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新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2020年12月10日10:59  來源:新疆日報
 
原標題:醫療資源 沉到基層

從隻能看簡單的頭疼腦熱到檢查、化驗、手術、康復一應俱全﹔從沒有專業科室到“內外婦兒”科室齊全﹔從看病得去縣城甚至烏魯木齊到基層衛生院就能解決。“十三五”期間,新疆實現鄉村兩級醫療機構標准化建設全覆蓋,通過對基層醫療硬件、軟件的雙提升,有效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群眾看病不再舍近求遠,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從資源匱乏到設施完善

回家靜養已有些日子了,布熱比·斯地克還時不時接到莎車縣塔尕爾其鎮衛生院中醫科醫生的隨訪電話。“肚子還疼過嗎?”“注意保暖,別受涼。”雖是些重復的詢問和叮囑,卻讓布熱比心裡暖暖的。

11月中旬,因下腹時常疼痛,在村醫的建議下,布熱比到塔尕爾其鎮衛生院就醫。兒童與婦女預防保健門診、健康體檢中心、外科樓、住院樓……眼前的一切刷新了布熱比對鄉鎮衛生院的印象,“不僅環境好多了,科室也多了,就連原先隻能在縣裡醫院做的檢查和化驗也能做了。”

近年來,新疆加大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標准化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設備配備,不斷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環境,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就醫環境明顯改善。

布熱比在婦科檢查后,醫生開具了住院單。讓布熱比沒想到的是,她住的那層樓床位幾乎滿了,而她每天要去做艾灸的中醫館,更得提前排隊。“艾灸、刮痧、拔罐、推拿……這些平時要去縣上才能做的治療,在鎮衛生院都有。”經過連續5天中西醫結合治療,布熱比的腹痛有了明顯好轉。

如今,常見的中醫藥技術療法幾乎覆蓋了全疆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於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標准化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過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心電,鄉鎮衛生院還開展起了一、二類手術,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不出縣”的目標。

從心裡沒底到信心十足

對於伊寧縣墩麻扎鎮衛生院的全科醫生米娜瓦·木乃彎艾克來木來說,2017年至今,是她飛速成長的4年,也是成就感滿滿的4年。

2012年,通過新疆“定向招生、定向就業”政策,米娜瓦考到了新疆醫科大學,2016年畢業后被分到墩麻扎鎮衛生院工作。雖是科班出身,但由於缺少臨床經驗,米娜瓦心裡還是缺少一份底氣。

2017年,通過新疆“縣鄉一體”建設,伊寧縣人民醫院對墩麻扎鎮衛生院進行了“接管”,實行“縣聘鄉管村用”,強化縣級醫院對鄉鎮衛生院的技術輻射和管理水平帶動作用。每周,伊寧縣人民醫院各科室專家都會到墩麻扎鎮衛生院坐診、查房,帶教青年醫生。通過帶教,米娜瓦的業務水平有了明顯提升,下醫囑也自信了許多。那年,她報名參加了新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友誼醫院各科室輪轉,邊學習、邊實踐。

兩年的培訓讓米娜瓦褪去了來時的青澀,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全科醫生。隨著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找米娜瓦看病的患者越來越多。

米娜瓦的成長是新疆鄉村醫生培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通過招聘、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駐村、在崗人員培訓考試等方式,實施事業編制鄉村醫生招聘、定向鄉村醫生培養、建立遠程繼續醫學教育中心等措施,新疆全面消除了村醫“空白點”,實現了村村有合格村醫。

從隻管看病到健康管理

少油、少鹽、按時吃降壓藥、定期量血壓……嚴格執行家庭醫生的醫囑后,皮山縣闊什塔格鎮加依納古特村村民吉力力·艾麥提頭暈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與鄉鎮衛生院功能定位不同,村衛生室承擔著50%以上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村醫既是給村民看病的全科醫生,也是對村民進行疾病預防控制、健康管理的家庭醫生。

吉力力是個“老小孩”,起初為了証明自己“沒病”,沒少反駁家庭醫生。“你拿這個東西一量,我就高血壓了?”“頭暈不是很正常嗎?怎麼就有病了?”“肥肉也是肉,怎麼就不能吃了?”家庭醫生第一次上門,就被吉力力的這些問題“砸”得夠嗆,不是解釋得不夠清楚,是他壓根沒有疾病預防控制的概念。在他看來,頭暈過一會就好了,不需要去醫院治療,更沒必要吃藥。

治已病更要治未病。作為農村三級預防保健網的基礎,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在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全民健康體檢,闊什塔格鎮衛生院加依納古特村衛生室家庭醫生用檢查報告說話,讓村民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了初步了解。同時為村民建檔立卡,針對不同群體,進行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

現在,和大多數村民一樣,吉力力也和家庭醫生處成了朋友,隻要身體不舒服,便會第一時間去村衛生室﹔接受家庭醫生的建議,注意飲食、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隨著新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觸角在農牧區不斷深入,各族群眾對自己的健康越發關注,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觀念開始深入人心。(蘇璐萍)

(責編:楊睿、韓婷)

熱點推薦