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觀察:智能時代,烏魯木齊老年人看病方便嗎?別讓技術困難將老人“隔離”

薩妮婭 李欣洋

2020年12月14日12:42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找不到核酸檢測結果在醫院門口徘徊,不會在線預約去醫院挂不上號……

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突飛猛進,數字化在深刻改變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使部分老年人感到無所適從。

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一邊是日益凸顯的老齡化現象,一邊是飛速發展的數字化社會,如何讓廣大老年人也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盡享科技進步的紅利?近日,記者在烏魯木齊醫院進行蹲點採訪,了解智能化時代老年人看病就醫的相關情況。

智能設備成趨勢 老年人如何破除數字化障礙

工作人員正在自助挂號機幫老人挂號。李欣洋 攝

“奶奶,您把身份証和就診卡給我,我幫您挂號預約。”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以下簡稱:五附院)門診大廳,工作人員在自助挂號機前,幫助老年患者挂號預約。

如今,智能設備已經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現場自助挂號,查詢核酸檢測報告、線上預約等都要用到智能設備。對於學習使用智能設備,老年人的態度如何?

“我70歲的時候,兒子給我買了手機教我上網,我現在身上的衣服都是自己在網上買的,今天學會了在網上預約挂號,以后看病就更方便了。”在五附院方便門診看病開藥的91歲袁大爺告訴記者,他現在不僅會使用智能手機而且還會用電腦,每次從醫院開的處方回去都會記在電腦上,通過開的藥方就能了解自己的病情。

工作人員正在教袁大爺網上預約挂號。李欣洋 攝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自治區人民醫院)開藥的陳大爺說:“使用智能手機是一個趨勢,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以后都要用,我認為還是應該學習的。”

記者採訪了解到,在醫院不會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佔大多數,部分老年人認為學習使用智能設備很有必要,但存在一定障礙。

“要是沒有工作人員的幫助,我根本不會用這個機器挂號。”來五附院看病的吳奶奶告訴記者,現在自己年齡大了,眼睛也不好使,手機上小一點的字一般都看不見,能用手機打電話就很知足了。

堅持“兩條腿走路” 為老年群體留出專門服務通道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12月10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關於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規定,推進“一碼通”融合服務,破除多碼並存互不通用信息壁壘。那麼醫院在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方面都採取了哪些舉措?

五附院門急診護士長賴新燕告訴記者,為了方便不會用智能手機和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看病就醫,醫院保留了傳統電話預約的方式,同時為了方便老年人就醫開設了方便門診,門診窗口可以同時為老年人辦理開藥和結算業務。

方便門診窗口老人們正在排隊等待。李欣洋 攝

“我們在門診收費、採血等窗口設置了老年人專用咨詢服務窗口,同時我們還為需要幫助的老年患者提供一對一幫扶。如果老年患者來醫院沒有號源,我們會和出診醫師溝通增加號源,盡量讓老年患者最多跑一次。”自治區人民醫院門診部護士長帕提曼說。

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工作人員幫老人在線查詢核酸檢測報告。李欣洋 攝

秋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防控形勢更加嚴峻。隨著冬季的到來,為方便老年群體看病就醫,醫院在疫情防控方面也做了相應部署。

五附院門診部主任 、醫務部副主任劉秀芝說,進入醫院大門需要7日內的核酸檢測証明以及暢行碼,醫院門口有專門的志願者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和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提供幫助。為了防止人員聚集,採取預約就診,患者可以通過電話和網絡進行預約,醫院為老年人專門開設了人工預約窗口,讓老年人便捷有序就診。

(責編:李欣洋、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