先天性唇腭裂患兒。唇腭裂作為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可以享受大病專項救治政策,去年,在烏魯木齊進行手術治療后,依木然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大病、重病是農牧民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健康扶貧工作必須啃下的硬骨頭。新疆全面推進大病專項救治工作,精准施策分類救治,將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至37種,大病專項救治率達99.97%,慢病簽約率達99.92%。
“住院花了2萬多元,基本醫保報銷了一大半,醫療救助和補充保險報銷后,自己才掏了51元。”5月21日,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出院患者阿克力·阿斯木辦理結算時說。
像阿克力這樣享受醫保扶貧政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很多。2018年,新疆啟動實施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補充醫療保險制度,每年投入3億元為深度貧困人口購買補充醫療保險,構筑起“四位一體”的兜底保障機制。
“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等政策的落地,切實減輕貧困患者墊付醫療費用的負擔。如今,隨著醫療體系的不斷完善,新疆不斷加大醫療保障工作力度,一大批惠民、利民、便民的新政策、新措施相繼出台,從制度上織密了全民醫保網。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貧的精准落地,從源頭上斬斷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病根”,讓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無病無憂奔小康。(晁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